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沈佺期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22:05:17阅读:505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由唐代沈佺期所创作。以下是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拼音版

lú jiā shào fù yù jīn táng , hǎi yàn shuāng qī dài mào liáng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jiǔ yuè hán zhēn cuī mù yè , shí nián zhēng shù yì liáo yáng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bái láng hé běi yīn shū duàn , dān fèng chéng nán qiū yè cháng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shuí wèi hán chóu dú bù jiàn , gèng jiào míng yuè zhào liú huáng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全诗意思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全诗注释

⑴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旧读 dài 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⑷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⑺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⑻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⑼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又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疑为副题。乔补阙为乔知之,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696—697)年间任右补阙,此诗当作于此时。

全诗解析

《独不见》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诗人以委婉缠绵的口吻和笔调,描绘了长安域内的一位少妇,她“思而不得见”的是在辽阳戍守十年的丈夫,诗中写出了她虽身居华屋,内心却孤独愁苦的情状。

首联描写女主人公国房的景象。“卢家少妇”,名莫愁,是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代指少妇。诗篇开头便竭力描绘女主人公国房的奢华与美丽:涂在墙壁上的泥里和有郁金香可以使屋内飘香四溢,顶梁也用玳瑁来做装饰,就连海燕也双双飞到梁上来栖息了。此处,“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成双成对的海燕,孤身一人的女主人应该会更添些许的惆怅吧!

领联写深秋时节,少妇因听见捣衣声而思念征人的情形,九月寒秋,窗外是西风吹落叶和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深秋时节,天气变得越来越凉,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得格外加紧了,这也是捣衣声的来由,同时也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的哀愁,使她心绪更加不宁。“九月寒砧催木叶”这一句写得非常妙,明明是萧萧的落叶提醒人们准备过冬的衣服,诗人却故意颠倒前后顺序,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少妇的心理反应——夫婿远戍辽阳已经十年了,而自己苦苦相忆也有十年的光景了,此时听着频频传来的捣衣声,心中该是何等的愁苦颈联写因为没有对方的音信而更觉长夜漫漫。丈夫去白狼河北,至今音讯全部被隔断,她在丹凤城南思念,更觉秋夜漫长。上句中的“白狼河北”与“十年征戍忆辽阳”中的辽阳相照应。少妇因听到外边传来的捣衣声,不免想到了已经离家十个年头的征人,而这十年间,音信全无,只剩她一个人在长安城南的空国里,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凉。想到在外的征人,不知过得怎么样,此时,女主人公的心里除了孤单寂寞,更添了一份担忧。

尾联直接写少妇的哀愁。有谁能了解她的哀愁,独自相思却不能相见,偏偏这时的明月透过纱窗,照着她的罗衣。深秋时节,少妇独守空国,思念远戍的丈夫,心中已经足够悲戚,可是,这时夜空中的月光却格外皎洁,透过窗纱,洒到她的罗衣上。月光越是美好,衬托的心境越是凄凉。

这是一首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全诗从多个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这对少年夫妻多年分别的不幸和独守空的少妇的孤独寂寞。这首诗对后来唐代的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也很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本文“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沈佺期”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顾志华《二十史朔闰表》(附表例)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二十史朔闰表》,今人陈垣(公元1880-1971年)著。1926年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出版。1956年

  • 荒谬绝伦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愚昧荒诞」的表述上。 荒谬绝伦造句:01谁都知道这么做是荒谬绝伦的,你怎么会答应他呢? 02这种解聘怀孕员工的作法真是荒谬绝伦,很难让大家接受

  • 君自故乡来全文作者出处及翻译赏析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oacute;)花,开花。

  • 甘戊与船夫文言文翻译

    甘戊与船夫文言文翻译   《甘戊与船夫》讲述了甘戊对船夫讥讽的驳斥,发人深省,告诉了人们物尽其用的道理。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甘戊与船夫文言文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 苏联一九五〇年关于语言学的讨论

    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语言学界却死气沉沉、停滞不前。以列宁格勒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语言学家马尔为首的马尔学派宣扬一种唯心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赋》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赋》 西晋陆机著。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第一篇全面论述文艺创作的专门著作,所论的问题之专精旷于前代。《文赋》从作家的创作过程及其

  • 读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有感

    李白的诗是唐诗的巅峰之作,李白的人也被称为“诗仙”,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惊叹只有天上的仙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词句。">

  • “完颜承晖,字维明”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l

  • 《王庭筠·绝句·狱中赋萱》诗词选鉴赏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这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与梅,在中国士大夫的心目中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赏析: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释: ⑴张立本女:《全唐诗》载:“草场官张立本女,少未读书,忽自吟诗,立本随口录之。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