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第一部著名哲学著作。该书是黑格尔任耶拿大学副教授时写作的,1805年冬动笔,1806年10月完稿,1807年出版。该书出版时,黑格尔只有37岁。
该书由“序言”、“导论”和“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三部分构成。除“序言”、“导论”外的三部分分为八章:第一章: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第二章:知觉;事物和幻觉。第三章: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第四章: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第五章: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第六章:精神。第七章:宗教。第八章:绝对知识。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它所描述的是人的意识在达到“绝对知识”或“哲学知识”之前所经历的漫长曲折的过程和道路。“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所论述的是个人的意识发展史。“意识”阶段是个人意识发展史的最初阶段,其中包括“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三个小阶段。“感性确定性”是个人意识的最原始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主体只“意谓”到“这一个”,或“事情存在着〔或有这么一回事〕”,而“这一个”或事物是什么,主体则毫无所知。“知觉”阶段,主体不仅知道“这一个”或“事情存在着”,而且认识到它即客体的性质,认识到事物的具体内容和规定性,但还没有认识到诸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个人意识发展到“知性”阶段,则要求寻求事物的全体、本质和根据。事物的全体、本质,即是意识自身,于是,“意识”过渡到“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阶段里,意识不再是以与自身相异的“物”为对象,而是以自身为对象;不再是我与物的关系,而是我与人的关系。“自我意识”的最初小阶段是“欲望”。在这里,“自我”为自己的存在抹煞别人的存在,杀死别人。但它逐渐认识到“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能获得自身的满足,“自我”没有对象,也就无法实现自己。于是从“欲望”发展到“主奴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自我”把别人蓄为奴隶,供自己驱使。主人“是独立的意识,它的本质是自为存在”,奴隶是“依赖的意识,它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但奴隶通过劳动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即“自为存在成为他自己固有的了”。因而在“主奴关系”阶段,“自我意识”还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于是就发展到“斯多葛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自我”只要主观思想上认为自己是自由的,那就是自由的,而于外物无涉。但这种自由只是单纯思想中的自由,“不能够达到任何广阔的内容”。在“怀疑主义”阶段,“自我”不仅象“斯多葛主义”阶段那样不理现实世界,而且从根本上否定现实世界,并以此获得宁静和自由,然而,这种态度并不能使“自我”获得真正自由,也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苦恼意识”是“自我意识”的最后阶段。在这里,“自我”认为,现实的东西是变灭无常的、非本质的,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是远在彼岸的,“自我”只好“默祷”这个“彼岸”,而对自己采取苦行禁欲的办法加以否定。显然,“自我”在这个阶段里,也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于是“自我意识”就发展到“理性”阶段。在“理性”阶段里,“自我”不象“自我意识”阶段那样,对现实世界持抹煞和否定的态度,而是持肯定的态度,即“确知它自己即是实在”。“实在即理性、理性即实在”是“理性”的原则。因此,“理性”阶段是自我实现,或主客统一过程中的一个前进阶段。“理性”阶段的最初阶段是“观察的理性”,在这个阶段里,意识和实在,自我和对象,还处于对立状态,因为,它只“发现它自己就是存在着的对象”,还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概念。因此,没有实现“实在即自我,自我即实在”的原则。“实践的理性”是“理性”的第二阶段。在这里,“理性的自我意识”或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使自己变为客体,体现于客体之中,“实在即自我,自我即实在”得到实现。“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是“理性”最后阶段,“自我意识已经把握到了它自己的概念”,“它现在确信它自身即是一切实在”,个体性和普遍性、主体和客体达到了统一(不是最终的统一)。
“精神”阶段(第六章)所阐述的不是个人意识的发展,而是意识表现为普遍意识,表现为社会,讲的是“精神”发展史体现的社会发展史。“精神”的第一个阶段是“真实的精神;伦理”,在这里,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我和我们打成一片,因此,世界处于和谐无争的状态。古希腊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和谐无争的“伦理世界”。但是,这个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由于社会中的矛盾,使“精神”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即“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在这个阶段里,“精神”从自身中异化出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是脱离“精神”,并与“精神”相对立的。封建社会就是“精神”自身异化的世界。“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是“精神”的最后阶段。在这里,“精神”从异化的状态回复到自身,实体变成了主体,个人的所作所为和社会全体是一致的,“精神”得到了愉快和真正自由。“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个社会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宗教”和“绝对知识”两个阶段(第七、八章)所阐述的是意识对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回顾,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精神”阶段里,意识发展还停留在有限的范围内,主客体还没有最后统一。但在“宗教”和“绝对知识”里,意识则以无限的、无所不包的“绝对观念”、“绝对理念”为对象;在这里,意识本身发展成无限的、无所不包的“绝对观念”、“绝对理念”。“宗教”阶段,是用表象的形式去把握对象即“绝对观念”,因此,认识的形式和认识的对象还没有一致。“绝对知识”是以概念的形式认识概念(“绝对观念”),认识的形式和对象相一致。在这里,主体和客体达到最高统一,主体即客体,客体即主体,自我意识即是对象,对象即是自我意识。这就是《精神现象学》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现象学》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我意识是唯一的、无所不包的实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45页)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第一次阐述自己独立的辩证唯心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它包括了黑格尔全部哲学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轮廓,因此,对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现在看一看黑格尔的体系。必须从黑格尔的《现象学》即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现象学》有许多评论,我们要遵照评论的精神,研究这部著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利丰富我们的思想。
-
【原题】: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沁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的文言文译文和注解 所谓贫富是身外的境遇,君子 处患难而不忧,是因为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其实,他们在享乐安然的. 环境中能保持清醒,忧患意识强,故能
-
最新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
-
曲突徒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曲:形做动,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一、原文: 初,霍
-
西方文学·福克纳 美国小说家。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后代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是南北战争时一位颇有影响
-
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袤的庆云平原像波澜壮阔的海洋。一到枣林边,你不由得怦然心动,脉管鼓胀。可这不是大地上最平常的景象吗?在鲁北平原,甚或在华北平原,这个季节哪里不是撩人心旌的草木茂
-
梦见演讲是什么意思梦见演讲,通常象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预示要出名。梦见发表演讲,意味着你的口才出众,会受到听众交口称誉,不久的将来会一鸣惊人。梦见自己在发表演讲,但感觉听众完全听不明白,或者是对着
-
中秋节,从严格内涵来说,其实是个女人节,或者说是生育节,因为对月亮的崇拜是源于远古,对女阴的生殖崇拜。 《老子》道德经中第六章有这么一句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是幽
-
作者: 芝华 苏绍连(台湾)坐着这位置是在钟面上。每天,我的眼光黏黏地投过去,
-
语义说明:心意专一,毫无他念。 使用类别:用在「潜心专注」的表述上。 一心一意造句:01他工作时精神格外集中,一心一意想着快点完成任务。 02只要肯一心一意专注做事,成功的机会就会相对增加。 03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