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丰乐亭[1]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
欧阳修
【原文】
红树[2]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3]。
游人不管春将老[4],
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
[1]丰乐亭:在滁州城西一里许的大丰山下,欧阳修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时所筑,为当时滁州的胜游之地。
[2]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3]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4]老:逝去。
【作者】
见《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篇。
【赏析】
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年)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这组诗。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为此,欧阳修于宋庆历七年(1047年)春写下《丰乐亭游春三首》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其中第一首诗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香,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第二首诗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后两句借太守插花醉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
本文为第三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三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抒情含意深厚。情致缠绵,余音袅袅。
诗中描写,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结句情致缠绵,余音袅袅,具有一唱三叹之妙。
-
劝酒 于武陵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作者简介: 于武陵,唐代诗人。其诗以写景送别为主,流传颇广。《全唐诗》中有藏诗一卷。于武陵其诗题材
-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原文】:南有樛木(1),葛藟纍之(2)。乐只君子
-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在重阳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等。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形成,确立于唐代然后流传至今。 20
-
《杜范》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
-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项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垂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
语义说明:形容事物不断地进步发展。 使用类别:用在「持续进展」的表述上。 蒸蒸日上造句:01在他多年的经营下,公司的业绩不断蒸蒸日上,财源滚滚。 02张校长到任后,致力于培养校园读书风气,校务蒸蒸日上
-
【4159】古典功利主义:从休谟到密尔(〔英〕弗雷德里克·罗森著,曹海军译,译林出版社,22.75印张,2018年3月第1版,58元)△分上下篇共15章。对古典功利主义进行阐释;探讨了对古典功利主义传
-
作者: 刘思谦 石评梅一我由冬的残梦里惊醒,春正吻着我的睡靥低吟!晨曦照上了窗
-
季节的轮回转换令气候的变化颇为神奇,昨天夏日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大地一片烘热,令人觉得十分难受。而今天仅眨眼之间,时令已进入秋天,天气就渐渐开始转凉,尤其是早晚之间,那一阵阵凉爽的秋风吹来,令人感到好
-
欧阳修《仲氏文集序》“呜呼!语称君子知命”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