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范小青《余音绕梁》经典散文全集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0 23:36:59阅读:991

余音绕梁

在黄昏的时候,你若从苏州的大街小巷走过,你也许能再三见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老人坐于门前,身边或是一方小桌或是一张小凳,上面放一只小小的收音机,里面在唱着苏州评弹,可说是无一例外,苏州的评弹可真是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也有一些老人,一边听着评弹一边咪着酒,并没有很多很丰富的下酒菜,简简单单的一两样蔬菜,听到得意处,或喝到得意时,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上一段,那小情小趣真是让人羡慕。你若停下来问其中一位老人,是不是天天听收音机里的评弹,老人未回话,旁边的家人就会告诉你,哪止天天听收音机,每天下午一场书,那是少不了的,赶老远的路去书场,听了回来又抱着收音机听。言辞中似有些微词,有些无可奈何,但更多的是关切之情,这一把年纪的人,大热的天,挤公共汽车去听书,实在也是让小辈担心的事情。可是老人会告诉你,他一天不听书就浑身不舒服,没力气,小辈也只好由他去了。这大概就是评弹迷的一类。老人自己,也许并不会唱,或者唱得不好,可是如果老人有个孙女,也许她就能唱,唱得很好呢。老人回去把孙女叫出来,让她唱,孙女开始也许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后来她一定会唱起来,因为她也许从小在业余平潭学校学过,有几下子。后来女孩兴致来了,会回屋拿琵琶出来,自弹自唱了一段开篇《蝶恋花》,虽然嗓子尚嫩,却也已经唱得字正腔圆,行缓舒徐,很有了些架势。老人在一边听得直是眯着眼笑,不时地说一句,这是徐调,或者说,这一句够味,那一句不正宗,评头品足,十分内行。你若问小女孩是不是受了爷爷的影响才学评弹,小女孩摇头说不是。问她为什么要学评弹,她却是说不出来,好像对这样的问题不解似的,好像你根本不需要提这样的问题,学唱评弹,本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一回我陪一个喜爱评弹的朋友到苏州现在仅存的一家有一定规模也比较正宗的书场——苏州书场去看看,苏州书场的前身,就是光裕公所。光裕公所是由曾经给乾隆皇帝说书,说得皇帝龙颜大开的王周士创办的,奠定了苏州评弹业的基础,使说书成为一种专业。最兴盛时,苏州城里有书场好几十家,评弹艺人数以百计,评弹不仅唱腔曲调动听,而且文字雅俗共赏,所以深得社会各阶层喜爱,广泛流行于苏州城乡。在苏州书场,接待我们的经理说,由于其他各种艺术的冲击,现在的评弹听众和从前是不能比的了,书场现在每天下午有评弹节目,到晚上就是放映电视录像。为了经济效益,采取这种变通的办法,也是无可指责。我们进书场时,场里正在说一回弹词《孟丽君》,我们为不妨碍别的听众,悄悄地找了位子坐下。经理告诉我们,今天上台的是一位颇享盛名的老艺人,我们都庆幸赶得巧。和老艺人搭档的是一位女演员,虽然年轻,却也不逊色。评弹所要求的五到八技,看上去这二位演员也都是演到了家的。这五到即心到、目到、口到、手到、脚到,八技是八种特殊的口技,如擂鼓、吼叫、马嘶、鸟啼、狗吠、吹号等等。我们从他们演出的神形动作上看,真是一投足一举手都是有相当功底的,只可惜所听内容,十有八九不解其意,只稍坐一会儿就告退出来。在经理的引见下,我们来到一位评弹老艺人家,老人的家简朴舒适,和老人清癯的形象完全融成了一体。老艺人向我们介绍了苏州评弹的历史,说到评弹中的各调各派他真是如数家珍,陈调、俞调、马调、徐调、蒋调、张调,不一而足。当我们问到他哪一种腔调为归时,老人笑了,说,各有所长,有的苍劲浑厚,有的委婉低回,有的刚健苍凉。在老艺人的言谈中我们也隐约地感觉到一丝忧虑,这忧虑后来也就变成了我们和老艺人共同的忧虑,那就是为苏州评弹的前景所产生的一点想法。

在清代,苏州曾有这样一个禁令,城里只许唱昆剧,不许唱京戏。所以凡有京戏班子来苏州演出,只能在城外的戏馆里演唱,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有昆剧才被捧为正宗,视为雅事,城中戏馆都是专供昆剧之用,一般的人能哼上几句昆剧,都觉得这是风雅之事。有的全家皆唱,有的夫唱妇随,也有“小红低唱我吹箫”,时时有悠扬婉转的曲声从宅院中飞出,这真是巷深曲声幽。可见昆剧之于苏州人,曾经是那么重要,而苏州人对于昆剧又是多么推崇。也许是物极则反吧,现在在苏州大大小小数十家戏馆影院,却没有一家是专供上演昆剧的,平时昆剧的演出也是很少很少,少的几乎没有了。在新潮文化涌进这个古老的小城之后,小巷曲声日渐减弱了,但是古老的昆剧并没有因此绝音,许多人都在为拯救这个产生于苏州民间,后经历代戏剧专家改革发展而成的、曾经统领中国剧坛二百年之久、被誉为百花园中兰花的优秀剧种而努力。在二十年代初,戏曲专家吴梅等人倡议于苏州开办昆曲传习所,使昆剧艺术免于灭绝;在五六十年代,一出《十五贯》改编演出成功,又使濒临凋落的昆剧重绽新花。现在,在苏州有振兴昆剧委员会,也有属于昆剧自己的刊物《昆剧艺术》,一些老昆剧艺人亦多次云集苏州,举行会演和学术交流。1982年全国六城市曲社社友欢聚于苏州鹤园,那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到会七十多人,大家引吭高歌,唱了一整天仍余兴未尽。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也到现场演唱,七老八十的老曲友纷纷清唱,那情形想来一定十分动人,可惜我们赶不上这样的盛会,只能偶尔到他们聚会的鹤园去故地重游。在鹤园清幽的环境里,我好像又听到了当年曲友们的演唱,典雅悠扬,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也只能是余音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宋史•钱易传》“钱易字希白”阅读答案及翻译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

  • 描写愁恨悲欢的诗词名句精选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 凭阑人·江夜·张可久

    凭阑人·江夜 张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弹玉筝。 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

  • 立秋民间有“贴秋膘”“啃秋”习俗

    民俗专家表示,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至今流行着“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

  • 《六祖坛经·机缘·第七节》文言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机缘·第七节》文言文及翻译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

  • 白朴《沁园春 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全诗赏析

    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常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间。意者当时南北扰攘,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有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予暇日来游,因演太白荆公诗

  • 管仲重金求鹿 兵不血刃就制伏了楚国

    有“春秋第一相”之称的管仲,是一位打经济战的高手。《管子·轻重篇》收录了管仲靠“重金求鹿”而使楚国大败的趣闻。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称霸事业上的“假想敌r

  • 吴起守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吴起守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

    作诗非难,命题(1)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2)诗高约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3),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

  • 岁月的书签

    岁月的书签坐在家中肯定见不到如此美妙、金黄盈溢的丰收景象。当目光被行走中的秋色锁定的时候,第一次让心灵如此放松地盘点收获。情绪是有点高涨和夸张,同时,眼见辽阔的田野,连绵起伏的律动又是那么真实。记得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