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上留田行
李白
【原文】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1]。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2]。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3]。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4]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5]之木本同形,东枝僬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6]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7],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8],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9],塞耳不能听。
【注释】
[1]峥嵘:高峻的样子。
[2]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草。马鬣(liè):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3]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
[4]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
[5]交柯:交错的树枝。
[6]参商:参星与商星。
[7]延陵:指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
[8]缅邈:久远;遥远。
[9]尺布之谣: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谣来讽刺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赏析】
上留田,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上留田,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李白诗中“弟死兄不葬”“他人举铭旌”之事与前人的记载有所不同,可能诗人在现实中目击类似之事,有感而发,故作《上留田行》以讽刺当时之事。
这是一首简短甚至可能是残缺的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诗人驾车经过一间屋舍,听到屋中有小孩的啼哭声,于是便掉转车头,上前询问。听完小孩们的哭诉以后,诗人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其实,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尚有很多关键信息没有传递给读者。我们似乎仅能察觉出些许悲凉凄惨的味道,但却不知道这些小孩为什么要啼哭?他们的父母长辈去哪了?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使得诗人长叹不已?这样欲言又止、时断时续的表达,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与探寻。正如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所说:“啼儿答语,更不揭出,语极含蓄。”
此诗虽短,却能在有限的文字之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既保留了诗的简洁性,又不破坏其含蓄之美,堪称叙事诗的佳作。
-
作者: 张翼之 我国古代史书编纂体例,到唐代又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杜佑于公元801年(德宗贞元十七年)编纂成书的《通典》,开
-
杨万里《送赣守张子智左史进直敷文阁移帅八桂》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送赣守张子智左史进直敷文阁移帅八桂 其一龙尾名臣进宝奎(2),虎头移镇赴榕溪(3)。握刀将帅迎牙纛(4),椎髻戎蛮进象犀(5)。翠浪玉虹余昨梦(6),碧篸罗带入新题(7)。凤池鷄树公栖处(
-
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
-
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体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西昆集》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
-
张居正舟泊汉江望黄鹤楼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扣舷。作者简介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
-
平时写作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词语匮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平时多收集一些有用的词语,在关键的时候派上用场,下面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冬天的词语,在大家需要描写冬季景物气候的时候可以用上。
-
【4411】帝王师:张居正(度阴山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36.6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42元)三部:[1]首辅之路;[2]拯救帝国;[3]巅峰之后。23岁初入官场,张居正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理想主
-
冯娜作品前夜风像钻井一样在湖上打孔他也许需要一个女人需要一匹烈马,用皮鞭平息他的怒气少女需要一面有月亮的窗户来隐藏她的刀子——她的 "> 《三国志·典韦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
-
羽微微作品清明行草那么深,不能再往前行但满是虫声,到哪里去听,这孤独的狂欢?仿佛是在呼唤逝去者归来仿佛是我亦在这人间,伏着仿佛亦有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