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格律
律诗的格律
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与阳平,就是平声,上声与去声,就是仄声。仄,即不平。古代的入声字,也是仄声,但它们已经化入了现代汉字的平、上、去三声中了。这些字不能作平声用。七言律诗只有四种句式:
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分别用这四种句式作首句,可以得出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首句为“仄收”之分别。
1.平起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打圆圈的字,可平可仄。)
2.仄起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因为七律传统是绝大多数首句入韵,所以七律主要用以上这两种格式。律诗四种格式,似乎很难记住。其实只要懂得它的规律,就能很快掌握。可以根据四种句式,把全诗的格式推出来,不必死记硬背。将七律每种格式的首联与尾联,首联与颔联,颔联与颈联,颈联与尾联分别截取下来,就是近体七绝通篇不对仗、前散后对、通篇皆对、前对后散四种格式。如果将七律和七绝所有格式的上二字都去掉,就成为五言律绝的格式。
格律诗平仄的基本规律是:
一句之中二平二仄相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联之间平仄相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联之间,下联上句与上联下句第二字的平仄相粘(相同),否则,就犯了“失粘”。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不入韵的七律,前四句的平仄与后四句的平仄格式完全相同,等于是两首绝句相加,首句入韵的七律,只有首句与第五句收尾有入韵平声与不押韵仄声之分别,其余二、三、四句与六、七、八句平仄格式完全相同。
律诗不能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型,第三字不能用仄声,如果用了,使这个句子只有韵脚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相应的,这种七言句式减去首二字的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孤平。
律诗还要避免在句末出现三平或三仄。
律诗平仄,可以拗救,分本句拗救与对句拗救。具体可参看王力《诗词格律》,此处不细说。
-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
傲骨高风亮节红梅翠竹青松 白发同偕千岁红心共映春秋 白雪红梅报喜黄莺紫燕迎春 百花生香吐艳四化跃马扬鞭 百花生香吐艳四化跃马争春 百花迎春斗艳群英为国争光 百卉近春斗艳群芳为国争光 百卉
-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 引导语: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实词虚词等,下面介绍文言文中实词都有哪些,希望对高考备考考生在语文复习中有所
-
作者: 高玉芳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素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
-
作者: 王公位 【本书体例】 陈西堂言其中表清苑叶孝廉某,家居,忽有人持书至。函
-
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玄宗晚年耽于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王朝几至灭亡。王建七律《春日五门西望》,即是一首讽刺玄宗荒淫误国的篇章。“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
-
表现主义*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指作者在作品中分头叙述同一时间内发生的各种事态、复杂的感情和心理情绪等等。如表现主义作家歌林的剧本《海战》分头描写7个水兵坐在一艘军舰的炮塔里开赴前线的心理反应:求生
-
韦应物侍卫君王 刘长卿刚而犯上韦应物十五岁就当了唐玄宗的宫廷侍卫,所以人特横,在长安好勇斗狠,把恶霸打得改邪归正,成年之后浪子回头,变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刘长卿年轻时当过学生会主席——棚头,脾气相
-
[定义] 在语句前后相应位置有间隔地用同样的字(或词)复叠出现而形成对映的修辞方式。"> 与家伯长文昌·(清)金人瑞
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儒者则又以生平烂熟之万卷,因而与之裁成文章,润之成文者也。夫诗之有章、有文也[2],此固儒者之所矜为独能也。若其原本,不过只是人人心头舌尖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