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夜读偶记》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夜读偶记》
茅盾著,是作者在1956年国内掀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讨论中,在阅读了参加论争的三十多篇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1958年8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它阐述了范围相当广泛的艺术美学中的众多重大理论问题,但中心内容是论析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理论问题。书中有些观点也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说得不尽科学,如认为文艺的历史就是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历史等。
作者概括地勾勒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据此得出结论认为,它始终贯穿着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矛盾对立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证明了列宁关于“阶级社会中产生两种文化的理论的正确性”。 “创造并发展现实主义方法的,首先是被压迫的人民大众”, “反现实主义文学是供剥削阶级娱乐的形式主义文学,常居于‘正宗’地位”。但人民的现实主义文学又影响了统治阶级文人,而且“争取了无数出身于士大夫阶级的杰出文人归向现实主义大旗”。所以,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表明,反映了阶级斗争的两种文化的斗争,既是“壁垒森严”的,又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关于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是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茅盾认为,作家选择什么创作方法,是为他的世界观所指导、所制约的。但作家的世界观不是清一色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家世界观的复杂性,同样复杂地表现在创作方法上,这就出现了既非现实主义又不是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于非现实主义作家的世界观应作具体分析,有进步的,有反动的,也有先是进步后来反动的。反现实主义的作家则与此不同。它不是一种创作方法,理解为各种各样反人民反现实的若干创作方法,其共同特点是“脱离现实,逃避现实,歪曲现实,模糊了人们对于现实的认识;因此在政治上说来,它们实在起了剥削阶级的帮闲的作用”。同时,对于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常常存在着矛盾的这个老问题,作者着重从艺术创作的特点和规律上予以解释。他肯定这种矛盾是存在的,认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创作方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规律,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作家只是从艺术规律方面接受了现实主义,运用它的认识现实的方法去从事文学创作,因而产生了“反动政治立场不一定阻碍了作家采用进步的创作方法”的矛盾现象。
茅盾反复强调和大力肯定现实主义。从这个观点出发,他对西方现代派文艺是基本否定的。他认为,象征派是后来以各种名目出现的反现实主义的现代派的先驱;现代派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它“把直觉、本能、意志、无意识的盲目力量抬到首要地位”,还采用了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强调描写人的生物性本能; “对现实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态度,则是颓废文艺”,把现实世界看成“只是荒唐、混乱的集合体”。他们反对历史传统,否定人类一切精神财富。在艺术上全力追求形式的新奇,创作抽象的形式主义文艺。 “然而,他们的不要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作品,依然表示了他们对现实的看法,对于生活的态度。” “这种看法和态度,早已有个名称,叫做‘颓废’”。它“象鸦片一样有毒”。
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它根据反映论以艺术创作忠实地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的内心世界。这个特点最明显地表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现实主义是“把人物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人物在环境中的感受以及环境对人物的思想意识的影响”,着重表现环境和人物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人的性格是由环境以及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则是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出发,主要采取“抽象和理想化的塑造人物的手法”,人物都是某种抽象观念或某种理想的拟人化,而且把人物性格描写成生来如此,并非生活环境所形成并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这不等于否认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他们所创造的英雄人物乃是当时某种进步思想的化身,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一股精神力量。
茅盾是肯定和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他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阶级社会中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又是“随着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往往相应地出现了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或具有新的特点的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的现实主义可以总称之为旧现实主义发展的最完美的阶段,但是由于唯心历史观的束缚,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们还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推翻旧社会、建设光明幸福的新生活的决定力量,因此,其作品仅是批判了他们所憎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提不出一个鼓舞人心的理想。当前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出现了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新的条件,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代之而起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 “透过现实,指出理想的远景,这是只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才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个崭新的创作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是现实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发展。
-
太学生何蕃,入大学者廿馀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馀事,以之升于礼
-
晋献文子成室文言文翻译和赏析 导语:《晋献文子成室》出自《礼记·檀弓下》,该文讲的是晋国赵文子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发礼前往致贺之事。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晋献文子成
-
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但也有部分人家只吃二餐),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的。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富贵人
-
新原人·境界(节选) 冯友兰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
-
【4090】分子(〔英〕菲利浦·鲍尔著,刘熙译,译林出版社,21.5印张,2017年2月第1版,32元)△共7章:[1]无形世界的工程师:制造分子;[2]生命的征象:生物分子;[3]承载压力:由分子而
-
脑筋急转弯题目:爱吃零食的小王体重最重时有50公斤,但最轻时只有3公斤,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刚出生的时候大家都很轻。 脑筋急转弯答案:那是他刚出生的时候
-
作者: 郭长庚 ">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赏析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
湖 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徐元杰(1194—1245),字伯仁,号梅野,信州上饶(今江 "> 《南蒯乡人言》原文与鉴赏
作者: 谭子泽 【本书体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