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
【介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宣传主任。后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主编《新时代》杂志。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等职。大革命失败后,在白区长期担任大学教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前夕,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推选为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等职。几十年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李达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长时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大量哲学著述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哲学史发展的基本历程。他在1926年写的《现代社会学》一书,对唯物史观作了全面周详的论述。能抓住实质,始终把握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同时又给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反作用以充分估计,既反对了唯心论,又反对了机械论。它不只是对唯物史观的单纯理论介绍,而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他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把握已经达到相当深刻的水平。应该说《现代社会学》一书,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哲学理论上的最高成就,它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环节。
李达于1937年发表的《社会学大纲》,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是十分系统和完整的。作者详尽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以往全部认识史的关系,考察了它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以往哲学史中“一切积极成果当作遗产继承下来并使其发展的东西”,又是“具有新的质、新的生命、新的内容和新的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的哲学。他论证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认识的方法又是实践的方法。他反复强调了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他突出地强调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把其他辩证法规律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显现形态。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也比《现代社会学》在系统性和深刻性上前进了一大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这种评价是完全中肯的。《社会学大纲》在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它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达的主要哲学著作有:《马克思还原》、《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马克思派社会主义》、《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现代社会学》、《社会学大纲》、《〈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唯物辩证法大纲》等。
-
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逸事状 【原文】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248]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
-
蒙第四 【题解】 蒙卦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坎,坎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卦名为蒙。蒙卦的卦画结构是下面一个三爻的坎卦、上面一个三爻的艮卦,艮为山、坎为水,传统
-
一宋雅琴手上提着一只包,走出家门,走出楼道,走出小区大门,一副急匆匆的样子,不像离家出走,反倒像是一个赶火车快要误点的倒霉女人。宋雅琴脚下走得疾,一颗心却迟疑在脚步后面,急切地期盼着男人孩子从身后赶上
-
【3510】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31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58元)△共11篇:①2008年:不确定的开始【企业史人物】首善光标;②2009年:V形反弹的代价【企业史人物】
-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
文言文真题解析 【考点分析】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基本篇目的作者及朝代; 2.常见重点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3.重点语句的背诵与
-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岂不厌凝洌。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始愿与金
-
文言文《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阅读练习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