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益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08:14阅读:206

《喜见外弟又言别》由唐代李益所创作。以下是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原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拼音版

shí nián lí luàn hòu , zhǎng dà yī xiāng féng 。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wèn xìng jīng chū jiàn , chēng míng yì jiù róng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bié lái cāng hǎi shì , yǔ bà mù tiān zhōng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míng rì bā líng dào , qiū shān yòu jǐ chóng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意思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注释

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创作背景

《喜见外弟又言别》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旋即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喜见外弟又言别》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喜见外弟又言别》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喜见外弟又言别》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喜见外弟又言别》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喜见外弟又言别》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本文“喜见外弟又言别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益”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选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选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9)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

  • 陆梦《在岁月里穿行》

    一、花开花落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地看到很多人的下场,精确地说看到了他们是怎么死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结束了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旅行,被亲人以各种方式掩埋了。他们不在人间出现,会以不同的方

  • 梦见隧道

    梦见隧道是什么意思梦见隧道,具有女性性器官的寓意,在年轻的男生中,这种梦很常见。年轻男生梦见自己在隧道中,并感到害怕,还象征对性爱的抗拒心理,可能你潜意识中觉得这个冲动是罪恶的,或是不道德的,因而想逃

  • 《本草纲目·虫部·蜘蛛》文言文

    《本草纲目·虫部·蜘蛛》文言文   作者:  李时珍  释名:  次蟗、蛛蝥  气味:  微寒、有小毒。  主治:  婴儿口噤,不能吮乳,用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为末,加猪乳一合,

  • 无的放矢造句六则

    一、 语义说明: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空泛」的表述上。 无的放矢造句:01总经理开会向来言必有据,从不无的放矢。 02他们谈了半天都只是无的放矢,什么问题也没说明。 03请各位

  •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词句注释⑴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

  • 《王安石·材论》唐宋散文鉴赏

    《王安石·材论》唐宋散文鉴赏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①不欲其众②;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

  • 钟叔河《古人写书房》随笔

    古人写书房古埃及和巴比伦五千年前就有了书,但那时的纸莎草书卷和黏土书板,模样和现代的书很不相同。中国的简策(册)起源于西周,去今也差不多三千年,那用皮条或麻绳“编”起来的,近时在长沙、江陵、临沂还出土

  • 措手不及造句七则

    【措手不及解释】动手已来不及。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或准备不充分,来不及应付。措手:动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 【措手不及造句】 ①我们出其不意地提前半天发动进攻,使敌人措手不及,我军终于

  • 触龙说赵太后拼音版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注音版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注音版 触chù龙lóng说shuō赵zhào太tài后hòu 赵zhào太tài后hòu新xīn用yòng事shì , 秦qín急jí攻gōng之zhī 。 赵zhào氏shì求qi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