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司马迁(西汉)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5 20:48:52阅读:760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察史迹,采访史料,收集历史传闻轶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8),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三年后他24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之事辩解,激怒了汉武帝,被下狱治罪,次年受腐刑(阉割)。出狱后,汉武帝让他做中书令。司马迁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发奋著书。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进步思想在《史记》中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大部分,共130篇,约52万字。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司马迁极少用排比铺张的骈文,却形成了自己既朴素简练、通俗流畅,又舒缓从容、庄谐有致的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史记》的语言历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入选教材作品

1。《陈涉世家》(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2。《田忌赛马》(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

3。 《周亚夫军细柳》(语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杨逵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杨逵杨逵,原名杨贵,1905年生于台南县新化镇,19岁赴日求学,半工半读。1927年(22岁)返台参加抗日农民运动、文化运动,先后10次被日警逮捕下狱。出狱后,经营“首阳农场”

  • 李绅《悯农》翻译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餐:饭食。 悯:怜悯。 译文一: 正午时

  •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美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美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艺学、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关于文艺美学研究的方法的科学,是对文艺学、美学研究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的概括和总结。

  • 杨志下岗之后的困惑

    杨志下岗之后的困惑杨志的绰号很响亮:青面兽。这个绰号指的是他脸上的胎记(注意,这胎记是天生带来的,不是后天整容)。如此说,杨志应该是一个面目十分凶猛的男人。人不可貌相,此人长相虽然困难了些,却出身髙贵

  • 东山之志的解释?东山之志的典故与出处

    东山之志的解释?东山之志的典故与出处 参见〔高卧东山〕。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远近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出典]柳永《望海潮》 注: 1、《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 周问渔《陈涉被杀》白渔诗选集

    陈涉被杀车夫贾庄,轻取了陈王之头一杆鞭,胜十万弓弩造反尚未成功就忙着分封王侯傲亲朋,厌忠谏佞臣小人伴随左右纵使得了天下不是百姓头上 "> 《观大散关图有感》赏析

      开头四句申述壮志难酬的历落遭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化用《魏书》卷七十《傅永传》中事:“傅永,字脩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

  • 复多尔衮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复多尔衮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

  • 李白《送友人》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题解】选自《李太白全集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