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乐论》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乐论》
三国魏阮籍作。《乐论》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和”。《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 “礼只是个序,乐只是个和。”这个“和”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它包括音乐的性质,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只有礼乐同施,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阮籍在《乐论》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并未举出大概,而他却要细加考察。首先他指出“和”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圣人、先王制乐的准则。只有合于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在“昔者”与“其后”的比较中,他推出雅乐是“正乐”的范本,因为它“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甚至使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最后归结为“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平和”及雅乐,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思想;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谓“礼乐正而天下平”,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乐不能失其声,这样才能尊卑有序,定象平心。阮籍甚至认为,礼乐虽然与时俱变,但“和”的准则却不能改,只要“改其名目,变造歌咏”就行了,其结果必然把雅乐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死胡同。与雅乐相对立的是淫声,这是传统音乐思想家所摒弃的“邪音”。值得重视的是, 《乐论》正视淫声是衰末之世的音乐, “乐废则淫声作”,而且这种音乐来自现实,题材广泛,为“百姓”所“安服”。 《乐论》说它“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儿童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贫贱;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淫声虽然违背了和的宗旨,其感染力却远远为雅乐所不及。
-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盛邦和 “我只是一个学历史的人,又曾幸运地参与了儒学文化的最后阶段”.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以丰富的史料,对中国文化演进历史、
-
季札观乐 (襄公二十九年) 【题解】 在春秋时期,吴越之民断发文身,被中原诸侯视为野蛮人。季札出使中原诸侯国,以其对礼乐的精深造诣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原文】 吴公子札来
-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
-
·梦见拄拐杖——男人梦见拄拐杖,生活艰苦。女人梦见拄拐杖,小偷或强盗会光顾住宅。但是老年人梦见拄拐杖,晚年会生活幸福、舒适安宁。病人梦见拄拐杖,身体能慢慢康复。·梦见敌人拄拐杖—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 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导语: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回答问题。
-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幼颖悟,十岁能属文。历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子正。 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迁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
-
七律·洪都 作者:毛泽东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 九州:我国上古 ">
-
高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以下是高中文言文阅读技巧,欢迎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