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10:46阅读:725

【诗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

【译注】剑门关高陡、险峻。两 边是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险要的地段,只要有一个人守卫关门,就是 一万个人也休想攻开。诗人用 “峥嵘”、“崔嵬”两个同义词,言关门 之高耸。然后又从侧面极力渲染,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状关门之险 峻。语言精粹,句式长短富于变化,不愧为千古名句。

注: 剑阁,即剑门关,在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峥嵘、崔嵬 (wéi),高峻的样子。

【原诗】 

《蜀道难》

[唐]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唐李白(见“古风”)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以丰富想象,着力描写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某些忧虑和关切。全诗47句,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来描写入蜀道路之艰难。诗歌一开篇连用5个感叹词,极言蜀道之难。接着具体地写,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山之高,高到连太阳神都难以通过,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行人至此,只能抚膺长叹。这时候,悲鸟号木,子规夜啼,更增加了行人的孤寂与恐惧。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一想吧,如果守在这里的是好人,那倒无所谓,如果是心怀不测之人,情形那可真是遭糕透了。如果不想去冒险,游人也就只有西望而长叹了。在艺术上,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向读者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此外,作者以激情贯注全篇,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使读者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见诗人“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在语言形式上,本诗大量使用了散文化的句子,字数从三言四言直至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来,鲜有此体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

  •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翻译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翻译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为大家分享了西湖七月

  • 《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对比阅读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风烟掩抑的解释?风烟掩抑是什么意思?描写天的词语

    风烟掩抑是关于描写天的词语.风烟掩抑风烟掩抑的拼音:feng yan yan yi

  •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长相思李白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注释①赵瑟:相传古代赵

  •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

  • 揭秘: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日前,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

  • 陈独秀

    【生卒】:1879—1942【介绍】: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和早期主要领导人。大革命失败后成为托洛茨基主义者。字仲甫。1879年10月8日诞生。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

  • 《李陵台》赏析

    此诗乃《纪行诗》中的第十一首。李陵台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元时地当大都至上都交通要道。诗人路过此地,睹物怀古,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赋为此诗。前六句叙事明题,且又夹杂着强烈的感情成分。天近傍晚,暮色苍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为我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赏灯。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南宋时,“自去岁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