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刘熙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刘熙载
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著作有《刘氏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包括《四音定切》、《昨非集》、《艺概》等。《艺概》是其主要文艺理论著作。《艺概》以简练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通过“触类引伸”的方式,来显示丰繁的内容。
刘熙载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与品德对其作品的影响,他认为“诗品出于人品”,指出“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犖”,推崇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而不满温庭筠、冯延已等的作品,认为他们的作品格调不高。刘熙载还强调文学作品应具独创性。在《文概》中他称赞王充《论衡》 “独抒己见,思力过人,虽时有激而近僻者,然不掩其卓旨。”反对为文者“于彼于此,左顾右盼,以求当众人之意”。在继承与革新关系的问题上,刘熙载也有很好的见解。他谈到韩愈时说: “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指出创新必须以广泛的继承为基础;而继承又应是批判地继承。这种见解是很正确的。刘熙载对创作中的“物我关系”也做了论述。他说: “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靡相荡而赋出焉。若于自家生意无相入处,则物色只成闲事,志士遑问及乎?”这里一方面强调文学应“言志”, 有感而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艺术作品反映外物,不应是冷漠地摹拟。此外,刘熙载还广泛地涉及了艺术中的“意与法”、 “情与景”、 “是与异”等问题,说出一些可取的意见。
对于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论述,是刘熙载《艺概》的另一重要内容,他精通各类艺术,善于体会作家的内心世界,故常能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作家的艺术特征,提出精湛的看法。
-
吾庐记文言文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
-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力学,有远志,慕唐李大亮之为人,故字师亮。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
-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总之是太行、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气象十分荒凉。上片以“茫茫大块洪炉里”开头,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也就是
-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
-
动静之机静若凝光动似晖,两相生灭尽精微。境惟心作春潮急,韵本情偕雨燕飞。不觉风来云漫卷,更非尘扰影空违。浑然妙致真如幻,待辨灵枢已 ">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l
-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翻译:《伤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
-
苏轼这首七律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年三十八。他本就好入名山游览,现在由于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便更加寄情山水,这首诗便是他熙宁六年(1073)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所作。">
-
现代西方心理学和哲学的重要代表性著作之一。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写于1970年1月。同年该书原文法文版在瑞士日内瓦出版。1972年在伦敦出版了英文版。本书中译本是根据英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于19
-
原名《生死不明的人(一译《失踪者》)。写于1912-1914年,1927年出版,是奥地利表现主义*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未竟长篇。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六岁的中学生卡尔·罗斯曼。卡尔·罗斯曼受一中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