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草
作者: 李景林 【本书体例】
东方朔
东方朔(约公元前154——93年左右在世),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文学家。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海内十洲记》、《神异经》两书,是托名于他的作品。
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菇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如乌状,衔此草覆死人面,当时起坐而自活也。有司闻奏。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菇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
始皇于是慨然言曰:“可采得否”?乃使使者徐福发童男女五百人,率摄楼船等入海寻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后亦得道也。
〔《选自《海内十洲记》〕
祖洲在东海中间,方圆五百里,离西边的海岸七万里。州内生长着不死的草,草的形状象菇苗,长三四尺。死了三天的人,用这种草覆盖他,都马上能活过来。吃了这种草,能使人长生。
过去秦始皇建大苑,不少人屈死了,尸体横躺道上,有一种象乌鸦的鸟,叼来这种草盖在死人的脸上,死人马上坐起来活了。官吏上奏给皇上。秦始皇派人带着这种草去问城北的鬼谷先生。鬼谷先生说:“这种草产在东海里的祖洲上,不死的草,生长在肥美的田里,有人叫它做养神芝。它的叶象菇苗,一丛一丛地生长。一株草可以救活一个人。”
秦始皇于是感慨地说道:“能不能采到呢?”就派徐福带童男童女五百人,相率乘楼船等入海寻祖洲,一去就没有回来。徐福,是一个道士,字君房,后来也得道而成为神仙。
本篇描写秦始皇信方士,求神仙,寻不死之药的故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多处讲到秦始皇派人入东海,求仙药的事,仅派徐福(fǔ福)求仙药,就化去费用“以巨万计,然而,终不得药”。小说就是根据《史记》中有关记载,敷演成篇。
小说首先介绍了“不死之草”的产地、形状及效验。接着,叙述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不少人累死,尸体充塞道路,许多无辜者遭罹此难,这事感动了上帝,就派青鸟衔“不死之草”覆盖死人面上,死人当时坐起而自活。这事有大臣奏报秦始皇,经请教鬼谷子先生,证实在东海祖州确有此草,于是,才有秦始皇三番五次,发童男童女,乘船入东海寻不死之药的荒唐举动。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为什么一去不返?作者没有交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理解。你说他是小船入海,遇风浪船沉人亡亦可,或者是没采到不死之草,怕秦始皇杀他,不敢回京亦可。作品结尾,写徐福是个道士,“后亦得道”。是否他采到了不死之草,自己吃了,得道成仙?作者没有这样说,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同样属于荒唐。
作者写了劳工、秦始皇、徐福与鬼谷子多人,比较起来,秦始皇的残暴贪婪的形象,引人注目。他为了尽情享乐,求长生不死,不知葬送了多少人的生命,耗费多少钱财。其罪恶,是罄竹难书的。但是,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五十岁时就死了。
作为小说,本篇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讲叙的故事完整,有人物,有情节,想象丰富、神奇,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
戴震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
-
【549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读本(本书编写组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万字,2019年11月第1版,68元)△8章: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
-
语义说明: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反而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情。 使用类别:用在「背恩忘义」的表述上。 忘恩负义造句:01他向来有情有义,绝非忘恩负义之人。 02这隻忘恩负义的小狗,竟然咬了主人一口。 03这个
-
爱尔兰诗歌 一、早期诗歌早期爱尔兰诗歌主要是抒情诗作,产生于公元6世纪。据说阿梅尔金(基督教传入之前入侵爱尔兰的“
-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 元九:见《赠元稹》注。 【评 "> 骆宾王《咏鹅》全诗赏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品赏析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 力能拔山气吞万里呵,英雄气概举世无匹。天时不利时运不济呵,乌骓不再日行千里。 千里马不跑呵,我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
-
春光好 和凝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简析】 水上柔嫩的蘋叶,衬着岸
-
抒情诗 该术语表示诗歌的一大类型,另外两大类型是叙事诗和戏剧诗。尽管人们对这种分类方式和二者的区别还有异议,但似乎
-
秋水阁记 钱谦益 ①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者,弥望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