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的中篇小说》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2:56:21阅读:187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的中篇小说》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著,1835年出版。这篇论文表明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观。

别林斯基认为文艺作品要真实而正确地再现生活。不能装饰生活,要把“生活复制、再现,象凸出的镜子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他据此把诗歌分为两个部门:理想的和现实的。理想的诗歌是诗人根据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来决定他固有的思想,来再造生活;而现实的诗则忠实于现实生活来再现生活。虽然别林斯基认为两者只要满足了本身的条件,即理想的诗与情感协调而现实的诗与表现的生活协调,分不出优劣,但他基本还是倾向于现实的诗。认为现实的诗符合这个时代的“基本要求”,描写的生活是真实的, “哪里有真实,哪里就有诗”。

别林斯基把典型化提到艺术创作的首要地位,认为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而且认为这典型性是文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作者的纹章印记”。 “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这充分揭示了艺术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特点。

别林斯基对文艺创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文艺创作是“无目的而又有目的,不自觉而又自觉,不依存而又依存的,这便是它的基本法则”。他解释说,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他想在作品中象征地表现某种概念,因而他是有目的的,并且在自觉地行动着。但在创作过程中,他所要表现的东西是不随他那被理智所支配的意志的。因而他的行动又是“无目的和不自觉的”。对于“依存和不依存”,他认为“诗人是他对象的奴隶,因为不管是对象的抉择或是它的发展,他都无权过问,因为如果没有那绝对不依存他的灵感,无论是命令、原则性或是本人的意志,都不能使他创作”。这样,在他看来,创作是自由的又是不仅仅依存于作者的,作者处于既主动又被动的地位,他对于创作来说,既是创作的奴隶,又是创作的主人。但在灵感问题上他基本还是推崇柏拉图的“迷狂”说,夸大无意识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局限。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悬崖勒马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而及时回头。 使用类别:用在「及时醒悟」的表述上。 悬崖勒马造句:01警方劝这些歹徒悬崖勒马,赶快弃械投降。 02你的心性逐渐沉沦,再不悬崖勒马,那就后悔莫及了。 03你若

  • 吴佳骏《水滴·梦冬》散文鉴赏

    水 滴 我蹲在一片油菜地里,与一滴水对视。那滴水,它长久地在那里等我,等了许多年。在我尚未到来之前,它是一朵云,流浪在天空。就像我,流浪在大地。我们都在做着寻找的事情。有时候,我流浪累了,就会

  • 竭尽全力造句八则

    【竭尽全力解释】用尽全部力量。竭尽:用荆 【竭尽全力造句】 ①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了马克思很大的帮助。 ②党委书记要求工程队竭尽全力在国庆节前建设好这条高架路。 ③

  • 《壬戌清明作》赏析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

  • 社鼠文言文翻译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 凰组词|凰的组词

    【凰鸾】凤凰和鸾鸟,比喻女乐 【鸾凰】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鸣凰】指凤形饰物 【凤凰】龙、凤凰、麒麟、龟合称“四灵”,在中国古代被人们视为最大的神物、灵物和吉祥物,其形象

  • 《万象为宾客》张燕峰散文赏析

    一个阳光晴好的午后,我骑上自行车,进入了田野。时近深秋,田野里有种难以形容的丰腴成熟的美,如同一位刚刚生过儿育过女的母亲,完成了生命里一项重大的使命,或进行过一次神圣而庄严的仪式,笑容欣慰而满足,温暖

  • 关于勤奋学习的诗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业精于勤,荒于

  • 忍学《三十 唯得忠恕》译文与赏析

    三十 唯得忠恕三十 唯得忠恕 范纯仁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又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

  • 近代中国寻梦人:“留学生之父”容闳

    开栏的话: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渴望,同时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追求。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和抗争,让民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