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钟叔河《西青散记》随笔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0 23:08:39阅读:302

西青散记

教六年级国文的张先生(当时的学校里不叫老师叫先生),本人是因抗战辍学回乡的大学生,家里是平江县的世家大族,故能自己掏钱石印一些文章给我们做“补充阅读教材”。第一篇是叶绍钧的《伊和他》。第二篇是郭沫若的,题目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开头一句是:

楼外的川上江中的溪水不断地奔流。

我被指定站起来朗诵时,读成:

楼外的川上,江中的溪水,不断地奔流。

先生马上说错了,因为“川上江”不能断开,那乃是日本的一条河,在看惯了长江大河的中国人眼里不过是条小溪,所以才说“川上江中的溪水”。先生的这番教诲,至今仍未能忘。

还有篇丰子恺的《忆儿时》,是写他母亲在家里养蚕的,读来很是有味。文末引《西青散记》里一联诗,“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给我的印象很是新鲜,大异于本家长辈教读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下子便记在心里了,同时也就记住了《西青散记》这个书名。

六十年前的往事,正如川上江中的溪水,不断地奔流过去了。先生教我的好文章,却一辈子也没能学得做出一句半句来。老来幸得离休,薪水不愁,可又不会钓鱼不会打麻将,更不会偷闲学少年去跳交谊舞,于是只好找点本子薄些(厚了卧读时手酸)文字浅些(深了自己看不懂)的旧书,大半是通称为笔记一类的,装装读书的样子。几年来胡乱翻过的,大概也有好几十上百种,早在心里挂了号的《西青散记》却几次拿起又放下了。因为早已对写才子佳人、仙凡遇合、奇闻异事的书失去了兴趣,想知道的只是一点普通人们生活和思想的状况,连文词佳妙与否也并不特别在意。正如老年人的舌头,早被酸咸苦辣弄得麻木,对于儿时垂涎的糖果便不会再如何思念,而宁愿噙一枚青果,或者啜一口涩茶了。

《西青散记》里的诗词,有些的确写得不坏,但一开头就说是女仙的“乩笔”,又都那么脉脉含情,我就不禁要想,难道女仙们都是李冶、鱼玄机修成的么?从卷二出现的“双卿”,据说是个农家女,嫁给了仅能“看时宪书,强记月大小”的粗笨男人。还只有一十八岁,却能在芍药和玉兰的叶片上(!)用水粉(!)写出《浣溪纱》“暖雨无情漏几丝……”和《望江南》“人不见,寻过野桥西……”送给《散记》的作者。说什么:“妾生长山家,自分此生无福见书生,幸于《散记》中得识才子,每夜持线香望空稽首,若笼鸟之企翔凤也。”这就不仅使我肉麻,也不禁怀疑起来,难道这会是真的么?

《散记》中的佳人一出场就庆幸“于《散记》中得识才子”,这便泄露了才子的心理,也泄露了这位“双卿”和纷纷临坛的众女仙一样,很可能是才子心中想象出来的。可笑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却偏要讨论“双卿”是何方人氏,真实姓名云何,史悟冈地下有知,岂不会笑脱牙齿?我之所以提不起对《西青散记》的兴趣,除了厌见女仙和准女仙外,对于这类“研究”觉得心烦也是原因之一。其实此与《散记》本身无关,而是自己太容易迁怒了。

转念一想,自己的阅读兴趣也太偏。如果不把《西青散记》作笔记看,干脆当成一部小说,那么杜撰亦即是创作。女仙和“双卿”既是白日梦中的形象,用笔把她们写出来,而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寄托了自己的感情,便可视为十八世纪前期出现的一部个性化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意识流”小说,这倒真有文学研究的价值了。可惜我于此道全未入门,不能冒充里手说什么话。

《西青散记》的文字本来没得说的,若要欣赏古典美文,其中颇有好材料,如卷一“饮饯于城南之折柳亭”一节:

负濠面野,市声已远,兼葭杨柳,新翠蓊然,渔村田舍意也。竹兰外方池为密萍所漫,鱼唼喋呴萍隙,不得见。漉沙者步水中如鹭,亭上人衔杯望之,彼则自顾其业耳。……各道客况,离家几何时,道路几何里,旅游相识几何人,老亲与稚子别至今又益几何齿;身无岁不为客,梦无夜不还家,囊中钱赠何人,笥中衣典何处;发某年白,病某年滋,视某年昏;地所历孰多,游所至孰远,名利心孰淡,倦游欲归意孰深。相告太息,酒寒忘饮。

又如写“先生之自娱也奚为最”:

迩者幼儿学步,见小鸟行啄,鸣声啁啾。引手潜近,欲执其尾。鸟欺其幼也,前跃数武,复鸣啄如故焉。凝睇久立,仍潜行执之,则扈然而飞。鸟去,则仰面囒哰而呕呢,鸟下复然。观此以自娱也。

此种文字传统的古文中绝不可得见,晚明笔记小品中稍有之,亦无此细致,而落拓文人寂寞萧散的心情描写如画,甚难得也。

卷二写段玉函客行中听姑恶鸟:

自横山唤渡过樊川,闻姑恶声。入破庵,无僧,累砖坐佛龛前,俯首枕双膝听之。天且晚,题诗龛壁而去。姑恶者,野鸟也,似鸦而小,长颈短尾,足高,巢水旁密筿间,三月末始鸣,鸣自呼,凄急。俗言此鸟不孝妇所化,天使乏食,哀鸣见血,乃得曲蟮水虫食之。鸣常彻夜,烟雨中声尤惨也。

写人物从细小动作中具见性情,写鸣禽出自目击的印象,又特别注意鸟声在人心中引起的感受,这些都值得佩服。

又如记叙自己在田野中的经历:

八九岁,独负筐采棉,怀煨饼。邻有儿名中哥,长一岁。呼中哥为伴,坐棉下分煨饼共食之。棉内种芝麻,生绿虫,似蚕而大。拈之相恐吓,中哥作骇态,蹙额缩颈以为笑。后虽长,常采棉也。采棉日宜阴,日炙败叶,屑然而碎,粘于花。天晴,每承露采之,日中乃已。……前岁自西山归湖上,携稚儿采棉于村北。秋末阴凉,黍稷黄茂,早禾既获,晚菜始生。循田四望,远峰一青,碎云千白,蜻蜓交飞,野虫振响,平畴长阜,独树破巢,农者锄镰异业,进退俯仰,望之皆从容自得。稚儿渴,寻得馀瓜于虫叶断蔓之中,大如拳,食之生涩。土蝶飞掷,翅有声激激然,儿捕其一,旋令放去。晚归,稚儿在前,自负棉徐步随之,任意问答。遥见桑枣下夕阳满扉,老母倚门而望矣。

此种描写不知比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何如,我看至少要更曲折生动一些,因而也能使人觉得更为亲切。此不仅是散文与诗的区别,时间相去一千三百多年,后来者毕竟也该有些进步罢。

看来看去,觉得上面抄的这几节,即使放在上品的笔记当中,亦堪称佳构,因为它们正是人们生活实相的若干侧面,自具情趣。而写来文情并茂,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即张岱《陶庵梦忆》、龚炜《巢林笔谈》亦无以过之,可惜的只是太少了。但少而佳总比多而不佳好,就凭这一点,这次读《西青散记》也是值得的。

书中游览名胜的记述亦可读,虽然我觉得反不如写普通“平畴长阜”的好。至于关于女仙和“双卿”的部分,自己不能欣赏,不去欣赏也就是了。古人云,开卷有益。各取所需,不亦宜乎。

我的这个态度,在许多《西青散记》读者看来,也许正是所谓买椟还珠也不一定。但我对于这个椟确实是喜欢的,珠则让识货的人去买也好。百年心事归平淡,对人对事皆当力求宽容,于古人亦何必苛求。《西青散记》能给我这些好文章,也就很值得感激,因此又忆及六十年前先生的恩惠,真不能忘。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崔立《蛋》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就亭记·(清)施闰章

      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又在左右,则尤难。临江[1]地故硗啬[2],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乎阁皂[3]也。而登望无所,意常怏怏。一日,积雪初霁,

    • 王实甫《山坡羊》全诗赏析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把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作品赏析【注释】:美人正做好梦,却被丫环吵醒。

    • 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

      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   知我者鲍子出自文言文《管晏列传》,是司马迁的作品之一。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  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

    • 中考文言文《若石之死》专项练习

      中考文言文《若石之死》专项练习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

    • 《汉魏六朝散文·庾信·镜赋》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庾信·镜赋》原文鉴赏 天河渐没1,日轮将起。燕噪吴王2,乌惊御史3。玉花簟上,金莲帐里4。始折屏风

    •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娶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

    •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总结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

    • 十首诗词曲,写尽古今情

      唯有蕴含真挚浓烈情感的诗才是最美的诗。下面精选的这10首古诗词作品,既有相思之苦、流浪之悲,又有兴亡之叹,动人心魄,值得一读再读。

    • 秦朝的灭亡,秦二世被赵高杀死,刘邦攻占咸阳

      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进一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忠臣”。他令农民增交菽粟刍藁,自备粮食,转输至咸阳,供官吏、军队以至于狗马禽兽的需要。

    • 《容斋随笔·渊有九名》译文与赏析

      渊有九名渊有九名 【原文】 《庄子》载壶子见季咸事云:“鲵旋之潘为渊[1],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其详见于《列子·黄帝篇》,尽载其目曰:“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