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汉乐府民歌》原文与赏析
汉乐府民歌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属“鼓吹曲辞”中的“汉铙歌”。“鼓吹曲”是从西域输入的乐曲,短箫铙歌本为军乐。“铙歌”乃军中奏乐,威武雄壮。余冠英认为“本来有声无辞,后来陆续补进歌辞”。这样看来,依军乐曲谱填的辞,就不一定非跟战事有关不可了,所以《汉铙歌十八首》出现了“时代不一,内容庞杂”的现象。《有所思》和下面一首《上邪》都是依军乐填的情歌,构思奇特,大胆泼辣。
《有所思》是少女的相思曲,全诗都用自述口吻。按抒情线索可分四个层次,象戏剧一样,矛盾冲突,波澜起伏。开头五句写对情人的思念。“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我所思念的情郎,眼下他在大海的南边。由于相隔大海,距离遥远,怀想之情熊熊燃烧。“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问、遗,是同义词连用,赠送慰问之意。抒情女主人说,我用什么礼物来送给你呢?用一根两端悬珠的玳瑁簪,在珠旁再以加工精细的玉练缠绕装饰。这位姑娘真情出奇想,情深礼品重,她精心选择并装饰的簪子凝聚着纯洁、真挚的感情。原来簪子也是古代成年男子每天必用的物件,男子成年行冠礼,长发盘在头顶成为髻,再用冠来罩住,冠的左右对称地有两个洞,为使髻与冠吻合,必得用一根长簪横插其间。簪因此也就成了饰品之一,很考究,插穿后两端还配戴坠饰挂件。这姑娘送给情郎的这根簪不同凡响,以珍贵的玳瑁制成,簪端悬挂两只大宝珠,系住宝珠的说不定就是白玉练索了,这根宝簪闪发出迷人的风采!
以下七句是风乍起掀起狂波巨澜。“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姑娘不知从哪儿得到情郎变心、另有新欢的消息,她感到深受侮辱,绝对接受不了。于是拿礼品来出气,一把将簪子上的宝珠、玉练扯下,再将簪子折断,还不解恨,又将它们付之一炬,气犹未平,再迎风将灰扬去。总之,要将情郎,不,负心人从自己心中彻底抹掉,将自己珍贵的感情统统收回。并信誓旦旦地说,从今以后再不思念这个狠心郎,一刀砍断相思的情丝。对簪的态度也就是对人的态度,与上文形成强烈对比。深厚的爱化为深刻的恨,姑娘一层深一层地,用动作、细节、内心独白来展示自己的愤怒与不平,说话的口气既快又急,那坚贞不屈、不容玷污的形象如在眼前。不过,狂风大浪过后,理智告诉她,凡事要三思,遇事应冷静。难道根据别人的传闻,就这样跟心上人断绝相思之情么?她又犹豫起来。再说昔日,“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以往我跟他热恋,每天幽会, 山盟海誓,多么甜蜜!每次他来都引起鸡鸣狗吠,个中秘密,哥嫂当然洞晓。他们只是顾及面子没有揭开而已。现在如一刀两断,定会遭到嘲讽与指责。看来“与君绝”不是可以简单从事的。姑娘陷入困境。矛盾苦闷极了,辗转反侧,彻夜不眠。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这第四层,成了历来解诗者的畏途。闻一多《乐府诗笺》:“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悲歔欷……者,歌者至此作悲泣之状也。”准此可释为,唉,我伤透了心,泪水涟涟。既将前面仅仅约略可辨的叙述点明了,又引出下文。抒情主人公思想斗争,内心冲突,一夜未眠,挨到天明时分,只听得秋风飕飕,晨风鸟发出求偶的鸣叫,心更烦乱了。“晨风”,争议颇多,一般认为是鸟名,也有说就是雉鸡。“飔”为思字之讹。该鸟常常朝鸣而求偶。这姑娘在矛盾痛苦中听到晨风鸟爱的呼唤,忆及往昔的爱情生活,心绪更为不宁,思念情郎之情复又回升。在深爱与断绝的矛盾中,似乎爱情的比重又不断地增加。余冠英说:“终于完全否定了那个‘与君绝’,至于‘他心’究竟有无?传闻是否可信?诗中不再提一字,那已经完全不在话下了。”(见《乐府诗选》)“东方须臾高知之!”“高”此处音义同皓。“东方高”即东方发白。结句意为,唉,天亮后,我总会知道该怎么办的。一来太阳出来会照出我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 二来设法进一步查核“他心”的消息……陈本礼《汉诗统签》说,末句出于《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意思是:“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皦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肖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说得更明白:“东方”句,即“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之义。这样看来,姑娘的倾向似乎已露端倪,但到底是查无“他心”而和好如初,感情更深,还是有“他心”而决绝,是喜剧,还是悲剧,读者还得深思。这结尾是耐人寻味的,故沈德潜《古诗源》说:“末段余情无尽。”
此诗构思工巧,极尽一波三折之能事。首层写爱之深,思之切;二层写闻之恨,怨之切,皆因不能斩断情根,意绪绵绵;三层写静言思之,不宜莽撞,忧心忡忡,一夜失眠,痛苦异常;四层写等到天亮,朝日照知,考核传言,想情郎尚不会背信弃约,顽劣至此。富有戏剧性的心理矛盾冲突,奇想诡谲,合情合理,显示高度技巧。 肖涤非云:“所表现之女性……甚爽直激烈,所谓北方之强。口吻必肖,情态欲生,真神笔也。”
-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
【原题】:计友载酒沧江海棠下公许以上寿亲庭不克与胜赏翌日招饮出示新作敬和元韵
-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 "> 《暮春有感寄友人》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自己熟睡之时,被莺语惊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由悲转喜。好不容易才化的妆被眼泪淋花,泪眼朦胧,体现出了诗人的孤单之感。颔联描写了月夜的景色,幽暗宁静。刚到夜晚,月色还不是那么的淡泊。傍晚
-
柳絮 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赏析: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
-
下山送我下山的,有匆忙的流水,缓慢的落日和慌里慌张的羊群那些重又泛起的尘土,漫过暮色它们和我一样,还有一颗尘世之心而流水走失在半途落日迟迟不肯跳下山崖沉寂的深山我也几乎找不到返回人间的路留在深山的,那
-
自行车在机械动力还没有与蒸汽结合的时代,是一个非常受到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放在现在看来这个无污染的便利出行方式还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的。
-
元忠张君家传 归有光 元君既殁之三年,其子士瀹葬之县东南;以为墓铭所以藏诸幽也,将欲发扬先人之德,莫如传。昔太史公赞留侯云: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其论田横,则恨无不善画者,莫
-
朱虚来归的解释?朱虚来归的典故与出处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朱虚侯年二十,有气
-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