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王安石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宋仁宗庆历年间进士,有《临川集》。
王安石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并察觉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反相成的关系。有“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思想。诗文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属儒家体系,文学上继承了韩愈、欧阳修的儒家道统观念, 主张“文以贯道”,他说: “若欲以明道,则离圣人之经,皆不足以有明也。”反对有悖于道、有害于世的文章,他发挥了欧阳修把“道”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的观点,要求重道、崇经必须注重社会现实,了解百姓疾苦,这样才能知其大体。 《答曾子固书》中说: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 至于《难经》、 《素问》、 《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无疑矣。”这就使王安石与腐儒和理学家们划清了界限。基于这种思想,他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要求文学“有补于世”,以匡时济世,甚至把它看成政治工具。
在文与辞的关系上,他以“文”为内容,置于首位,以“辞”为形式,放在次要的位置。他注重文学的内容,以是否能“有补于世”、经世致用为文章高下、优劣、美丑的标准,但他也不轻视辞的作用,要求二者统一。王安石的散文尤其议论文,更明显地体现着他的文学思想,内容长于说理,艺术上形成一种简洁、瘦硬、实用的独特风格。刘熙载《艺概》说: “半山文瘦硬通神。”由于他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作用,所以对徒有形式的西崑体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有针对性地说: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清清。譬之撷奇花之类,积而玩之,则蔑如也。”但这里也流露出他不够重视文学审美特点的倾向。
在诗评上,王安石最为推崇杜甫,所编《四家诗》,次序是杜甫、欧阳修、韩愈、李白。据《遁斋闲览》载: “公曰: ‘白之诗歌,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无施不可,……此甫之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王安石于书画等也有一些精到见解,据《梦溪笔谈》载,他主张“书画之妙,当以神会。”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在王安石的推波助澜之下,更向纵深发展,文学创新也取得更大成就。
-
祝英台令·晚春① 辛弃疾 宝钗分②,桃叶渡③,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祝 鬓边觑④,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⑤。罗帐灯昏,
-
四十 服公有量四十 服公有量 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状貌雄伟动人,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枢密,出镇。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
-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
诗的首联从远处着眼,描写凌歊台的远景。凌歊台所依托的山脉蜿蜒盘旋,从远处延伸到跟前,如一条矫健的龙来回游动飞舞。山势如龙,所以被皇家视为风水宝地;凌歊台坐落在这样的山上,说明其位置得天独厚。悠闲自
-
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园林。后五日,献孺招焉。止生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
-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 文言文的学习令许多学生深感头大(学生惯用语),然而它却既是教师不得不教的内容,又是学生不得不学的老古董。因此,在一片创新与改革的呼声中,怎
-
故古人诗词中的捣衣一般都在秋天的月夜。古诗词中常以捣衣为题,表现闺妇思念征夫之情。本词在捣衣这个传统题材中,以常语常景,写出了深情深意,成为捣衣词的佳作。"> 《早发》赏析
宗泽是宋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陆游有两句著名的诗“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剑南诗稿》卷二五《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就是把两人相提并论的。他的诗虽
-
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张养浩:1270-132
-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水牛湾惨案》一书是杰拉尔德·斯特恩为自己谱写的一曲英雄赞歌。作为美国侵权索赔律师,斯特恩代理水牛湾惨案中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罪魁祸首皮茨顿公司讨还血债,历经千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