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芳《更闻秋声切》
儿时,家里的田地老分不清,南洼的,北坡的,地里洼的,官路口的,一片连着一片,野旷天低树处泊着一座绿岛,那是袅袅炊烟的村庄。近年来,土地的面积锐减,全家的土地仅剩一亩多了,名曰:自留地。君临的华庭一路之隔,正等着自留地腾地方。土地弥足珍贵起来,却又在谁的手中流失?只要有地,世道无论怎么变,人就有吃的,这是祖祖辈辈信奉的道理。农民用自己视如命根的土地作了廉价的交易吗?还是时势的使然?时代不同了,土地不再是农民经济支柱的唯一,五谷杂粮,已然退出引领家家户户全年生计的光辉岁月。
夜深了,秋虫好像叫的无边无际,但心里明白,虫鸣漫浸的田野,格局越来越局促了。想想土地,想想种地的父亲,油然而生人与地俱老的感喟了。
前些日子,庄稼还站在地里一副等待成熟的样子。隔着连绵的秋雨,几场焦灼的期盼过后,得老天爷体恤,乍现了几个明晃晃的日头,玉米粒已攻到头,暗绿的皮还需在阳光里褪成黄白。等到顶着褐色的干胡须,裂开嘴,暴露着金黄板牙,玉米就熟的有模有样了。
远远地,父亲尖利、浑浊、甚至歇斯底里的咳嗽从地的那头传到地的这头,有一种隔山打物般的疼,岁月相催的无助,一半给了父亲,一半是我的。和土地摽了一辈子的劲,农忙时,这点少的可怜的地,一向以主心骨自居的父亲生了些怯意。零碎的地块,机械也爱莫能助。他真的老了,迟缓地侍弄着亩把地,直至收割完最后一株庄稼。
土地贯穿了生命始终,细批着流年,往事自一个秋天而来,又归另一个秋天而去。
年轻的父亲那样强壮,总有使不完的劲,支楞着胡茬,发根,精神抖擞的像一个王,逡巡于地头,香烟夹在熏黄的指间;烟头一甩,大手一挥,雷一声“掰”,我们得了军令,冲进挂满露水的青纱帐;虫子在脚下四散奔逃,玉米叶子划拉在脸上,胳膊上,一经汗水腌渍,火辣辣地疼往心里渗透。
田地里堆起累累的玉米,满满地排进父亲的排车,伴着长一声,短一声的号子,一溜蛇皮袋子高高垛上。父亲头上,肩上,胳膊上的汗珠一粒粒膨胀鼓动,闪闪发光,像一颗颗透明的玉米粒,在不断的挥洒中突然破裂,竞相顺着油亮的皮肤滚滚而下,汗湿的衣衫如同水洗。骨节凸出的大手掌住把,架好辕,大踏步形成自然的节律,狂走如一匹奔马。我和母亲一辆车,始终撵在后面,双脚蹬地如鼓点,心里似开着一台砰砰不息的发动机,跑的心快跳出来了;气喘吁吁地坐上母亲的空车,一路上,迎面跑着别家拉偏绠的孩子。
一趟趟,来来去去,家门口渐渐隆起小山一样的大玉米堆,小孩会发愁地寻思,月亮地里还留着剥玉米活呢。早当家的农家子弟,从轮番磨砺的农活里破茧而出。
田野上遗留了一些干枯的玉米秸,持抱着空空的田野。土地深翻的面缸似的,庄稼的秸秆随即粉碎在田,沟边地角,野草匍伏,像田地潦草的花边。乡下的燕子没打招呼就南飞了,赶路的脚步太迟,收秋的过程匆促的像一阵风,省略了许多人力的纠缠。机械删除缓慢的细节,留下一个曲终人散的大戏台。
不胜唏嘘!无处安放的目光不禁翻起记忆的册页,回放着秋野上有过的童年。
拾掇地时,秋野给了孩子们一个明朗而欢喜的乐园。衔一茎青草,仰面朝天躺在庄稼的秸秆上,白云悠悠,抢拍下来雁群愈来愈远的“人”字,“一”字;翻着,踩着一排排秸秆,轰出纷飞的昆虫,猫扑上去,串一草绳的大蚂蚱,逮几只蝈蝈做过冬的宠物;最喜发现一座很深的鼠洞,端了它的老窝,竟然有不少的斩获,一只走投无路的小白鼠,慌乱的眼神,莫名地忧伤了孩子的心,任其吱吱地抱头鼠窜。
秸秆欢快地燃起噼噼啪啪的脆响,草木的清香里飘着烤玉米,红薯,爆料豆的香味。众人拾柴火焰高,窜来窜去的火舌映红孩子们馋涎欲滴的脸。一声熟了,便迫不及待的伸出老鸹似的黑爪子,吹嘘着掌心,带着烟灰捂进黑嘟嘟的小嘴。可是,谁太心急了,啃着的地瓜定会皮焦骨头生,那就在草木灰里多焐一会儿吧;互相抹着,取笑着花狗脸,嬉闹声穿花绕树,飘散的烟岚挽起地野,西天里的晚霞蒙了纱,映在古久而辽远的画卷里了。
谁家的小儿女耳际簪着几朵小野菊,一颤一悠地走在大人悠长的呼唤里。小路弯弯,秋虫依旧叫得酣畅,星儿听的闪闪亮。像羊儿切慕溪水一样,想往那堆篝火里再添些枝叶,想伏在秋天的某个角落里笑一笑,哭一哭,那样的日子都藏在哪儿了?假如躲在了时光的背后,在心里总是不难找到的,如果藏到某种物质的壳里去,任谁也找不到的。
这些接通地气的引子,打开了大自然丰富的灵性叙事,使田野里的劳作化作农家孩子回味的甜。带孩子回家掰玉米,暗自以为孩子能拽住庄稼地的尾巴,像我一样地长出庄稼人的根须,得以歇脚在人生的某个秋天,有着土地养育的生命质地。搞得有点形式主义,其实,很多东西像土地的流失一样,也是孩子们生命中必然的缺失。而今,孩子再也感受不到收秋抚摸我的样子。慢慢远离乡村的孩子,不再面对与自己没关系的秋收发出内心的赞美。从小跟庄稼打交道的人,十分亲切地经过路边晾晒的粮食,努力嗅向那块气息的岛屿,粮食照眼明的光影,只有梵高的刷子能涂抹出来,相看两不厌。
一个走在秋日下的人,挥霍了太多伤逝时光。那个以一双冷眼,寄身现实,运行于惯常轨道的自己,隔着几十个秋,竟有一种不识之虚空。走到秋冬的临界,万木萧瑟,百草枯黄,脱壳在时间之外,寒露一语道破:从头再来,上苍从不吝惜他的浪费。
造化有序的针脚里,一些种子养活人类,一些养活鸟兽,一些继续埋在土地里活出神的爱。遗落的庄稼倍感孤独,静静地卧在草稞里怀念被拣选的一幕:一个深深弯下的身影,一双低到泥土上的手,一个温暖的,拾麦捡豆的口袋,幽微的细节曾让它们揣起对谷仓的朝圣。离收获仅一步之遥,铸成永恒的寂寞,一群群鸟雀翔落田野,仔细地找到它们,啄食的摇头鼓翼。
一粒被秋天放大的种子,与犁铧下的土地深入的交流:悦纳了悲苦的过程,才能欣然交出成熟的生命。土地为它盖上温暖的被子,种子一意低下去,低到蒿草里,躺进泥土的被子下面,一切渺小被沉睡包围,永恒的沉睡,所有的物质构成梦幻的本质。
村庄后面,一条弯弯的小路通向一片群鸦云集的林子,那是先祖们安息的坟地,尘世的喧嚣都已谢幕,只有暮鸦分享着这一世界的宁静。
秋气迫人,黄阴阴的天,仿佛到了某段旅程的小站。落叶从不向秋风打听那个翩然欲舞的理由,随风滑翔,聚散,追逐,做着新的游戏,沉默无语的大地在接所有的孤子回家。
土地的儿女大多总有一次背离她的过程,没有谁能把自己从土地上连根拔起,一枝一叶溅落地上,根须上会有抖不落的泥巴,异地他乡的远游之后,反而把自己更深的植入泥土,化作地里的肥泥巴,滋养着一茬又一茬的黍麦稷粱,还有一地生之欢愉与贪恋,开的像春花儿一样。
从战场上归来的祖父,没有任何野心,本分地做着该做的事,安居乐业的日子多么美好,远离血与火的生活又多么平淡有味,像一头老牛反刍着日月;那本摩挲的起了毛的战地日记,翻来覆去地打开合上,一方清白的手帕珍惜的包好往生的英灵;酒酣耳热之际,往往要唱几曲高亢激扬的军歌,苍老沙哑的嗓音里军魂缭绕,老槐树上的老鸹听呆了。祖父探亲时英姿勃发,一扬手击落一只哇哇叫的老鸹,那镜头无疑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儿子们。三叔做了民兵连长,父亲一心模仿他老子摸枪的神气,圆报效祖国的英雄梦。《青春之歌》《烈火金刚》《林海雪原》塑造着奇特的信仰与浪漫,而他人生的最高峰,仅仅站在县里的小礼堂,上衣兜别着支钢笔,留着三七开分头,一脸政治热情的团支书,那是父亲最年轻的一张老照片,风华正茂依稀在时光揉皱的脸上。
无论梦想走的多远,飞的多高,冥冥中挡不住土地的召唤,这片土地安身立命——曾经是那样不屑于接纳和理解的平凡收场。
也许,祖父在生命的扬弃中找到了与大地同步的光与静默,背着粪箕子去拾粪,城里的老茶馆里去消闲。赤膊在田间的父亲,古板的很,出门时一定套上白汗衫,为所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打底。无论走到哪里,分的清黑白,挺得起胸,本着自然的本性一身坦荡,朗然笑出对命运的平和自在。
一位拄杖的老翁,一个偷枣的孩童,一群欢实的鸡鸭,令政治失意的辛弃疾愿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唱出山前溪畔的一亩三分地之歌。“雁引愁心去,留酔与田翁” ,一种古老的遗风,把田间的辛劳者点化成一个田园风光的欣赏者。
驻留下匆促的脚步,卸下盔甲,面具,暂且不做万物之灵的人类。住进一棵狗尾巴草里,随风摇曳,没有一点女孩变成老妇的面目可憎。披起阳光的袈裟,融入地野,在生命的中心地带,仰视着那个远远高于自身的生命坐标,曲人悟道般明了大地无限丰富,又简洁至极的寓理:看透了这个世界,却依然爱它!倾听土地与庄稼的晤谈:化身腐朽的神奇,在于另一场孕育的开始。
秋日正删尽春夏的繁枝缛叶,阡陌明胸,落笔于田野,眼前,田野携带无数的子民正破土而出,一尘不染的麦苗尽显清发之姿,神奇地抒写出展望的,气血盈盈地诗行;探索,叛逆,不服输,嫩生生地向空中劲发。
那些曾经与温暖的谷仓无缘的亿万兄弟,是否走出了寂寞,藏身于这灿烂升华的苏醒队列?
种子的野心越来越大,看到的,便分享了;它的心变得挑剔,只有放上与爱有关的字眼,灵魂才长出了飞翔的羽毛。土地上尽藏着太多看得见,看不见的幸福。一个持抱半壁人生的人,就以她所热爱的文字,行过青荇之上的声息,来缔结秋之盟约:扑一扑风尘,叠起秋日的征衣,堆一个雪人般的自己,如同塑一座纪念碑。
通透,萧然的秋天尽收眼底,笔管扑向不着边际的浮想,远远地,几个墨点般的鸟影落于青苍际线,一幅临近收笔的秋之画卷,将兴亡,桑麻稼穑和流离劳苦隐在无尽的留白······
无物之阵,一望天地远,一望万古清,远望可以当归。
-
《送方希则序》“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激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
-
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一位先驱者。他积极收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编撰《海国图志》。探讨清王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提出强国御侮的办法,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爱国思想家。魏源,字
-
于令仪诲人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看看下面的`于令仪诲人文言文翻译。一起阅读吧 于令仪诲人的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欲夺之,必固与之》翻译与解读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01。将欲弱之,必固强之02。将欲废之,
-
叶秀发传 宋 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
-
语义说明: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学识广博」的表述上。 博古通今造句: 01、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赞赏。 02、这位老先生阅历广泛,是个博古通今的
-
作者: 赵宁 玛乔丽·霍尔纽斯我心爱的人背离了我。我信赖的人辜负了我。可我还得
-
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①,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慈少仕东莱本郡为奏曹吏,郡与州有隙,州章劾之,慈以计败其章,而郡得直②。北海相孔融,闻
-
【原题】:送大理金少卿赴阙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为韵兼寄呈刑曹徐侍郎
-
【原题】:凌云李圣可西郊别墅创小亭属余作风月无边古篆四字为扁颜平冈冯炳仲赋诗和者盈轴因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