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词句注释
1、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2、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3、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4、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5、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靠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6、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7、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作品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创作背景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此诗就是王维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诗人归隐嵩山的情景。清澈的水流环绕着绵延不绝、草木丛生的林地,诗人的车马悠闲地行进,描绘出一派从容自在的景象。诗人浮宦一生,终于可以辞官归隐,得以享受山林之趣,心情自然是安详闲适的。“闲闲”一词既刻画出车马徐徐前行的从容,又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颔联紧承“清川带长薄”一句而来,进一步描摹途中景色。河中水流潺潺,仿佛也似人一般有情意,跟随在诗人左右;林中暮鸟归栖,也好像在和诗人一起结伴而还。此处移情及景,把流水和暮禽拟人化,写景生动活泼。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诗人的辞官归隐正如暮禽的倦归一样,此时的诗人超然世外,寄情山林,可谓景中有情,意蕴深远。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照应题目。点明隐居主题。“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安心地过自己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诗人的心境重又回归于淡泊闲适。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此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王维后期的山林隐逸诗歌受当时禅宗思想影响,多写空明澄澈之境,而此诗写于王维归隐之初,因此和其他诗歌颇为不同。全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意境悠远。从开始的闲适自得到后来的萧瑟凄清再到最后的闭门谢客,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清川”“长薄”“流水”“暮禽”,这些山林中的景物使诗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归的欣喜。“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一方面显示出诗人归隐后心境的寂然,另一方面又有几分失意和清冷。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诗人的心境还是闲适从容的,全诗塑造的也是一种安然闲适、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人随意写来,却真切动人,清新自然,幽美的意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毛泽东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出自《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
-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厘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
-
梦见生意不好什么意思?得此梦,五行主金,主事业中多有纷扰之事,与他人间互相猜疑,财运难以提升之意,唯有细心做事者,可得以好运,秋天梦之吉利,夏天梦之不吉利。
-
印象丽江之玉龙雪山走过象形文字古国东巴谷之后,去了玉龙雪山。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很多游客来说,对雪山不是太热衷,但是我似乎是他们中很特别的一个,和江南的女子一样。依然怀着一份神圣、好奇、凝重的情怀,贴近玉
-
赵普为官文言文翻译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非常显赫的宰相。史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位宰相就是赵普。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赵普为官的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赵普
-
《冯杰:诗人、厨子与画家》 灰竹子/冯杰。十多年前冯杰即是名誉诗坛的诗人,那时他戴一副圆圆的复古眼镜,周身是谦谦君子的民国范儿,在一群写字人中鹤立鸡群,乍一看恍惚有诗人徐志摩的影
-
初中生文言文加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小编收集了初中生文言文加翻译,供大家参考。 孙权劝学 宋朝:司马光 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
-
《战国策·韩一·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文言文及翻译 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其从于王者,十日之内,备不具者死。王因取其游之舟上击之。臣为王之楚,王肯臣反,乃行。”春申
-
马革裹尸【释义】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战死沙场。【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典故】东汉名将马援,屡建战功,汉光武帝时被封
-
王罴性俭率 【原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