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北伐
东晋初祖逖为收复中原而进攻前、后赵的战争。永嘉之乱以来,北方逐渐进入分裂混战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江南则由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晋室南渡,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也提出了北伐中原重建统一的课题。但睿、导诸人热衷于权力之争,只求苟安江左,当军谘祭酒祖逖上书请求北进时,采取敷衍态度,仅授于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空衔,发给一千人的口粮和三千匹布,不给士卒和兵器。祖逖知难而行,于建兴元年(313)毅然率领原来跟从他南下的百余家部曲渡江,孤军北上。船至中流,击楫自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随即进驻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冶铸兵器,招募士卒,与部下共甘苦。当时豫州地区主要有两种势力:一为独霸一方的羯族首领石勒,一为结坞自保的汉族地主武装。祖逖的策略是打着晋朝旗号,联合坞堡主的力量,共同对付石勒。几年间,逖屡败石勒,黄河以南尽为晋土。遂劝课农桑,积谷练兵,准备进而北渡黄河,扫清冀朔。但东晋政权内部琅邪王氏与司马氏的矛盾加剧,元帝司马睿既要防患王敦举兵,又害怕祖逖功高难制,乃任命江南士族戴若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兖、豫等北方六州军事,统辖逖部。祖逖忧愤成疾,大兴四年(321)卒于雍丘(今河南杞县)。石勒又渡河南犯,所收失地得而复丧。祖逖之后,东晋相继又有庾亮、庾翼、褚裒、殷浩、桓温经营北伐。但中原士族在南方产业已丰,无心北归,且各成门户,互相掣肘,历次北伐活动都以失败告终。关于祖逖北伐的史料,主要见于《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及卷一〇二——一〇七刘聪等人《载记》的有关部分,今人的论著可参阅何兹全《祖逖北伐》(中华书局)。
-
语义说明:形容为强大的气势所压倒。 使用类别:用在「气势强盛」的表述上。 望风披靡造句:01这支长胜球队所到之处,与赛者莫不望风披靡。 02敌人看到我军的壮盛军容,立刻望风披靡,不战而降。 03这支总
-
这首词,是程垓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宋金元词苑中,该词牌仅此一篇,程垓的词虽传诵正文,又曾选入《花草粹编》,但因其是一种“僻调”,形式奥妙,写作难度大,不易效仿,所以后人继承这种词风的很少。 上片写离
-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rd
-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
43 潘(pān)43 潘(pān) 【寻根溯源】 潘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源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将自己的小儿子封在潘邑(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就以邑名潘为姓。二是源自芈姓。潘崇是
-
【3700】二十四节气志(宋英杰著,中信出版社,28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68元)△①立春:四时之始;②雨水:甘雨时降;③惊蛰:阳和启蛰;④春分:青葱时光;⑤清明:正好时候三月春;⑥谷雨:雨生
-
王伯成《【越调】斗鹌鹑》题解|注释|鉴赏王伯成王伯成,元代前期杂剧散曲作家。生平不详。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贾仲明“吊伯成”词云:“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据此则可知其活动于至元(1271—1
-
270 邰(tái)270 邰(tái) 【寻根溯源】 邰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源于姜姓,是周族始祖弃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邰姓始于尧舜时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时期有大功于民族进化的贤人后稷,他是帝
-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
公输为鹊 公输子①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②之为车辖③,须臾刘④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⑤,利于人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