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戴望舒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戴望舒
象征主义诗人,浙江杭县人。曾出版《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四部诗集,被视为“现代派”诗的代表。在中国新诗史上, “现代派”诗形成于三十年代。1932年,施蛰存、杜衡、戴望舒负责编辑《现代》月刊,倡导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嗣后戴望舒又创办《新诗》杂志,把“现代派”这股诗潮推向顶峰,因此被看作这一诗坛的领袖。戴望舒的代表诗作《雨巷》,通过“我”在寂寥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徬徨,心中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吟唱,以浮动朦胧的音乐暗示诗人迷离惆怅的心境,表现了象征主义蔑视格律而追求内在旋律的美学特点,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的《诗论》堪称“现代派”诗的艺术纲领。它发表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杂志第二卷第一期上。全文共分十七条,是作者研究欧洲象征派诗人作品的札记。
在《诗论》中戴望舒认为诗的本质是主观抒情的,而主观抒情的中心问题即是诗的情绪。他说:“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诗本身就象是一个生物,不是无生物。”他既强调诗的主观性,认为它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心灵的歌唱,又强调诗的抒情性,号召诗人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使抽象的情绪为人感知。他重视情绪的创新,认为: “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种情绪的形式”, “新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他也重视想象的真实,认为: “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二者缺一不可。在诗的情绪和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形式应该服从情绪。他所注重的是在情绪和感觉的总体里去寻求诗意的体验,他说: “诗不是某一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全官感”也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看来,诗歌的形式只是外表的装饰, “不应该有只是炫奇的装饰癖,那是不永存的”。 “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选择合脚的鞋子,但智者却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另外,对于诗歌形式的具体运用,他还有很多主张,如:“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份”。 “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成为畸形”。
-
作者: 李勤印于浩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 什么虎很小巧? 答案:壁虎
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虎很小巧? 脑筋急转弯解析:此虎非彼虎,是很小巧的东西,在墙壁上爬行。 脑筋急转弯答案:壁虎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就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下面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欢迎来参
-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
梦见门坏,五行主金,乃是金克木为财之迹象,纵然有贵人相助,却不可急于一时,求财之人唯有做事细致,待人亲和者,更可得以好运,秋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
上联:向阳村舍春光媚 下联:和睦人家幸福多 上联:江山似画莺啼序 下联:岁月如诗蝶恋花 上联:风回山野波争舞 下联:春到人间花怒开 上联:风前始觉苍松劲 下联:雪后方知翠柏贞 上联:只因一夜春风到
-
【原题】:子瞻尚书惠涵星砚月石风林屏作歌以送之赋十二韵以谢
-
袁山松:宜都记(节选) 袁山松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口,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西陵江南岸,有山,其峰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人自山南上至其岭,岭容十许人。四
-
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 朱熹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真是一语中的。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除要求三到之外,还应该授之以法,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