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论艺术的永恒性》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2:56:32阅读:100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论艺术的永恒性》

这是美国当代美学家马尔库塞一生所写的唯一的单行本的专门美学著作。该书副标题是“对一种特定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特定马克思主义美学”指以苏联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该书1977年用德文在慕尼黑出版,翌年,作者与其夫人将该书译成英文,并改名为《审美维度》在美国波士顿出版。

全书围绕着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而展开。该书只分段落,而没有为各段落标出标题。马尔库塞在该书中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他的观点非常清楚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偏见,只有个别地方有些参考意义。

一、否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马尔库塞承认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他不满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把艺术划归为上层建筑,从而为经济基础所决定。首先,他认为,这个命题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它屈服于物化的现实,忽视了艺术超越特殊社会条件的永恒性品质, “把物质基础视作真正的现实,并从政治上贬低非物质力量,特别是个人的意识和下意识以及它们的政治功能”。在马尔库塞心目中,马克思主义的决定论其实不在于主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联上, “而在于认为,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的特定内容及其对于革命的主观潜能这个简单化的概念”。所以,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的基本潜能恰在于它的意识形态性格,在于它对基础的超然关系”。由此,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没有说明“艺术有没有超越特殊社会条件的品质,这些品质又是怎样同特殊的社会条件发生关联的”。归根到底,这种用社会内容、用特殊的生产关系来解说艺术作品的观点,并没有触及一件艺术作品美不美,真不真的问题,而且,这样一种解说方法必然陷入相对主义,看不到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东西。其次,马尔库塞认为,上述这个命题贬低了整个主观性领域,即不仅贬低了“理性主体,连内心、情绪和想象也变得一文不值”。在马尔库塞看来,主体的主观性领域在艺术活动中恰恰是一个不可少的特质,它具有反对现实、超脱现实的积极作用。他指出,对主观内心的肯定并不象“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所说的那样,是资产阶级的东西,相反,它能“否定当前流行的资产阶级价值”,因为, “随着对主观内心的肯定,个人跨出了交换关系和交换价值的罗网,摆脱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进入了另一种生活境界”。基于此,马尔库塞指出,“‘逃向内心世界’,坚持私人范围,很可以作为堡垒来反抗支配人生一切方面的社会。内心世界和主观性很可以变化,借以推翻经验,促成另一个世界的内外空间”。再次,由这个艺术的主观性原则出发,马尔库塞认为上述那个命题还取消了艺术的自主性。照马尔库塞看来, “艺术有一种抽象的、幻想的自主权:私自任意虚构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艺术能够对现实加以升华,进行美学加工,这一者肯定了人的主观性,否定了既存现实的客观性,二者表现了现实所未存的真实内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济基础决定论就抹杀了艺术的这种自主性。

二、否定艺术的无产阶级革命职能。马尔库塞承认艺术是革命的武器,艺术有它的政治职能,但他不认为艺术的革命职能,要体现在无产阶级身上,他主张艺术的政治职能体现在它的美学质量上,它不依赖于任何阶级。他具体从两方面展开了艺术问题上无产阶级革命论的批判:第一,从理论上看,一件作品表现了某个阶级的利益和观点,这还不能使它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品,这只具有题材性的质量,而绝不构成艺术品的要素。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的普遍化不能以一个特定阶级的世界和世界观为基础,因为,艺术预想着一个具体的全称命题,即人性,这是任何阶级,既使是马克思称之为‘普遍阶级’的无产阶级也不能体现的”。马尔库塞承认,人在历史上的实际表现由其阶级地位决定,但他不认为阶级地位是人的命运的基础。爱与恨、乐与悲、希望与绝望,这些属非物质的东西,突破了阶级结构,“它们算不上‘生产力’,但是对于每一个人,它们都是决定性的,它们构成了现实”。而阶级斗争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艺术的基础不在阶级性上,而在共同人性上。第二,从社会实际来看, “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命题已经过时,它不适合于现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马尔库塞认为,在现实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剥削形式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已和既存社会和而为一,从而丧失了它的否定性,这样,无产阶级就和以前相反地成了既成现实的肯定力量。因此,艺术的革命职能并不体现在对无产阶级的表现上,而是体现在对人的意识的影响和改造上, “艺术不能变革世界,但却有助于变革能够变革世界的男女们的意识和倾向”。艺术就是通过对人的意识、本能的影响和改造而实现其革命职能的。

三、否定反映式地模仿说。马尔库塞承认,对于艺术要从社会现实出发去解释,但他不主张艺术是反映式地模仿现实,从而使艺术和现实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同一性。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对现实的模仿是一种批判性模仿,而不是直接的模仿,艺术中所表现的已不是现实本身的直接性,而是一种“人造的、艺术的直接性”,“模仿是以疏离、推翻意识为手段的表现方式”。艺术所创造的就是这样一种不同于日常事物的虚构的世界、幻想的世界,但是,艺术“作为虚构的世界,它比日常现实包含更多的真实。……只有在幻想世界中,事物才显得是它本来有和可能有的样子。”正是基于此,马尔库塞才指出“艺术的世界是另一种现实原则的世界,是疏离的世界——而且,艺术只有作为疏离才能履行一种认识的职能:它传达不能以其它任何语言传达的真实”。因此,“艺术打开一个其它经验达不到的领域,人, 自然和事物不再屈从于既定现实原则的领域,主体和客体遇到了他们在社会上被拒绝的那种自主性的显现”。可见,在这个问题上,马尔库塞的核心观点就是主张艺术的真实在于异于现实,通过否定现实而表现一种现实所未有的真实。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赏析

      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

  • 《十亩之间》原文与鉴赏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梦到了吃食会是什么预兆

    梦见吃食,得此梦,乃是辛金之象征,财运颇丰,事业兴旺,与他人间以诚相待,多有贵人相助之机遇,凡事应脚踏实地,不可贪婪。如做此梦,性格固执之人,多与他人间有彼此纷争之事,则处世应有长远之规划,切莫被小人

  • “棉花,谷雨前后,先将种子用水浸片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棉花 棉花,谷雨前后,先将种子用水浸片时,漉出,以灰拌匀。候芽生,于粪地上每一尺作一穴,种五七料。待苗出时,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频锄,时常掐去苗尖,勿令长太高。若高,则不结子。

  • 文言文《甘罗》阅读理解

    文言文《甘罗》阅读理解    甘罗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 文言文《兰亭集序》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兰亭集序》译文及注释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兰亭集序》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庸人自扰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比喻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 使用类别:用在「疑心忧虑」的表述上。 庸人自扰造句:01你所担心的事,在我看来皆为庸人自扰。 02这些谣言,要信了它,才真是庸人自扰呢! 03事情明明与他无关,他

  • 常见文言文虚词于

    常见文言文虚词于   于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 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以下是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请考生牢记。  1.行李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