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尔库塞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尔库塞
赫勃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kuse,1898—1978)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号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卒于美国。早年,马尔库塞在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求学,作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他的博士论文: 《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的理论基础》 (1932年)便是在海德格尔的指导下完成的。1933年纳粹执政后离德,经瑞士赴美,1934—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与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共事,二次大战期间曾任华盛顿战略服务局研究员,1950年任美国国务院情报研究处东欧科代理科长,1951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工作,1954—1967年在勃兰第斯大学任教,1967年后转至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主要著述有: 《理性与革命》 (1941年)、 《爱欲与文明》(1955年)、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 (1958年)、 《单面人》(1964年)、 《否定》 (1968年)、 《论解放》 (1968年)、《自由和历史使命》 (1969年)等。马尔库塞专门的美学著述不多,只有二本:其一,针对六十年代文化革命中的反艺术论者而写成的《艺术与革命》该著收在1972年出版的《反革命与暴动》一书中;其二,针对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而写成的《论艺术的永恒性》 (1977年)。马尔库塞所留下的专门美学著作尽管不多,但对美学问题的关注却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他的主要著作几乎没有一部不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涉及美学问题的。
马尔库塞的美学其实是一种艺术哲学,他的美学思想主要围绕着艺术,由对艺术的哲学思考而展开的,他所关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艺术本体论、艺术特征论和艺术作用论三个方面。
在艺术本体论上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最深层的根基就是“属于整个人类史的人类特性”,即人性,人的共同本性。这个构成艺术基本品质的人性就是人的本能构造,它是人类中最根本的东西,其具体内容就是对性爱和幸福的追求。因而,艺术就是对性爱和幸福的表现, “艺术作为性爱和幸福之升华形态,它在根本上就是性爱和幸福的代用品”。
基于艺术的这个潜在的本体原则,马尔库塞具体推出了艺术的三个特征: 1.艺术的肯定与否定。在马尔库塞看来,既存工业文明压抑了人的原初本性,因而,艺术要表现人性就不能直接展现既存现实,而要对既存现实采取否定的态度,艺术在否定既存现实的同时也就肯定了现实所未有的另一种理性、另一种感性,即肯定了属人性的真实内容。 “艺术的基本品质就在于对既存现实的控诉,对美的解放形象的乞灵”。艺术正是通过否定既存现实,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虚构世界,从而肯定了现实所未存的真实,即人性内容。 “艺术的肯定力量就是否定这一种肯定力量。艺术从已建制的实在异化了出来,这是一种第二异化,艺术家藉此而把自己从异化的社会游离出来,从而创造一个不真实的幻想世界”。2.美学转化。艺术把一个已生成的现实异化出来,从而造就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幻想世界”,这就是艺术活动中所发生的一种“美学转化”,这种“美学转化”便构成了艺术中美学形式的规律,即超脱现实,对现实加以升华,也就是说, “直接的内容要风格化,‘资料’要重新加以定形和整理,使之符合艺术形式的要求”。这种升华,马尔库塞有时又称之为“艺术的异化”,他说: “艺术的异化是对被异化的存在所作的有意识的超越,是较高层次的或被中介的异化”。正基于此, “艺术向既成现实决定何谓真实的垄断权提出了挑战”。 “艺术的真实性在于它有力量打破现成的现实解释何谓真实的垄断权。这种决裂就是美学形式的成就。艺术的虚构世界正是在这种决裂中显得同真实的现实一样”。这样一来, “每一个不升华的直接表演都被说成是不真实的,在升华的真实中,艺术的‘外观’要素不是被取消了,而是被加强了”。3.艺术的主观性。艺术中的那种“美学转化”实际上是主体美学加工的结果,因而,艺术必然呈现出主观性特征,艺术在实质上就是诉诸于这种属主观性之内容的。再者,艺术的主观性还表现在, “艺术只有服从自己的规律,违反现实的规律,才能保持其真实”,艺术的这种“独特的真实同形成社会与自然的整个方面的日常现实和节日现实脱离了关系”。艺术有其自身的法则。
在艺术作用论上,马尔库塞结合上述这些特点阐述了艺术所具有的解放人的欲望、展现人性的作用。首先,艺术对现实加以升华,就使人超脱了异化的现实,达到了另一种境界,从而展现了属人本性的真实内容。 “没有一部艺术品——它不是在自己的构造中唤来了一个异样的现实,一个异样的词语、秩序、形象和音乐。这异样的东西是被现存的东西所抛弃的,但它却在人们的记忆和希望中存在着,在其自身所遭遇到并反抗的东西中存在”。其次,艺术不仅能影响人的意识,唤来人所祈望的东西,而且,艺术的这种作用还能进一步转化为物质力量,艺术所达到的那种主观性的“退缩和退却并不是最后的立场。主观性还努力突破内心世界,闯入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今天,在极权主义时期,它已变成一种政治力量,足以抗衡侵略性和剥削性的社会化。”马尔库塞经常称这种艺术的物质力量为“艺术升华的反升华过程”。最后,马尔库塞清醒地看到,艺术的这种作用的发生是依赖于其美学质量的, “艺术品只有作为自主的作品才能在政治上达到目的,美学形式对于艺术品的社会职能是至关重要的。形式的特质否定了压抑人的社会的特质——它的生活、劳动和爱情的特质”。 “美学质量和政治倾向本来就是相互关联的”。
-
梦见下大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是梦者的主观想象,还是受现实影响的客观反应?梦是一个人心灵的剧目,每个人都会做梦,每个人都是心灵的剧作家。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不做梦,做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特点。
-
外国童话《[日本]宫泽贤治·名目繁多的餐馆》鉴赏 [日本]宫泽贤治两个年轻的绅士,俨然是一副英国士兵的装扮,肩上扛
-
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杀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无论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都是会引起重大影响的。那么如果是做梦梦到杀人了会是一种什么预兆呢?下面就为大家解析。
-
记征人语(十三首其六) 战垒临江少落花,空城白日尽饥鸦。 最怜陌上青青草,一种春风直到家。 【评析】 康熙十二年(1673 "> 颜之推《颜氏家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
-
这是李白送别诗的名作,也是一首典范的五言律诗。"> 元朝的政治体制建设:中央机构、行中书省、行政建置
政治 蒙古国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
-
作者: 张翼之 《金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编撰。全书五十二卷,每卷记一事。主要依据《金史》,也兼取《宋史》、《辽史》和《元史
-
李白--《送友人》 【内容】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一首充
-
《元史·拜住传》原文及翻译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