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
【介绍】:
罗马帝国基督教神学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早年曾为摩尼教信徒,后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而皈依基督教当了传教士,公元395年任北非希波城的主教。主要著作有:《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教义手册》等。
奥古斯丁利用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基督教的教义,把神学和哲学结合起来。他在否定多神教哲学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关于神的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认为世界是从虚无中产生的,是神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时间和空间、心灵都是神创造出来的。奥古斯丁主张“三位一体”说,认为上帝这个神圣的实体存在于圣父、圣子、圣灵之中,天上有至高无上的上帝——圣父,地上有人类的“救世主”——圣子,把圣父、圣子和人联系起来的就是圣灵。这三者又是一个东西,即上帝本身。奥古斯丁把世界分为:罪恶的世界(世人之城)和神的世界(上帝之城),前者体现为世俗政权,后者体现为教会。他鼓吹教权至上主义,声称人们虽然应该服从世俗政权,但世俗政权只是“世人之城”,最后终将覆灭,逐渐被“上帝之城”所取代,整个世界将被基督教所统治。奥古斯丁还宣扬“原罪”说,认为人类始祖亚当犯了“原始罪”,玷污了人类。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罪是奴役制度的母亲,是人服从人的最初原因,奴隶主统治奴隶是由人的原罪决定的。“他号召人们象容忍贫困那样容忍奴隶制,实行禁欲主义;要求人们“爱上帝,卑视自己”,放弃追求一切尘世的物质生活。如果谁要追求自身的欲望和幸福,谁就被斥为物质欲望的“奴隶”和“罪人”。奥古斯丁还认为意识,即感觉、情感、思想、意愿等,本身的可靠性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深思才能达到存在于心灵中的真理。上帝的光是思想上永恒的光,只有凭借这种不是肉眼可见的、普遍的光,才能认识真理。奥古斯丁的神秘主义思想是早期经院哲学的理论来源,是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精神支柱,为政教合一的封建神权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基督教会干预、控制各国世俗政权以建立世界性的神权统治提供了理论武器。
-
王勃的诗及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rdqu
-
路途 小时候,跟着大人下放到农村,是在江南水乡,到处是水,没有路,没有桥。要到镇上念书,要到街上赶集,或者要回城看看亲戚朋友,都是坐船,船在运河里慢慢地走,时光也慢慢地流淌着。 后来长大了,谈了对
-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
-
《百家姓太叔》文言文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是卫国开国始祖康叔的后代,以祖上次第排名为氏。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仪。在古代,兄弟以伯仲叔季为次
-
著名戏剧活动家——宋之的宋之的,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原名汝昭。14岁入河北省立一中开始戏剧活动。1930年入北平大学法学院,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1936年加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
-
禁天高之称禁天高之称 【原文】 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改姓高者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于是
-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释: (1)赊:遥远。
-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bull;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原文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
-
张炎《词源》在用“清空”、“骚雅”表彰姜夔的白石词的同时,用“如七宝楼台”来形容吴文英的梦窗词,以为他善于修饰字面。">
-
赵嘏 赵嘏(约806~853),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阴)人。早年游历名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