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郑成功》原文与赏析
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成功(1624—1662),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之子。明未名将,民族英雄。南明弘光朝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反对其父降清,于南澳岛(今属广东省)起兵抗清。永历十五年(1661),率领将士数万人,从厦门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在今台南境)登陆,收复台湾。
这首诗是他与张煌言于顺治十六年联合出师北伐,率水陆大军十七万人,经崇明直破瓜洲、镇江,包围南京时所作。当时江南人民纷起响应,形势极好。诗表达了收复中原的决心。
“缟素临江誓灭胡”,该年六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郑成功与张煌言在焦山设坛,先后祭祀了天地、山河、明太祖与崇祯皇帝等。缟素临江,望之如雪,三军举哀,哭声百里,既是祭祀, 也是誓师。因此,此句真实记录了这一历史画面。“缟素”是哀兵必胜,是哀怨故国之不存,从而激励将士勇往直前。“誓”示灭清决心之大。“胡”指满清贵族及其政权,对之表示蔑视。“雄师十万气吞吴”,写出了十七万大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气势与高昂的斗志,似乎要把辽阔的吴地一口吞下。“雄师”指军队的勇猛顽强,“吞”描述气势非凡,不可阻挡。“吴”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疆土。“试看天堑投鞭渡”, 天堑,指长江;投鞭渡,说可投鞭成桥渡过大江。此用典故,东晋时,北方前秦苻坚南侵时说,以我一百多万大军,旗鼓相望,如果把士兵们的马鞭投入长江,可以截断江中流水。他这话意为,渡过长江灭掉东晋轻而易举。郑成功化用这一历史故事,是描述抗清队伍众多,声势浩大,表达必胜信念。“投鞭”传神地道出人马之多。“不信中原不姓朱”, 含亡国之怨与对满清贵族的义愤。作者想, 十几年来,满清贵族侵扰中原,荼毒江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辟、嘉兴剃发,城乡草蔓遍地,人民血流成河,白骨相撑拒,千里无鸡鸣,亡国之痛,痛何如哉?今日得复仇良机,岂能不效死一战,作者以双重否定句式,更有力地表达一定要把血债累累的满清贵族赶走,恢复明王朝的一统天下。壮怀激烈,热血沸腾。
郑成功能诗,但不以诗显名。他的功劳,他的爱国精神,如丽日在天,流芳千古。但这首以首句仄起人韵的绝句,写得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的顽强精神与崇高品格。诗风明快。语言简洁,激昂慷慨中蕴含对祖国人民的不尽柔情,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
【原题】:岳公来住涌泉愿为出化者十八人原上座因行袖诗谒筠溪老人风致清远可爱临行索偈书以赠之
-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
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注释】 度越:度过。 【译文】 古人将不贪作为宝贵品质,并靠着它安然度过人生一世。 【道理】 贪为万恶之源,廉为传世之宝。天下第一清官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
-
画竹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画竹》选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竹子,断两头,横安以
-
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
-
作者: 赵福生 于赓虞经过了暗惨长途之摸索,眼泪变成宝剑,刺破了生之美梦!在严
-
屈原·橘颂后皇①嘉树,橘徕服②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③剡棘④,圆果抟兮。青黄杂糅,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全诗赏析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作品赏析【注解】: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2、巫峡:在今四川巫
-
【4454】战国歧途(刘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4万字,2019年6月第1版,32元)11章:[1]从三家分晋开始;[2]士人、官僚、外国人;[3]魏惠王的野望;[4]商鞅黑洞;[5]战国无八雄;[6
-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山水画 是中国绘画中一种重要的画科, 一般系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绘画。 山水画在中国, 远在魏晋时期就可以在人物画的背景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