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炎灵遗剑玺,当涂骇龙战。
圣期阙中壤,霸功兴宇县。
鹊起登吴台,凤翔陵楚甸。
襟带穷岩险,帷帟尽谋选。
北拒溺骖镳,西龛收组练。
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眄。
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宴。
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倩。
三光厌分景,书轨欲同荐。
参差世祀忽,寂寞市朝变。
舞馆识余基,歌梁想遗转。
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遍。
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睠。
幽客滞江皋,从赏乖缨弁。
清卮阻献酬,良书限闻见。
幸藉芳音多,承风采余绚。
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
作者简介 谢朓(464—499年),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小谢,以别于大谢谢灵运。初任竟陵王萧子良、随王萧子隆属下参军、功曹、文学等职,以文采见赏,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郎,出任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迁南海太守、尚书礼部郎。后被人构陷,下狱死。其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有《谢宣城集》。
题解 伏武昌指伏曼容,作者的友人之一,在梁朝曾任武昌太守。此诗中的孙权故城即指鄂城,当时号武昌。《九州记》:“鄂,今武昌也。孙权以魏黄初元年自公安徙此,改曰武昌县。……至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伏曼容任武昌太守时有登孙权故城之作,谢朓闻而遥和。时在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
简析 该诗前面述古,称述孙吴北抗曹魏、西胜刘蜀的武功,声教文明的业绩及欲图中原的志向。继而述今,描写孙权故城的荒凉破败。古今相对,其中包含诗人对世代演变之快的感慨和对国家统一的良好愿望。历来评论谢朓者多赞其五言小诗清词丽句,美景隽秀,然此诗扫视古今,情志高远,时空互转,铺排开张,全篇三十六句一韵到底,足见诗人的气骨与才力非仅限于清丽隽秀一格。
-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孙绰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
-
多篇文言文译解析 丁晋公之逐 【原文】 丁晋公①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一日忽有一书与执政,执政得之不敢发,立具上闻。洎②发之,乃表③也,深自叙致,词颇哀切
-
萧纲:行雨山铭 萧纲岩畔途远,阿曲路深,犹云息驭,尚且抽琴。兹峰独擅,嵌崎千变。却绕画房,前临宝殿。玉岫开华,紫水迥斜。溪间聚叶,涧里萦沙。月映成水,人来当花。藤结如帷,碛起成基。芸香馥径,石镜临墀。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轫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时期文学”,似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家,都感觉到中国文学界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萌生着一些新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19
-
【3390】文明型国家(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1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5元)△共8章:文明型国家:概念、特征、制度、模式、理念,范式变化:从“民主还是专制”到“良政还是劣政”,告别“西方
-
魏源是清末哲学家、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他的著作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和《书古微》等。 魏源提出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
常见的20个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兽类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
-
一段清香云锦秋。 双花开处尽风流。 只应无语常相并, 却是多情不自由。 湘水怨, 汉滨愁。 淡烟斜日两悠悠。 凌波不下横塘路, 对立西风共倚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