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水中国(下)》
下部:必由之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我国城市和工业发展,导致用水紧张,多部门开始联合提出节约用水的要求。1959年,建筑工程部召开了全国城市供水会议,提出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开展节约用水的要求。
节约用水,蹒跚上路!
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摸摸索索……
1973年,国家首次提出了“实行计划用水,提倡节约用水”。用水开始计量,开始按量收费……
1981年,国务院转批京津地区用水紧急会议纪要时提出,“解决城市用水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既要解决当前用水问题,又要解决长远用水问题”。开源和节流,开始同时被重视起来……
1984年,根据全国第一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精神,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也随即展开,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陆续成立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陆续颁布了有关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节水管理制度体系……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十分注意有效地保护和节约使用水资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986年,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奖励暂行办法》,明确了节约用水奖励的原则和办法,提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有关用水定额,结合当地供水情况,制定年度(季、月)用水计划指标,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根据节水量、当地水价和奖金提取比率计算节水奖励金额”,“城市节水管理部门对节水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可以在年度评比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费用由超计划用加价收费或水资源费中开支”……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各单位应当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设部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指出:城市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制定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并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订节约用水年度计划。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业的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并制定节约用水年度计划。超计划用水必须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具体征收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1993年8月,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务院出台了《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随后几年,《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相继出台……
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开始萌芽。虽然还很微弱,但是,她的梦想已经出发,大地听到了她的跫然足音!
特别是1998年以来,水利部党组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形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同时,各地在落实新治水思路中,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
2002年2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指出:“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我部决定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其中强调了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同年3月,甘肃省张掖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至此,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形象起来,立体起来,可以触摸、可以把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02年10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新法和原法相比较,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节约用水的条款总共有19条,比原水法增加了15条。新水法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明确要求“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并规定了采取“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的原则。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按照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实施一系列的节水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新水法同时明确了“三同时”原则:“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方针政策、制度以及节水技术等方面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内容进行了阐述……
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水利部負责节约用水工作,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水利部水资源司(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指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指导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编制全国节约用水规划,组织拟定区域与行业用水定额并监督实施……
2011年1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几十年来,我国的节约用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节水的力度远远赶不上用水增长的幅度、水污染加剧的程度和水生态恶化的速度。
这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有艰辛也有无奈、有成功也有失落、有悲怆也有喜悦,但唯有矢志不改、脚步坚定而铿锵!
节水型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古今中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摸索前行,只能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一直在寻找,在寻找一种与我国国情最为契合的节水模式。
无疑,天津工业大学的绿色用水模式,给了我们众多启示——
首先,我们必须将城市多种供水水源(包括自来水、再生水、海水淡化水和资源化雨水)统筹规划,统一配置,分质供水,按质使用。加强水资源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把用水总量控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纳入各类相关规划。统筹建立多水源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多种水源供、用一体化管理,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其次,要研究出台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各类供水、用水项目审批、建设和运营阶段的主体行为。出台相应的财政奖励、金融、税收政策,鼓励城市绿色用水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建立多水源差异化水价体系。
第三,要依据国家各类用水标准和各水源利用的可行性,组织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用水标准体系。
第四,要加强绿色用水宣传,普及绿色用水思想。将绿色用水教育纳入相关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各类学生绿色用水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层面通过加大水形势、水环境和科学用水的宣传,提高市民对绿色用水的认识和理解。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绿色水供给、绿色水消费和绿色水管理的模式,推行高质高用、低质低用、阶梯开发、循序利用的绿色用水发展策略,符合我国国情。
发展绿色用水是转变用水方式的重要工作,是促进城市由单一供水向分质供水转变、由混同使用向按质使用转变、由重行政管理向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节水减排、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2012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就要结束了,目标有没有实现?任务有没有完成?
7、华北止陷
“海马”止渴
天津地图,像极了一匹昂首而立的海马。然而,多年以来的水荒,严重影响了她的“发育成长”!
几根赖以生存的“水龙头”形同虚设——海河,濒临死亡;地下水,开发殆尽;滦河,难以为继;黄河,自身难保……
可是,如此焦渴的城市,中央却要将其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以其为引擎,带动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腾飞。
20世纪30年代,天津曾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量相当于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一。地处解放路的金融街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有40多家银行,仅外国银行就有17家。当时天津的整个金融资本竟占到全国的17%左右。
但是,因为20世纪中叶海河水系渐枯,天津内河运输优势不在,随着中国南部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和迅速崛起,天津经济中心的地位日渐式微。
如今,天津渴望东山再起。
中央把宝押在了天津身上。
而天津期待的目光,聚焦在了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跻身世界20强的深水大港和大量可供开发的滩涂荒地。
而且,这里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聚集和传递效应明显,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很强,已经建立起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成为科技人才的创业基地。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使得滨海新区像一部动力超强的马达,将带动天津和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然而,重任在肩的滨海新区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缺水!
信誓旦旦,力不从心。没有水,一切谋划都等于零!
三千年前,今天的滨海新区还是一片苍茫的浅海,而后经海河、黄河淤积,渐成平原。这片年轻的淤积平原淡水资源实在有限,只有区区2.2亿立方米。可是,仅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一家,年用水量就达3200万立方米,占滨海新区自有水资源总量的14.5%。全市10个用水大户,5家在滨海新区。因此,水,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的死穴。这不单直接影响我国北方的经济腾飞,也事关全国经济发展戰略。
全国焦灼目光的注视下,滨海新区将何去何从?
挑剔的锅炉改喝“污水”
石油化工是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耗水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简称天津石化),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特大型炼油、化工、化纤一体化企业,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基地,是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天津排名第一的用水大户。
石油化工的炼油厂饮水胃口巨大,而且十分挑剔,近乎苛刻。从蓟县、宝坻调来的深层地下水,是以危害生态环境为代价,预支的子子孙孙的活命水,十分珍贵,不敢有丝毫浪费。
可是,炼油厂锅炉用水,却必须经过复杂的工艺进行除盐,达到一级除盐水标准之后,还要经过阴床进行离子交换,再次除盐并经严格化验合格后,才能供给锅炉使用。
层层提纯,逐级淘汰,损失水量无算。否则,稍有不慎,炉毁人亡!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工业节水目标: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和高用水行业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工业节水能力和水平。缺水地区高用水建设项目严格得到限制。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3立方米,比2010年降低30%以上,主要高用水行业产品单位取水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渤海海域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国化工四大巨头,齐聚于此。2010年,天津市GDP9224.46亿元,其中石化产业总产值4000亿元,肩挑半壁江山。
天津的GDP在增长,而地面却因地下水超采在下陷、下陷!
以危害环境为代价的GDP增长,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大大的负增长。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根本不足以弥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可是,箭在弦上的滨海新区不能退缩!
能否担当经济发展“第三极”的重任,全在一个“水”字衡量。
如何用水,考验着天津的智商。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非常规水源利用目标: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5%-3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10%-25%。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矿井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年替代新鲜淡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安港一路上,有一家名为“瑞德赛恩”的水业有限公司。
公司的影壁墙上镶嵌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八个大字。
表面看去,这个公司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走进生产车间,里面干净整洁,堪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此时抬头观看,生产车间里有一个接一个的足有几米高的大型蓝色容器,在这些“大块头”的旁边,是一排排整齐的膜组,和一些排列有序的精密仪器设备。
这是水业公司,很显然,肯定是生产高档饮用水的地方了。
这不禁使人心里一惊,生产高档饮用水?正常饮水尚且不足,竟还奢侈到生产高档饮用水,其中浪费,何止一个“可惜”了得?这难免让人心生抱怨了,如此缺水,竟然还发展这些高耗水项目。要知道,支撑滨海新区发展的,很大一部分是蓟县、宝坻抽取的深层地下水。这样的经济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
真是出人意料,这里生产出来的水,质量竟远高于我们日常饮用的矿泉水和纯净水,是近乎没有杂质的高纯水,其构成成分基本只是H2O。
这个表面平平静静的工厂每天生产3万多吨超纯水。
这得浪费多少宝贵的水资源?
小区里的售水机生产的直饮水,4吨自来水仅能生产1吨直饮水。而这里生产的是超纯水,品质不知比直饮水高出多少倍,废水率应该更是难以想象。即便按自动售水机的废水率计算,一天也要浪费9万多吨。一年下来,就是3285万吨,竟然浪费掉了滨海新区水资源总量的七分之一还多。严重缺水的滨海新区,怎能经得起如此挥霍呢?
“我们‘瑞德赛恩’每年可以节省1000万吨新鲜水。”厂方的技术人员自豪地介绍说。
“怎么可能呢?”
“我们的水源完全是市政污水。”
“污水?超纯水?哪跟哪呀?不可能!”
“是真的!”
废水回用?而且生产出来的是品质远高于饮用水的超纯水,不可思议!
真的很难想象,污浊的废水经过这些曲曲弯弯的管道和高高矮矮的罐罐,流出来的竟然是高纯水?无论如何都让人难以置信。
技术人员看出了我的疑惑,便引我到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各打了一瓶水,让我自己观看。
进口的水有些发黄发暗,而且显得浑浊。显然,这不是自来水。出口处的水样则晶莹剔透,空明若无。
真服了,市政污水摇身一变,成了超纯水,比大变活人的戏法还要让人惊奇。
这是活生生的事实,更是科学用水的最为光明的方向。
“瑞德赛恩”旁边是一家污水处理厂,经过初步处理的市政污水供给“瑞行署赛恩”,经过十余道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工序,生产出的高纯水,直接输送给天津石化公司,供石化高压锅炉使用。
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排污,而且每年还能节省1000万吨新鲜水。
这不禁又让人心生疑虑:“自来水生产直饮水还有那么高的废水率呢?用污水生产超纯水,废水率岂不是更高?或者说产生一些‘浓缩’了的废水?”
“不会的,为了打造我国首个将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至高压锅炉补给水的大型项目,我们的科研团队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科研和技术攻关,最终研发出一套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并且成熟的技术。不但产生的‘浓缩’废水少,而且经过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工厂呢。
天津石化的自备井关闭了,从蓟县和宝坻引水管道的阀门也关闭了,基本实现了新鲜水近零消耗。
天津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1座,污水处理率达90%,建成再生水厂8座,新建小区全部配套中水管网,推进中水入户。同时,他们通过加大政策扶持,使新建热电企业全部用上了再生水。
无疑,这是工业节水的正途!
“海马”喝“海水”
大海富比宝库,然而海滨城市却多数缺乏淡水资源,深受饮水困扰。
当海水淡化变成了可能,这种“不淹地、不移民、不争水、不受气候影响”的水资源增量措施,给海滨城市干渴的肠胃带来了希望。
严重缺水的岛国新加坡,之前依靠收集雨水和从马来西亚买水度日,受制于天,又仰人鼻息。他們把海水淡化视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办法,加快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新加坡的重要水源。预计到2035年,他们将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实现淡水资源自给自足。
因为口渴,我国的目光也瞄向了海水淡化技术。
2005年,天津、青岛、大连等9个沿海城市先后发布了结合本地实际的海水利用规划。
当时,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尚不成熟,需要从国外进口设备。而且,国内海水淡化市场才刚刚萌芽,虽然呼声很高,但并没有受到特别关注和呵护,税费、电费、配套设施等等问题,直接导致海水淡化成本过高,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加之民众对我国淡水资源的缺乏状况认识不足,对淡化出的海水能否饮用心存疑虑等等。以上种种,使得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般仅限于企业内部的配套项目。
2009年10月24日,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试运行成功,日产淡水15万立方米。
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被政府批准的非企业内部配套的独立项目。
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破冰之旅,终于打破了我国多年来海水淡化只能作为大型项目的配套工程,而不能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局面。
试水,能否唤醒我国海水淡化市场的春天呢?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三种: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反渗透。
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采用的是反渗透技术。
因为反渗透膜的工作效率受海水温度影响,在一定情况下,温度越高则效率越高。
因此,新泉将大港电厂冷却发电机组的外排海水引入,先进行初步处理,降低海水浊度,然后增压,进入反渗透膜组,两次脱盐净化,达标后供给大港的石化企业和大港海洋园区内的企业。
想不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泉海水淡化本该整齐排列的反渗透膜组,却因为地面沉降,发生了不规则位移,膜盒错位。本来密封良好的膜盒因错位而漏水,而且无法修理,致使生产车间地面积水遍地。
海水淡化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减少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在海水淡化车间里竟然发生地面沉陷,是大地不解人情恩将仇报呢,还是我们欠下的债太多?
显然,是大地等不及了。
可是,情况如此紧迫,海水淡化如此有效,但市场发展并不理想。
原因种种,困难重重。
可毕竟,天津的海水淡化产业已经蹒跚上路,而且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已将海水淡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海水淡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疑,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0年间,因为缺水,天津不断地调整着经济结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重点工业比重超过9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1%以上。
10年来,天津万元GDP用水量降低了81%,降至18立方米。天津的GDP年均增速15.5%,而用水总量年均仅增长1.5%。
这是一个奇迹,但是,这也是一个必然!
天津经济腾飞,水,已经不是问题。
高额的罚单
1985年春天的北京城,到处叶绿花红。
花草树木们经过整个冬天的精心准备,积蓄了蓬勃的力量。哗啦啦,仿佛在一夜之间,竞相抽枝展叶,装扮着充满朝气的古城。
可不是吗,古城的春天来了,古老的华夏民族的春天来了。
北京的节奏,正是整个中国的节奏,阔步向前,拥抱春天!
青翠油亮的叶子们、娇艳欲滴的花儿们,迅速地行动起来、欢舞起来、热闹起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春天。
可是,她们似乎一点儿也不觉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向古城逼近!
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园里,绿树掩映下的操场上,奔放激昂的男生们正忙碌着。下课后,他们有一场篮球赛。春天里北京风多,球场上遇风便尘土飞扬。为了使地面更干净一些,为了使球场上的空气更清新一些,为了使自己在你争我夺的比赛中表现得更优秀一些,为了让看球的女生们的呐喊助威声更响亮一些,他们一个个乐此不疲地掂着水桶、端着脸盆,向球场上洒水。
整个运动场都忙碌起来了,到处是来来往往的身影,到处是气喘吁吁……
春天,真好!
学校的球场可能是当时全国浇灌最为频繁的土地了,每天一次,有时风大,甚至两次或者多次。清清澈澈的自来水将地面冲刷得干干净净,像大学生们的心思,清清爽爽,但很快便会热热闹闹、沸沸扬扬起来。
他们总要玩个筋疲力尽、争个你输我赢,然后懒洋洋地走回来,争论着球场上的功过是非,三三两两地走进浴室。
浴室里的水很方便,龙头一开,热水就从头顶应声而下。
舒服、真舒服!
不关水阀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习以为常、见多不怪了……
平时同学们洗衣服,放洗衣粉揉揉,然后把脸盆往水龙头下一推,让自来水帮忙冲洗吧。出去玩一会儿回来,就洗干净了。这时候,水龙头就是半自动洗衣机。
有时候,还可以当冰箱呢。同学买来瓜果,扔在水桶里,水桶放在水龙头底下冲吧。因为自来水管道深深地埋在地下,温度较低,瓜果用自来水长时间冲泡,就能获得冰镇的效果。出去打球前“镇”上,回来吃正好凉爽可口……
如此用水,甚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学生宿舍每人每月平均用水量竟高达10至15立方米。
北京交通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海淀区上园村,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那天下午,一辆小轿车缓缓地驶入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园。
刚刚洒过水的路面干干净净,两旁的行道树绿油油的叶子在微风中拍着小巴掌,像是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
此情此景,小轿车的心情应该是十分惬意的吧,这从它轻快的步调中就可以看出来。
“吭噔”一声,意气风发的小轿车右前轮似乎掉进了深坑里。
小轿车蒙了。路面明明平平坦坦,怎么会突然出现深坑呢?
那时候,豆腐渣工程和地面沉降等如今屡见不鲜的问题还很少见。出现这种离奇的事情,小轿车百思不得其解。过了好一会儿,司机才缓缓地开门下车。
路面果然被轧塌了,陷下了一个大大的深坑。坑里有水,而且慢慢增多,竟然漫溢出来,黄乎乎地爬满一地。原来,是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漏水了,时间一长,在路面下冲出了一个暗洞,像居心叵测的陷阱,蹲守“猎物”。
从1960开始,北京连续出现了三次水危机。
特别是1980年以来,北京城所依托的21條主要河流全部断流。北京的干渴日益严重,城市用水总量却飞速增加。
对于用水危机,开源只是治标,而要治本,关键还在于节约。
1980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节约用水的通知》,召开了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和25个城市用水会议。
1981年,北京市成立了专门的节水管理机构,出台了地方性节水法规,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法规促进节水的城市。
因为用水管理粗放,跑冒滴漏严重,北京交通大学用水超标。
1985年,北京市节水办给北京交通大学开出了高达14万元的罚款单。
14万,在改革开放之初,绝对称得上天文数字,那时候北京市的自来水价格才4毛钱1吨。
因用水被罚巨款,当时在全国即便不是第一家,也绝对名列前几名。这可是百年名校的奇耻大辱啊!
全国第一个高校节水办
北京交通大学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学校没有节水部门,就责成校维修队负责节水工作,限期整改,尽快摘掉头上的“落后帽子”。
节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通常人们只重表面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往往收效甚微。虽然校维修队竭尽所能,把全校所有的水龙头检修了一遍,但用水量仍然高居不下。
经过多次研究,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节水办公室,这是当时全国高校中的第一个节水办公室。
机构建立起来了,而且还组建了专门的队伍,量化工作,责任到人,派专人把守校洗浴室、卫生间,随时拧紧粗心大意的学生忘关的水龙头。
这的确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学校那么大,仅水龙头就有两千多个,一人看管一百个尚须二十多人。楼上楼下、上蹿下跳、疲于奔命。
可水表却好像有意跟人较劲似的,你跑,它比你跑得更快,像一具调皮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发条机。
学校节水办公室连续换了几茬领导,个个都以失败告终。
每当有人摘下“水龙王”的“乌纱帽”,就有一些人心里打鼓,这顶帽子可别戴在自己头上,千万千万,阿弥陀佛。
永不离岗的节水办主任
谁能担此重任呢?
学校领导暗暗物色人选。最终,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住了吴国璜。
当时已经59岁的吴国璜,再有几个月就该退休了。搞了一辈子无线电,实在与节水风马牛不相及,能行吗?可校领导的目光是坚定的。
吴老师临危受命,重任在肩。
他忘记了自己已近花甲之年,忘记了自己已近退休年龄。一旦当上了学校的“水龙王”,自来水绝不能放任自流!
吴老师爱钻研、爱较真,校领导安排他当校节水办主任,看重的或许正是这一点。
“水去哪儿了?”
看得见的,当然就是学校用水浪费。冲墩布、冲西瓜、浴室淋浴头用后不关等等,长流水太多。可如果靠盯,偌大的学校,根本盯不过来。
吴国璜明白,问题的根源不在水龙头,而在人心里。
吴国璜首先关紧的,是人心里的用水阀门——用水收费。
在他的主持下,北京交通大学的淋浴设备全部加装了计费系统,用多少水,收多少钱。再加上苦口婆心的节约用水宣传,果然,长流水少了。
可谁也没想到,学校的用水总量仍然高居不下。
这时候,吴国璜进一步认识到,搞节水,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水去哪儿了?”
理工科出身的吴国璜看重数据。
为了弄清学生冲厕的用水量,他曾在一幢宿舍楼里装了18块水表,没事就往厕所钻。
他整天和年轻人一起钻水井、查水表,统计数据、分析用水规律。
老伴儿叮嘱他注意身体,他却打趣说:“假如我不见了,就到水表井找我。”
可他毕竟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校领导过意不去,劝他把攀高上梯的体力活交给年轻人,多注意休息。
“我不很年轻吗?才到节水办几个星期,是‘年轻的节水办主任’。”
可不是吗,虽然已近退休,他也的确是一位“年轻”的节水办主任呢。
有时候他在厕所里蹲守到深夜,没人用水了,疲惫的水表指针终于可以忙里偷闲地歇会儿了。可看看上一级水表,却仍不知疲倦地转个不停。
“水去哪儿了?”
漏掉了!
吴国璜记忽然起来了,上次路面下的暗洞“陷下汽车”的事,就是地下自来水管暗漏惹的祸。
知道是水漏掉了,吴国璜反而长舒一口气。
问题找到了,就好解决。
可是,学校地下自来水管管网密布,因为年久失修,暗漏多多,怎么查找?总不能一段段地挖出来检查吧?可不如此,要想查出暗漏,还有什么办法呢?
几个年轻人的信心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连续日夜奋战,得到的竟是这个结果。唉!
吴国璜的专业是无线电。这回,他却用起了声音的有“线”传导原理。
他把钢筋棍一头插在地上,一头顶住耳朵,听地下的声音。
没人相信这种办法真的能找出地下暗漏,但事实证明,这个法子是有效的。
当他找出第一个暗漏后,节水办的年轻人来了精神,纷纷拿起钢筋棍去“听地”。
远处球场上学生们打球时的嘭嘭声清晰可辨,近处有人走动的橐橐脚步声也变得响亮起来,还不时有汽车轮子轧过路面时的沙沙声……
这所有的嘈杂声响,都被放大了,却唯独听不到地下的流水声。
白天太吵,只能当夜猫子,晚上工作。
因此,每天夜里十一点以后到第二天清晨六点钟之前,就成了节水办一帮人的悉心“聆听”时段。沿着自来水管线,一米一米地静静谛听,认真地分辨。
他们竟然练成了学校里最灵敏的耳朵,隔着厚厚的土层,也能分辨出水在管内流动和外漏的声音。
终于,他们把全校的地下自来水管线全部“听”了一遍,找出的暗漏一天漏量总计高达900立方米。一年下來,就有近33万立方米自来水白白流失,相当于学校正常用水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学校的暗漏被堵住了,长流水的龙头被拧紧了,年用水总量从120多万立方米降至80万立方米。
当年,北京交通大学一跃被评为全市节水先进单位。
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是重要的水资源浪费之一,《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进行城镇供水管网优化配置。科学制定和实施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加大新型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的更新力度;完善管网检漏制度,推广先进栓漏技术,发展用水远程计量技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北京市自来水地下供水管线长达9000公里,从北京到拉萨才4064公里。如此长距离的管线,以前全靠人工用听杆检查暗漏,其艰苦卓绝可想而知。现在终于有了先进的检漏设备,每年可检出暗漏1600多个,节水3000多万立方米。
吴国璜到了退休年龄,本来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但校领导挽留他,让他进一步巩固节水成果,再创佳绩。
年逾花甲的老人欣然领命。
有人劝他,“你已经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了,‘明漏’、‘暗漏’都堵上了,节水没有空间了,弄不好,反而影响你先前取得的成绩。”
吴国璜却摇摇头:“这算不上节水,真正的节水是‘向科学管理要水’,‘向科学技术要水’!”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
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推广城市建筑再生水利用技术,完善促进再生水利用的政策。在缺水城市建设一批单体建筑和居民小区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推广公共建筑、小区住宅循环用水技术。
怎样才是真正的节水?
节水要成为一种机制,变成自觉行动,而不是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的节水运动。
运动,参与者是被动的,缺乏自觉自愿的内在机制。
因此,必须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以推进节水技术的开发,吸引节水投资,推广节水产品,促进自觉节水的机制形成。
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现成的理论基础,但吴国璜已经开始用实践来探求真理了。他首先在各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浴室等所有用水的地方加装了二级水表。二级水表下又进行细化,加装三级水表,然后根据用水人数分配用水指标,每月进行评比,奖优罚劣,以此推动师生自觉节水。
为了加强浴室的用水定额管理,摸清浴室用水人员规律,进一步做好浴室的节水工作,吴国璜们研制了“浴室用水定额监测分析设备。”
这种设备利用红外线技术监测男、女浴室,统计洗澡人数,利用微电子技术进行远距离流量测定,确保用水量准确计量。
现在,坐在节能办公室内,就可以遥测洗澡人数、遥测用水量、统计、定额分析等,加强了浴室科学定额管理的基础工作,大大提高了节水效益。
这种监测设备,在当时走在了全国首列。
一旦某种资源确权给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责任心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也是这样。
师生们知道,节约下的每一滴水,都是自己的。从而由“要我节水”变成了“我要节水”。
思想质的转变,效果天壤之别。
但是这样节水仍然是传统的、常规的。要生活,每个人每天必须使用一定的水量,当用水量压缩到极限值时,这样的节水便没有任何空间了,而且随着人员的增加,用水量必然增加。
小到一个群体,大到一个社会,无不如此。
水资源是有限的,用水又是必然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终有用水量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一天。比如北京,当地水资源的承载力是667万人,而加上外调水,承载力也仅为1000万人左右,可北京2011年常住人口已达2018.6万人,超过了水资源承载力一倍还多。
这种情况下,只靠传统的,常规的节水办法,根本解决不了有限水资源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吴国璜的目光,盯上了校园中的大水塘。
大水塘是建校起土留下的工程坑。要填平,需要花大价钱买土,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
吴国璜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对水塘进行了修整扩挖、蓄水,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明湖。湖水用以浇灌绿地、喷洒操场。在当时,明湖蓄水主要靠自备井抽水,其实这节约的只是自来水。以地下水换取自来水,从根本上来说,只是换了个水缸舀水而已。
一个更超前的想法,在吴国璜的大脑中形成了。
当时学校教学区和家属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了市政污水管道,吴国璜想把这部分水利用起来。
那时候即便是在全国范围内污水处理厂也少呀,北京市的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也是在1990年才建成的,而且污水处理达标后要排掉。
污水二次利用,当时在全国也可能绝无仅有。
但吴国璜正是那个敢为天下先、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
当时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少,技术不健全,吴国璜协调与科研院所合作,自行设计生产了污水处理设备,并于1993年投入使用,被北京市列入1993年节水示范工程项目。
学校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然后进入明湖。
在改造学校污水管道时,他还进行了雨污分离,学校教学区和西家属区20万平方米汇水面积的雨水汇集到明湖,除满足景观用水外,还可以对湖周边半径200米以内面积31015平方米的绿地进行浇灌。
而且,交京交通大学还自行研制了2G—Ⅰ型、2G—Ⅱ型多功能自动化节水灌溉仪。使学校园林植物的栽培、农作物的种植逐步采用喷淋式灌溉设备,并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对土壤湿度不能掌握、不能科学管理喷淋时间造成的大量浪费用水问题。
中水回用经过多年的运行,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平均节水近3万立方米。
2006年,学苑学生公寓落成,又建了一座中水站,年平均节水4万立方米,实现了学苑公寓全部中水冲厕。2011年,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同时配建的中水处理站也开始正式运行,其日处理能力可达280立方米,处理完的中水可满足主校区的绿化和冲厕需求……
2006年,学校实施了二期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固定水泵站与过滤设施四处,将湖水通过地下管道引至图书馆、芳华园、思源楼、第九教学楼等处周围的绿地,并全部安装自动控制地埋升降式喷灌设备。
现在,北京交通大学已经实现了70%以上的绿地采用湖水(中水与雨水)浇灌,年可节约自来水5万立方米。
这种雨水利用的做法在2006年北京市水务建设工作大会上得以推广,并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资金支持。
浴室是学校用水用能的大户。北京交通大学浴室供水系统采用“浴室水温自动调节、恒温供水混合罐”设备,安装节水喷头,并将每次管道剩水回收加热再用,节省了大量能量。同时浴室内加装射频卡计费系统,洗浴时间与经济利益挂钩,节水率可达50%。
北京交通大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翻番,但用水量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标准,80万吨。
从1985年到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累计节省了约5个昆明湖的水量,吴国璜也成为首都高校有名的“节水大王”。
西直门高梁桥附近的转河码头,2005年竖起了北京市首座节水丰碑,那上面,镌刻着吴国璜的名字,也刻着他的誓言:“我善待每滴水,如同我的血液。”
如今的吴国璜老师,已经年届九十,但他仍然没有离岗。
学校领导说,只要你在一天,办公桌就给你摆在节能办一天。
他每天仍然黎明即起,迎着朝阳投入工作,仍然常常骑车在校园巡查、仍然乐此不疲地宣传节水……
“跟马桶较劲”的男人
樊保山装完抽水马桶,让用户验收。
轻启手指,揿下冲水按钮,“哗”,水流如瀑,打着旋涡,吼叫着进入了下水道。
“还是知名品牌好,水流强劲。”用户满意付账签单,打发樊保山走了。
樊保山每给客户安装完一台抽水马桶,心里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抽水马桶实在太费水了。
老家的河早就干涸了,浇地完全用地下水,可大部分水井一到旱季就抽不上水来,即便花大价钱也没水浇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受旱、减产。年迈的父母和邻居们一年到头期盼的,就是地里的收成。水越来越少,庄稼的收成越来越薄,除去农药化肥等成本,所剩无几。
樊保山无论如何也忘不掉那年机井边的争吵,就像他忘不了村旁死去的小河一样。
机井边争水的一个年轻人是樊保山儿时的玩伴,那时小伙伴的眼眸是那样的澄澈幽深,像一汪清泉。而此刻,这双眼睛里竟燃起了烈焰,像一口喷火的老井。这不禁使人想起动物世界里的兽群,为了争夺赖以活命的水源,不惜舍命一搏。
其实人的理智下面也埋藏着兽性,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理智往往让位给兽性。
在人类历史上,因为争水而引发的战争数不胜数。4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为争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相互宣战,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夺水战争;阿以之间爆发的5次战争,几乎都与水资源密切相关……
血淋淋的事实,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如果不能记取,水战还将继续,必然愈演愈烈!
历史告诉我们,在水资源可以自由、无限获取的情况下,人们对它的提取量总是高于合理范围,因此导致了生态的破坏,水资源开始短缺,“水战争”就会爆发!
邻里间因浇地争水引发的冲突日渐增多,长此以往,谁敢保证将来不会引发区域间的争水大战呢?
只要翻一翻我们各地的《水利志》,这样的案例绝不鲜见!
樊保山所看到的,正是严重的缺水和用水的大肆浪費。
城乡两元化的服务体系,使得水资源配置的弊端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保障城市用水的重要性似乎高于农村。城市每天打开水龙头总有清洁纯净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虽然农村干渴到连庄稼都无法浇灌,但同样是在远郊农村打井抽取深层地下水的城市却从来没有感到缺水。而且,不管城市的饮水井打到多深、生态遭到多么严重的破坏、农民要为此付出多大代价,自来水的价格总是只反映供水系统造价、送水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用的价格。
低廉的水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市的用水浪费。
樊保山做卫浴生意。他所关注的,正是卫浴设施对水造成的浪费。
比如老式抽水马桶,冲洗一次需要消耗9至13升水,最省水的新式抽水马桶,冲洗一次也要6升水。单抽水马桶一项,如果每人每天即可以节省10升水。
按邢台市有100万人用抽水马桶计算,一天就能节省1万立方米水,一年下来就能节水近4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昆明湖的水量。那全国呢?省下的又何止一条黄河呀。
一条黄河的水能浇多少地,能产出多少工业产值?
樊保山只略略一算,结果就失眠了,家乡焦渴的土地和乡亲们焦躁的眼神始终萦绕在他的大脑里。
他把自己的想法反馈给相熟的卫浴设施生产厂家,可人家出于生产工艺、成本和盈利等多方面考虑,对樊保山的建议置若罔闻。
樊保山几乎转遍了全国卫浴设施生产厂家,对节水产品进行对比,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有些产品虽然打出了节水的广告,但节水效果却不明显;有些产品虽然具备差强人意的节水效果,可质量又不过关,毛病百出。
樊保山产生了一个狂妄的想法——自己会修抽水马桶,对抽水马桶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为什么不能自己发明节水马桶呢?
樊保山的发明梦悄悄地发芽了。
生在这样焦渴的土壤里,这棵小苗似乎注定命运多舛。环境艰苦,它只能倔强成长。
会修抽水马桶离发明新式节水抽水马桶,相距太远了,何止千里万里呢?可樊保山日夜琢磨,硬是构思出了大致轮廓。
他兴冲冲地跑到广州佛山的陶瓷厂家,请求人家帮他生产。
他一遍遍地向人描述如何如何,可人家仍然如坠五里雾中。生产陶瓷产品,必须有精致的模具,单凭嘴说,哪能生产出抽水马桶呢?真让人啼笑皆非。樊保山的确有点儿太天真了,他又去找模具生产厂家,可他连说带比划地讲了半天,人家还是满脸疑惑地摇头不止。
“你得有图纸,没图纸我拿什么给你生产模具?”
樊保山再次碰壁。
找人绘图纸,可谁能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种器械的设计理念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而且又是创新产品,没有其他实物可做比拟。几千年来,人们赖以交流沟通的语言,此时竟是如此的无能为力。
“走开走开,捣什么乱呢?什么也不懂还想搞发明?神经病!”
自己画图纸?他哪有这本事呀,机械制图都是专业人员才能画出来的,一般人甚至连看都看不懂。这能怪谁呢,谁叫自己读书少呢?
樊保山的发明梦还未破土,就被头顶干旱板结的泥块给压了个严严实实,让他无法喘息。
可是,种子的力量是多么惊人啊,它总要历尽万难、破除一切障碍,倔强地成长,占领春天。
樊保山天生有一股子犟劲儿。小时候,他虽然差点儿被淹死,绝处逢生之后即便被爹娘锁在家里,可他仍然想尽办法偷跑出去,下河戏水,硬是学会了游泳。本来他不懂机械制图,心中的设计理念无法表达,也只能作罢,继续做自己的卫浴生意。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总可以衣食无忧。至于缺不缺水,那不是他一个平头百姓操心的事。虽然有心,可他遇到的毕竟是别人无法帮忙、自己又解决不了的困难。
在巨大的困难面前,谁都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止步。可樊保山却不!无数次地痛哭,无数次地彻夜不眠,无数次地责骂自己,硬是逼着自己想出了办法。
他用萝卜刻、用泥巴捏,做出实物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这可能是最原始、最笨拙的办法了,可这也最直观、最能说明问题。
模具厂老板被他气笑了:“做了几十年模具,还是头一回遇到你这样的客户,头一回见到用萝卜、泥巴做成的模型。”
不论如何,模具总算可以照葫芦画瓢地制作了。
樊保山没有想到,这只是开始,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且后面的路比他想象的要艰难万倍。
虽然他用萝卜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可这同时也是一个洞,一个费钱无数的无底洞。
因为没有图纸,樊保山又不会计算尺寸,只能约莫着制作模具,因此用这样的模具生产出来的样品,根本组装不到一起。
改是没法改的,只能废掉模具,重新再做。
可一套模具要几万块钱呢,樊保山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爹娘又种地为生,每年的收成只能勉强保证吃喝穿用,根本没有盈余。
没有钱,樊保山只能硬着头皮去借,借遍了亲朋好友。可是,他的发明总是没有实质进展。三番几次砸碎模具,样品才总算勉强完成了组装,但有些地方设计不合理的弊端又显露出来。
达不到设计要求,更改设计方案,就得重新刻萝卜从头再来。萝卜好刻,资金难筹啊。没有钱,模具就没法做,刻好的萝卜模型不几天就蔫掉不能用了,瘪瘪的,愁眉苦脸的样子。像樊保山,也像樊保山伸手借钱的亲友。毕竟都是庄户人家,因为缺水,庄稼浇不上,收成一年比一年稀薄,哪有多少闲钱呢?任凭樊保山信誓旦旦,亲友们也都相信他,可也是有心无力、爱莫能助。那就贷款呗,而他又没有可资抵押的财产。虽然在邢台打拼多年,并没有只砖片瓦。
他只是城市的过客,像一只落群的雁。
万般无奈,走投无路。
前期已经砸进了几十万,如果就此收手,几十万元就算打了水漂,可继续硬着头皮往下干,又没有钱。樊保山的天空一片昏暗,布满阴霾。发展资金、外债、生活来源等等困难,像一个个浓重的pm2.5云團,死死地包裹着他、侵害着他、啮噬着他、考验着他。
希望之光远在层云之上,总也不能给他哪怕一丝温暖和光……
而大地,却又是如此的坚硬和干旱。
只要有时间,樊保山总要去送儿子上幼儿园。
每每隔着窗户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天真无邪的目光,他的心底总是震颤着。他总会不自然地想起老家为浇地而争水的伙伴的眼睛。小时候,他的眼睛也是一汪清泉。可如今呢?那汪清泉已随井水干涸了。为了浇地,机井越打越深,汩汩抽取的是子子孙孙的水。那孩子们呢,孩子们将来还有水喝吗?今天他们是好朋友,可将来为了争水,他们会不会暴力相向呢?
樊保山不敢想。他的信心却更加坚定,为了孩子们,必须坚持!
借钱、许诺、给人画饼充饥……
樊保山求遍了他能求到的每一个人!
他是真心想干一番事业的,而且他的事业又是如此地对全社会有益。卫浴配件厂的老板站出来支持他,允许他欠款;朋友们也都省吃俭用,向他伸出援手……一个个模具报废了,被砸碎了,这正是他一个个刻骨铭心的脚印,使他一步步迈向成功。单模具费用,就超过一百多万元。
多年的心血凝结成了已获国家批准的4项专利,还有4项,正待审批;日夜煎熬,锻造出的是只用1升水就可以冲洗干净的抽水马桶,比一般抽水马桶节水80%,用水量不足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节水抽水马桶的二分之一……
樊保山的成功,何止是一台抽水马桶,更是中国生活节水的未来。
8、蠡湖样本
太湖西北部,有一个狭长的内湖,悄然探入无锡市腹地,从而使无锡成为离太湖最近的城市。这个湖,便是蠡湖。
“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烟收远树山徐出,月落寒涛水正平”。说的,正是蠡湖美景。
蠡湖原名五里湖,春秋末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灭吴雪耻成就霸业之后,功成身退,隐居此地,携西施泛舟湖上,蠡湖由此得名。
蠡湖不仅是无锡的母亲湖,更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周文王的伯父太伯,被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夏商时期,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与正妻太姜生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十分贤明,有王者之德。古公亶父因此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太伯知道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便和二弟仲雍逃奔到了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
太伯与仲雍同避荆蛮以后,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土著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尊称他为吴太伯。太伯自号“句吴”。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为“故吴”,因此梅里便成了吴国的建都地。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开凿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如今的蠡湖),全长43公里的伯渎河。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吴文化便在伯渎河的滋养下,生根发芽,逐渐蓬勃开来。古运河同伯渎港、梁溪河南北两个交接结点,交通便利,人烟聚集,渐成村镇,无锡城厢,由此发端。
蠡湖,像一坟温润的乳房,养育着怀中的无锡;她又像明亮的眼睛,慈爱地注视着吴越文化的藤蔓葳蕤蔓延;那一泓娴静的碧波,更是母亲甜美的笑脸,因为她怀中的孩子,在长大、长大……
可是,在摸索中前行的人类呵,总会在不经意间迈错了步子。
无锡占尽水利之便,河湖浜氿,你沟我连,水运交通,四通八达,为经济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是,传统的发展方式粗粗糙糙,既带来了财富,可也埋下了病灶。
在“以粮为纲,纲举目张”的政策下,沿路的屋墙上刷满了“向湖区进军,向湖区要粮”的红字大标语。
于是人們响应号召,高举红旗,在蠡湖边围湖造田,沿湖全是鱼塘和稻田。湖面从9.5平方公里骤减到6.4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又在湖畔争建工厂和民舍,甚至还在湖上建起了多家疗养所。沿湖周边,小规模的饭店、酒家和宾馆,挨门临户,灯红酒绿,应有尽有。
蠡湖流域31条入湖河流,把农田里过量施用的农药化肥,养殖场里的饲料残渣、禽畜粪便,居民的生活污水,工厂的工业废水,全部带进湖里。年深日久,越积越多,以致成灾!
这是病根,蠡湖如此,太湖也是如此,全国大大小小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无不如此。
蠡湖的平均水深只有2米左右,而淤泥厚度却达0.8米。整个湖面黑乎乎的,像一个硕大无朋的墨池,可苦了湖畔的人家。一到春夏,臭气熏蒸,连窗户都不敢开。一到晚上,窗玻璃上就挤满了蚊子和苍蝇,吓得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临湖居民的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就连小伙子找对象都受到了影响。
蠡湖是太湖的子湖,更是太湖的缩影。站在鼋头渚鹿顶山之巅,曾经被诗人誉为“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的风景区,左手太湖、右手蠡湖,放眼两望,浑浑浊浊、腥腥臭臭,令人掩鼻不及。
蠡湖治理,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刮骨疗毒
2002年春天,到无锡鼋头渚附近游玩的朋友一定看出了那里的异样。不远处的蠡湖岸畔,时常会看到面带怒色目露凶光的人匆匆走过,嘴里用最刻毒的吴侬方言诅咒着。诅咒声和着蠡湖里蒸腾起来的臭气,使这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凝滞,仿佛一个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
如果身边有导游,他们便会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市里要治理蠡湖了,湖畔这些农田、鱼塘、禽畜养殖场、工厂要全部取缔,退鱼还湖。这里的人们想不通,因此相互串联,扬言誓死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
看吧,不好弄,说不定还会发生流血事件呢。
近年来,全国各地治理污染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成效并不明显,甚至污染愈演愈烈。比如太湖污染治理,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常规性工作,花费达数百亿元之巨。
1998年初,国务院更是发布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明确规定太湖治污由江浙沪两省一市分三个阶段共同完成:第一阶段,确保1998年底前全流域工业企业、集约化畜禽场、沿湖宾馆排放废水达到国家标准;第二阶段,到200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入湖的主要河流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实现太湖水体变清;第三阶段,到2010年基本解决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湖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
而且,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对环太湖地区污染企业展开了一项特别的整治行动——“零点行动”。目标是1999年元旦“零点”前实施污水完全达标排放。
经过“零点行动”,到1999年元旦零点为止,重点排污单位中的97.3%实现了达标排放,非重点排污单位的治污设施也已经完成了70%。如果整治成果得以巩固,2007年无锡市的自来水危机绝对不可能出现。可是,治理虽然成效显著,但“零点行动”过后,污染回潮。
究其原因,在于利益!
太湖污染治理中央如此重视尚且困难重重,蠡湖治理难度可想而知。难怪专家考察了蠡湖的污染情况之后断言,就算最乐观地估计,没有五六十年,蠡湖污染现状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转变。
究其原因,还是利益!
污染之源,往往正是经济发展之根,如果拔除,发展停滞!
要“环境”还是要“经济”,这一发展中国家共性的难题,摆在了蠡湖岸边。蠡湖瞪大了眼睛,无锡人民也瞪大了眼睛,一双双眼睛,就瞪成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可谁也没有想到,无锡玩真的了。在蠡湖的治疗方案中,第一剂猛药便是退渔还湖。
消息一经传出,蠡湖沿岸顿时炸开了锅,养殖户们纷纷表示,为了自己的利益奋战到底,誓死保卫鱼塘鸭围。几户人家甚至商定轮流值班,手持棍棒日夜巡守在鱼塘边鸭围旁。准备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奋力还击!
诅咒声、谩骂声像蠡湖上的恶臭,四处扩散、弥漫……
虽然这些渔民和养殖户们也深受蠡湖污染所害,湖畔打下的水井里的水总有一股怪味、孩子总会奇奇怪怪地生病、一到春夏季节总会拉肚子、浑身起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疙瘩、鹅鸭鱼蟹突然大批大批地死去,等等。
他们恨透了蠡湖的污染,恨透了那些排污工厂,可是他们自己的鱼塘鸭围也是一个大大的污染源呢,饲料废渣、鹅鸭粪便,直接入湖。
对一些人来说,个人利益是他们最根本的行动指规,至于会对社会、对环境、对他人造成多大危害,一般不去考虑。因此导致毒面粉、毒奶粉、毒豆芽、地沟油等等屡禁不绝,环境污染更是日甚一日!
这种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
在吵吵闹闹的混乱里,也有不少“聪明”人,他们盯上了这个“发财”的好时机,悄悄地在湖边搭建临时房屋,以骗取拆迁补助。
可他们没有想到,蠡湖区域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早已暂停办理经营性建设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和房屋权属转移、变更、抵押等手续。
没有合法手续,就属违章建筑。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
然而对于合法的住户和养殖户,则依照规定,合理安置和补偿。
农民和养殖户全部纳入城市社保体系;拆迁失房居民全部安置在城市统一规划的住宅小区;就业年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就业体系,与其他市民享受同等就业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村民实行免费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在蠡湖治理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失地、失企和失房居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蠡湖整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突出问题。
无锡市委、市政府果断实施“一个标准、四大政策”。
“一个标准”,即统一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不管是道路拆迁、绿化拆迁、还是开发拆迁,安置补偿均按同一政策标准执行,消除因地塊、项目、时间差异执行不同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努力保持社会稳定。
“四大政策”,一是将5500名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平均每人支出5.5万元,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将失房农民全部安置在城市统一规划的住宅小区,选择蠡湖边最好的地方建农民安置房,规划建设120万平方米,已经交付70万平方米;三是把被征用土地的5%留给所在乡镇,并按照规划要求开发建设,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帮助群众就业等;四是将失企职工全部纳入城市就业体系,村民与市民享受同等就业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村民实行免费培训,蠡湖地区建成后新增的管理服务行业岗位,优先满足当地农民就业。
蠡湖岸畔居民的心被真诚感动了,搬迁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社会发展中难免会染上病症,然而革除痈疽,必然会有阵阵痛楚。
是呵,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大型机械设备轰轰隆隆开了进来,那是时代的足音,那是城市发展的脉搏。从2002年7月开始,无锡市用不到1年时间,共清理了3282亩鱼塘围堰,挖运土石量225.5万立方米,蠡湖水面面积从6.4平方公里扩大到9.0平方公里。
退渔还湖工程实施的同时,环蠡湖36公里的岸线修复工程全面开工。利用这一时机,蠡湖治理的第二剂猛药——污水截流也开始实施。入湖31条河流,全部封堵截流,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污染源被截断,蠡湖病情稳定下来。
湖面开阔了,人心就敞亮多了。那天,在鼋头渚晨练的市民远远地看见,蠡湖里开进一艘很大的船。
人们纷纷猜测大船到蠡湖来的用意,就有见多识广的人道出了谜底。
这是市里专门从荷兰引进的环保绞吸式挖泥船,配以湖泊环保专用的定型绞刀头和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对蠡湖进行系统的生态清淤。
这正是蠡湖治疗方案中的第三剂猛药——生态清淤!
蠡湖湖底淤泥像一包溃烂的脓疮,毒液漫溢。多年累积的高含量总磷、总氮成为湖体的内污染源。要治愈蠡湖沉疴,必须“刮骨疗毒”,彻底清除湖底淤泥。
挖泥船日夜不息,绞刀头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把蠡湖底的淤泥剜起来,排出去。
一层层的淤泥,就是一页页的历史,有的辉煌,有的灰暗。一页页往深里翻,一直翻到史前。
人们在清出的淤泥里发现了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石块,经无锡市考古研究所专家证实,这些石器为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期的标志,而新石器时期多为磨制。
在此之前,无锡考古发现中最早的只限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尚未有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出现。
这一发现使江苏省内已发现的三山文化与马家浜文化之间的断层首度得以弥合,填补一项重大的考古空白。
这真是一个意外收获呢。
清淤仍然继续。
绞刀头像一把勤奋而有力的扫帚,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扫过了5.4平方公里,平均清淤厚度达0.5米,共清淤248万立方米。
蠡湖是内湖,水体更换能力较弱。
为了使蠡湖和城市水网能够动起来,成为流动的活水,在梅梁湖与蠡湖堤岸修建了无锡最大的水利工程——梅梁湖泵站。
这就好比一台动力强劲的心脏起搏器,随时根据需要激活心脏,拉动蠡湖和城市水网流动,给蠡湖和城市水网“换血”,随时保持血液鲜活。
可是,依靠体外“换血”毕竟是消极被动的,只有增强自身的净血和造血功能,才能保证青春永驻。
于是,无锡以国家“863”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为载体,重建蠡湖植物链、生物链。工程采用先种植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吸收湖中的氮、磷,提高水的清晰度、透明度;再种植沉水植物过滤、改善水质;同时放养鱼、螺蚬等对水进行生物净化。
2003年至今,无锡市已经在西蠡湖区域种植各种沉水、挺水、浮水植物500多万株,沉水植物种子138公斤,投放螺、蚌、蚬等50多吨,鲢、鳙鱼苗16万尾,修复面积达98.18万平方米。从检测结果看,西蠡湖区域水质改善更为明显,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
蠡湖样本
百姓看到蠡湖一天天变得美丽起来,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像蠡湖的水一样,逐渐澄澈起来。他们知道,那才是无锡的明天,也是太湖的明天,更是人类的明天!
经过痛彻骨髓的治疗,蠡湖开始走向健康,湖水由黑变清,能见度从二十厘米提升到八十厘米,总氮从当初的每升7.8毫克下降到0.7至0.8毫克,相当于二三类水质,氨氮长期稳定在每升0.1至0.2毫克,相当于二类水质。
蠡湖水质基本恢复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成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城市景观内湖。沿湖的开放式公园总面积接近370万平方米,另有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220多万平方米。蠡湖地区成了深受游客喜欢的旅游胜地,也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2011年4月底,国内外媒体又一次将视线聚焦在无锡,国际浅水湖泊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地点就在无锡。
之所以选择无锡,就是源于对蠡湖治水经验的关注。
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五十位专家,对经过十年治理的“蠡湖样本”给予了充分肯定。
丹麦国立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湖沼学专家艾瑞克教授认为,蠡湖治理中先实行外部污染源控制,然后进行种草控鱼的生态修复的经验,值得其他湖泊治理参考。无锡蠡湖继瑞士苏黎世湖、日本琵琶湖、英国泰晤士河之后,有望成为国际淡水河湖治理的一个新的经典。
9、再见,北大荒
天收田
丁德忠真的走投无路了,养奶牛赔光了本钱不说,还使他债台高筑。
他每天最怕的,就是有人到他居住的地头小屋里来,生怕人家是来要债的。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有钱还债呢?
承包的地种上怕天旱绝收,可不种又白白掏着承包费。丁德忠进退两难,陷入了绝望。
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还上亲朋好友的债,更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随着南方工农业的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心已悄然转变。
从粮食产量减少的绝对量来看,排在前6位的浙江、广东、湖北、四川、江苏和福建全部是南方省份。自1997年以来,6省粮食产量合计减少量达604亿斤。但是,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近150亿斤,增产的省份基本全在北方。尤其是东三省黑土区(吉林、辽宁、黑龙江)的粮食持续增长。
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战略地位不断加强,然而,水利设施不配套,灌溉率低已经成为近年来东北粮食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主要因素。
在黑龍江省黑河南部、绥化、哈尔滨西部、齐齐哈尔、大庆全部的区域保有耕地占全省耕地的50%,而水资源量却只占全省的6%。绝大部分是旱田,70%是像丁德忠承包的没有灌溉设施庇护的“天收田”。如果丁德忠们的耕地被迫撂荒,将直接影响我国北方的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全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北丰南歉,东多西寡,供水保障程度和灌溉水的利用率不高。
……
按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国家粮食基地的要求,以黑龙江、吉林、辽宁“节水增粮行动”为重点,全面加强高效节水设施建设,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保障供水安全和粮食主产区灌溉用水需求。西部干旱区、辽东半岛等地区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严格按照节水要求建设三江平原、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等新建灌区;松嫩平原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的旱田灌溉,严格控制旱改水的规模;辽河中下游平原区应控制灌溉面积,加强现有灌区的节水挖潜。水稻种植区要推广控制灌溉技术;玉米种植区积极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因地制宜地应用管道输水、喷灌和推广“坐水种”抗旱补水灌溉技术。
2007年,大庆市发生了罕见的夏伏连旱,粮食产量受到影响,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按照《大庆市旱涝保收田建设总体规划》,大庆市于2008年重点推进旱田喷灌节水灌溉。
为了保障资金落实,大庆市采取“三个三分之一”的办法,即市财政投入三分之一,用于统一招标喷灌机组及水泵等主要设备;县(区)财政配套三分之一,用于新打井补助及动力配套;乡村和受益群众自筹三分之一,用于新打井建设。
2008-2009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资金1.6亿元,县区及群众自筹3.7亿元。
在政府扶持下,丁德忠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打了7眼浅水井,上了15套小型喷灌设备。
气温在一天天变暖,小苗在一天天长大,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长满了绿油油的希望。
丁德忠疲惫的脸上也开始变得水润起来。
常见的春季苗期的卡脖旱挺过去了,可灌浆期的伏旱因为玉米已经长足了身高,小型喷灌机使用起来就没那么得心应手了。
为了确保收成,再难也得浇啊。
丁德忠整天扛着喷灌设备穿梭在玉米田里。脸上、身上被玉米叶子划出了一条条血口子,汗水浸进去,火辣辣地痛。可比起眼看着浇不上水、减产甚至绝收时的心理煎熬来说,这要容易承受的多。乳熟期的秋旱,丁德忠也是这样硬生生地扛着喷灌设备在玉米地里趟了个遍。
总算收成还不错,丁德忠开始赚钱了。
就在这一年,大庆市推广大田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获得了成功,丁德忠动心了。他有空就到已经使用膜下滴灌技术的农场参观,了解情况。
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集水利、农业、农机等多学科结合、综合性的成功技术。滴灌利用管道系统供水,使灌溉水成滴状、缓慢、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地膜覆盖则进一步减少了作物棵间水分的蒸发。
由于滴灌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水滴定向流在种子旁,相当于每一粒种子都用上了“专供”水,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供应不均的现象。而且因为覆膜,就如同为土地建起了一个暖房,既有效防止了水分蒸发,又保持了地温,延长庄稼生育期近半个月,确保了粮食成熟度好。
这所有的一切,最终的指向都是增产。
因为膜下滴灌亩保苗可达4500株,平均单产高达2000斤,产量是常规玉米的一倍。虽然产量翻倍增长,用水量却大大降低,滴灌亩均用水量是喷灌的二分之一,仅为漫灌的七分之一。
我国旱区耕地约10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全国大约85%的小麦和90%以上的玉米和薯类都在旱地种植生产。而灌区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需投入4-6元,而在旱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仅需投入2元。因此,节水灌溉对粮食的增产作用不可忽视。
时代召唤“大地主”
丁德忠的“地主”梦越做越大,流转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还组织成立了忠诚农牧合作社,生产效益和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2011年8月中旬,丁德忠的农场早早就开始秋收了,比往年整整提早了一个多月。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前,丁德忠也种过土豆,用小型喷灌机灌溉,亩产达3000多斤,收益不错。他的大田玉米用膜下滴灌技术获得大丰收后,他又琢磨土豆能不能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呢。可是,在当地,土豆膜下滴灌还闻所未闻。丁德忠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在青岛,他得知当地农民两年前就开始大面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土豆了,而且效果非常好,亩产高达6000斤,整整翻了一倍呀。
丁德忠当即购买了土豆膜下滴灌所需的机械,并拿出300亩地开始试种。用传统方法种土豆9月末才能收获,而用膜下滴灌技术,土豆8月中旬就成熟了,提前了40多天。这时候土豆的价格是10月份土豆大面积上市时的一倍还多。
膜下滴灌种土豆不但产量翻番,而且价格也翻番,亩均效益提高了两倍。
大庆市膜下滴灌技术的成功推广实践受到国家水利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2010年5月6日,水利部召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的水利部门负责同志共聚大庆,召开玉米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工程现场观摩会,学习借鉴推广大庆市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工程的经验做法。
短短三年,大庆市大力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已建成玉米膜下滴灌73万亩,探索出了一条增产、增收、节水的高效农业发展新路。这一成果令大家赞叹不已。
推广玉米膜下滴灌对国家、行业和广大农民都大有好处,水利部希望大庆继续研究创造有利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国家将加大对大庆的支持力度,把大庆建成东北四省區玉米膜下滴灌工程示范区。
正是这一次现场会,促成了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的实施。
2012年6月26日,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从2012年至2015年为期4年的节水增粮行动全面启动实施。
这项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380亿元,在东北四省区建设3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包括大型机械喷灌和膜下滴灌等,进一步夯实东北地区节水增粮的基础,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亿斤,年均增收160多亿元。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0以上,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东北四省区拥有全国23.5%的耕地面积,且水土光热条件较好,具有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优势,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是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批准开展的一项重大专项行动。
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
丁德忠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实现了旱田增产增收,但同时他也发现了膜下滴灌的制约性。
膜下滴灌设备中干、支、附管全部使用PE管,不能折叠、不易保管,所以,设计使用寿命5年的管件在实际中往往不到3年就损坏了。采取干管地埋布置虽然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但亩均投资增加近300元,成本过高。
针对这一问题,大庆市节水灌溉补助每亩从280元提高到305元,而且膜下滴灌管准备更换成更为耐用的涂塑软管。
2012年,丁德忠却没再换涂塑软管,而是直接上了18套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与膜下滴灌相比,投入大大降低。
一套大型喷灌设备,按使用30年计算,平均下来,年亩均投入仅30多元,而膜下滴灌年亩均投入高达350元。并且,大型喷灌在用工量等方面也节省很多。
目前,丁德忠的忠诚农牧场共有1.2万亩耕地,而实际耕种人员只有7人。
这么几个人就种一万多亩地,着实让人震惊。可丁德忠却说,再给他两万亩,还是这7个人,一样能管过来。
我国除了东北四省区外的其他省份,土地大多是一家一户的传统耕种模式,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因此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益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已经成熟,但传统的耕种模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普及,使得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不管是从科技水平还是从社会的发展要求来看,传统的耕种模式到了必须转变的时候了。
我国农田灌溉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因此,规模化的耕种模式、合理的种植结构,是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必由之路。
将来的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丁德忠们出现!
截至2013年,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00多万亩,改造、新建机井5万眼,建设小型蓄水工程200多处,配置大中型喷灌机具1.3万台套,铺设管道18万公里,铺设滴灌带(管)265万公里。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增产提质增收明显。项目区亩均增产300-800斤,玉米品质提高1-2个等级,亩均增收30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多元。
二是用水明显节约。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亩均节约用水40%以上。很多项目区单井控面积提高1-3倍,如内蒙古通辽市单井控制面积从80亩提高到150-280亩。2012-2013年,全市压减机电井1.3万眼,实现节水能力3.1亿m3。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亩均增加5公斤。而东北四省区2013年粮食总产量较2012年增加820.2万吨,占全国增量的66.4%;亩均增产19公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可以说,“节水增粮行动”对促进东北四省区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北的生态在慢慢变好,长此科学地发展下去,东北才算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假以时日,我们真的可以和“北大荒”说再见了。
在东北平原采访时我一直在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92%。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区,因为水资源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地下水开采量高达70%,而且绝大多数是难以补给恢复的深层地下水。
要确保粮食安全,又要地下水压采,保护生态。要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提高用水效率是唯一的、必然的出路。但是,因为人们对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了解不多、灌溉节水意识淡薄和农田水利设施简陋落后等原因,致使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大水漫灌和串灌现象普遍。
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华北地区,主要还是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方式,地块零散,建设普及农田节水设施困难,因此不单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且生产效率不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必将影响粮食安全。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不符合粮食安全、水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快土地流转,集中零散土地,成方连片耕作,提高生产效率。
时代需要“大地主”,呼唤“大地主”!
10、保卫大西北
你是不是在搞传销
天已经黑严实了,柴军贤还没有回来。
地还在那里晾着,眼看要春播了,却总是不见柴军贤的人影。天不亮他就出门了,入夜了他还不回家。地不管,羊他也不管,妻子吴培霞难免心生怨气。
吴培霞开门向外望望,风就像在门外等候多时了一样,门刚闪开一条缝,就迫不及待地灌了进来,携着沙尘,劈头盖脸地朝吴培霞压过来,呛得她只咳嗽。
阿拉善也没法待了。当年他们刚搬来的时候,夜晚满天繁星,似乎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来,别在发辫上,像钻石一样,亮晶晶的。这才几年呀,黄风把月亮都遮住了,像一面蒙尘已久的镜子,人影朦胧。
老家民勤没法生活了,逃难到阿拉善左旗豪斯布尔都苏木,那里变成了“第二个民勤”,他们又搬迁到了查哈尔滩。如果这里也生活不下去了,他们该搬去哪里呢?
柴军贤一想到这些,这个壮实的西北汉子眼里就汪着泪。
何止是查哈尔滩呢,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水资源都严重缺乏,同属阿拉善盟的居延海,是源于祁连山脉的黑河流域的终点,历史曾经十分富庶,享有“居延大粮仓”盛名。
西夏王国的黑城就建在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经过黑城时,居延海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其间的农牧皆宜的千里沃野。
直到20世紀40年代,居延海仍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浩瀚的戈壁滩上形成了一块扇形的大林带。正可谓“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
可因为黑河的断流,居延海随之干涸,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策源地!
这只是中国大西北的一个缩影。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来干旱少雨的大西北深陷生态危机。
据历史记载,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提出“边疆之利,莫要于屯田,屯田之兴,莫重于水利”。遣霍去病开发河西,设郡、屯田、浚河开渠、引水灌溉,发展军屯民垦,河西地区农田水利事业由此兴起,也促进了当地由游牧向农耕的转变。此后,张掖地区农田水利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汉代灌溉面积约7万亩,到清乾隆年间,灌溉面积达到21万亩。
随着张掖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导致下游河道水量不足,水事纠纷不断。
据《甘州府志》和《张掖地区水利志》记载,清雍正四年(1726年),陕甘总督年羹尧为平息水事纠纷,保障下游各渠用水,订立了均水制度。
“均水制度”规定:每年芒种前十日寅时起,至芒种之日卯时止,10天内高台上游镇江渠以上十八渠一律封闭,所均之水前7天浇镇夷五堡地亩,后3天浇毛(目)、双(丰)二屯堡地亩。
均水期间,由鼎新(今甘肃省金塔县)知事兼巡河道,授权下游县官到上游督察,官升一级;并派出由下游各县组成的水使181名,坐守各渠口,对玩忽职守或私偷卖水者,严肃处理,官员不从罢官,百姓抗拒杀头。
均水涉及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至金塔县,为黑河的中游。均水制实行200多年来,在当地已形成“水规大似军规”的均水制度。水事纠纷骤减,分水制度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1956年,张掖专署颁发了《张掖专区灌溉用水示范规章》,对黑河流域的均水做出了具体规定。此后,经过先后五次调整,采用过计划配水、“三改一建”、“四改一建”配水制、水票制、供水证等。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一年两次的均水制度——4月均水、5月均水。
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每年5-6月干旱期间,用水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黑河中游地区每年都有水事纠纷发生。随着黑河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人口的增长、生态的恶化及经济规模的扩大,均水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2000年,国务院确定了黑河分水方案并开始实施,要求张掖每年必须减少引用黑河水5.8亿立方米,相当于张掖现有条件下60万亩耕地的用水量。庄稼冬灌时节,分水就是要命啊!
许多农民站在河堤上看着河水滚滚流去,自己的庄稼却打蔫枯死,禁不住号啕大哭。
要想保证农田收成,张掖只能节约用水,别无他途!
2001年7月,张掖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张掖市用水量几乎被“砍”掉了60%,如何立足于减少后的水资源量,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张掖大力实践和积极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新经济结构模式,而张掖在此过程中更积累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三大经验。其中之一是水权的制度改革与水权交易的实施。
张掖市在水权制度改革中以“总量控制、内部调剂”为指导思想,采用了两套指标体系作为支撑。
一套指标体系为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即张掖在现有水资源总量26亿多立方米的基础上,削减5.8亿立方米的黑河引水量,保证正常年份向下游输水9.5亿立方米,其余水量,作为张掖市总的可用水量,也就是张掖全市的水权总量,由政府进行总量控制,不得超标使用。
另一套指标体系为定额管理体系,即依据张掖全市的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和生态用水定额。
对农户来说,在人畜用水以及每亩地的用水定额确定后,便可根据每户人畜量和承包地面积分到水权。
农民用水时,要先交水票后取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对用不完的水票,农民可通过水市场进行水权交易、出售。
这种水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的总量平衡和更合理配置,而且对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带来了全方位的刺激。
首先,通过水权交易,能激发农民树立水资源商品观念。其次,水权交易也刺激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迅速开展和农民的农田管理意识。另外,通过水权交易有效平衡了农村用水。
什么是水权?
水权是指水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有关水资源的权利的总和(包括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其最终可以归结为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
中国的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因此水权交易事实上是指水资源的使用权在不同主体间的有偿转换。与之相关的概念为水权转让和水权转换。
水权转让是指基于一定的事由,水权脱离水权人而归他人享有的现象。水权转让是水资源使用权的部分或全部转让,它与土地转让是相分离的,它是水权流动的一种形式,是水权主体对自己权利的一种处理。
水权转换是宁(宁夏)蒙(内蒙古)水权交易实践中运用的一个提法。
无论是水权交易、水权转让还是水权转换,其核心内容都是水资源的使用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换。
宁夏、内蒙水权转换
黄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各方用水需求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从2003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遵照水利部治水思路,应用水权、水市场理论,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手段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
黄委提出了“农转工”的水权有偿转换模式,即在无剩余水量指标的省(区),由工业项目业主单位投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把农业灌溉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以此改善沿黄省(区)引黄用水效率低、用水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宁夏、内蒙水权转换的实施给各方均带来了好处,实现了多赢格局。
在支持地方經济发展方面,在没有增加黄河取水总量的前提下,为拟建项目提供了生产用水,解除了企业发展的资源约束,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节水工程方面,通过灌区节水工程,建设资金有了着落,工程质量状况明显改善;在农民利益方面,保护了农民的合法用水权益,输水损失减少了,水费支出下降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效率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构建节水型、节约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根基;在协调工农业关系方面,既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又保护了农民合法用水权益,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同时又在支撑工业经济高速运行的情况下探索了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还拓展了水利工程融资渠道,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张掖市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通过结构调整,仅种植业一项,年减少高耗水作物49万亩,减少黑河引水9800万立方米,新增黑河下游的下泄量达3900万立米;通过节水工程建设,减少黑河引水量达2.6亿立方米,新增黑河下泄量达1.12亿立方米;通过用水制度改革,试点灌区平均每亩节水45.8立方米,农民的水费负担比原来每亩平均减少7元。
节水型社会建设,张掖市不但没有受“旱”,反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节水型社会建设最为困难的初期,张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32元。
曾经一度断流的黑河又开始欢腾起来,波逐浪涌,唱着欢快的歌子奔向她的“婆家”——居延海。
自从2000年分水开始实施以来,下游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得到了抢救性的恢复,沙尘源头缩小。
居延海又泛起了绿波,胡杨林重现生机。
妻子知道柴军贤在搞农田滴灌,虽然他忙起来不着家,吴培霞累急了也会抱怨,可她理解他的苦衷,因此也就默默地支持着。
昏暗的灯光下,吴培霞把宝贝似的两盆吊兰、一盆万年青、一盆君子兰的叶子又擦了一遍。在遮天蔽日的风沙中,这就是她的整个春天呢。这里的很多人家没有花,就栽上几头蒜、几棵葱,甚至是几棵小白菜,放在屋里的桌子上、窗台上。
有绿色,人心就不焦躁……
柴军贤终于回来了,灰头土脸、满身沙尘。他洗了把手,又用梳子梳了几下头,头发里就簌簌地落下很多沙土,像细碎的头屑。
他也爱美呢。
妻子把温了再温的饭给他端过来。
他憨憨地一笑,满脸愧疚。
妻子知道丈夫在做一件大事,但她不知道,丈夫为了做好这件大事,在外面受尽了冷嘲热讽。
据“正北方网”2012年4月23日消息:
阿拉善地处荒漠,气候干旱,属严重缺水地区。特别是井灌区掠夺式抽采地下水,多数灌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着阿盟农业的发展。为了让每滴水产生最大效益,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阿拉善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依托科技发展节水农业上。2010年,该盟在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孪井滩示范区推广实施膜下滴灌3万亩,推广种植瓜类、棉花、谷子、葵花、枣粮间作和温棚果菜套种等高效节水型作物,节约灌溉用水900万立方米,增产达30%。去年该盟又安排资金6000万元,新增膜下滴灌节水面积5万亩。
自从柴军贤2007年在阿拉善生态协会了解到了滴灌节水技术,他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时时处处宣传滴灌。
可是,虽然和传统的管道输水灌溉相比,滴灌节水60%以上,但滴灌的成本太高,根本没人响应。柴军贤苦口婆心地宣传,可三户两户节省下的一点儿水,能改变阿拉善日渐严峻的缺水形势吗?
柴军贤见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这样那样的合作社,就跑到阿拉善生态协会,问能不能成立节水合作社。他得到的答复是不但可以,而且还会得到政府和生态协会的大力支持。
成立节水合作社,更多的农户合作,滴灌设施成本大大降低。
这一下,柴军贤的心里有底了。
柴军贤又开始遍访当地农户,游说成立节水合作社。很多人都不明白柴军贤为什么这么积极宣传滴灌,就有人怀疑他可以从中谋利,因此有人说他,“你这节水合作社是搞传销吧!”
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柴军贤被逼几次搬家,他自己苦笑着说,都成了“搬家专业户”了。他是实在不想再搬家了,可如果再不节水,用不了几年,他们还得从这里搬走,他们的子孙也会变成生态难民。
只有几户人家答应入社。
在这种情况下,阿拉善盟政府拿出27万元,生态协会拿出20万元风险抵押金,作为节水合作社的启动资金,鼓励柴军贤先把滴灌搞起来。
2008年4月,滴灌工程开工了。
春播时正赶上春旱,柴军贤他们几户入社的农民就用滴灌完成了267亩农田灌溉。省时、省力不说,关键是省水。省水就是省钱呀,周边农户看在了眼里。开始有人找柴军贤要求上滴灌设施了。
当年7月,柴军贤联合63户当地农民,正式成立了节水合作社。
节水合作社成立那天,柴军贤眼里水汪汪的,像一眼温润的泉!
按照国家“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统一部署,内蒙古从2012年开始连续4年实施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后,可实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亿公斤,年节水6.72亿立方米。
高效节水灌溉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实现了浇水、施肥、施药一体化,减少耘地、耥地、除草、追肥等工序,提高了粮食产量,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粮农收入,从而有力地促进项目区土地流转,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两个人的坚守
荒沙越逼越近,沙漠边缘村子里的住户越来越少。
魏光财和老伴居住的老屋依然倔强地挺立在风沙最前沿,从他家往北步行一小时,穿过一片栽满红柳树的戈壁,就是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交汇处了。
一户人家的村庄炊烟虽然孱弱、灯光虽然昏黄,两个人虽然势单力薄,但魏光财坚信,只要有人在,就能挡住风沙。
村頭的红柳树像一队顽强的士兵,日夜抵御着试图前进的风沙,这是魏光财的小村战风斗沙的最前沿的阵地,一旦失守,小村将会直接被黄沙吞没。
而这个阵地是多么脆弱呀,每年魏光财的心都随着红柳们的荣枯起起落落、忐忐忑忑。春天里,看着红柳发芽,他满脸的皱纹便会结成一朵菊花,跟红柳一起向狂沙展示生命的顽强。他每天都要到红柳树旁,清理树下夜里落下的荒沙,他总担心居叵测的荒沙对他的“战友”造成一丁点儿伤害;夏天干旱,柳叶在烈日下垂头了,他的心也不安起来,他眼睁睁地看到过太多红柳、沙枣树枯死的惨状和造成的恶劣后果。如果下了一点儿雨,他又会跟红柳们一起手舞足蹈,套上驴车拉一些枯枝败叶细心地掩在树下,增肥保湿。一天天、一年年、红柳慢慢地旺盛起来。没事的时候,他就从家里走出来,走到青土湖深处,看看那里的变化。五十多年了,除了沙层一年比一年厚,再也没有其他变化。
梦中的青土湖,难道真的不能起死回生了吗?事实摆在眼前,把他心底的哪怕一丝的幻想都击碎了。即便明知没有希望,但他从未放弃。每年冬春季节,他和老伴仍然去村头的沙漠里埋麦草方格压沙、植树。没人要求他这么做,甚至外界已经忘记了沙漠最前沿还有他们这两个人。
所有的一切,都是自觉自愿,没有清楚的目的,只是一种本能使然。
有时候,坚守是一种本能,哪怕明知早晚要失守。
只有阻止荒沙前进,他才能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下去,祖先的坟茔才不会被沙漠吞没,他房前的耕地才能长出庄稼。
2001年,温家宝总理开始对民勤治沙问题做出批示,首提“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此后,就民勤问题,温家宝总理又做出过13次批示或指示。
保住民勤,关键在恢复生态。
民勤县按照总理指示,持续不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工程,民勤县西线的20多个风沙口的沙患初步得到了治理,建成了一道从龙王庙、西大河、勤锋滩到老虎口、三角城、青土湖的生态屏障,基本形成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格局。
2006年以来,民勤完成工程治沙20.52万亩、人工造林59.18万亩、农田防护林网5.92万亩、通道绿化1500公里、封沙育林(草)25.1万亩。
截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16.64万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18.8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1.43万亩,完成工程压沙33.1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05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8%提高到2011年的11.82%。
根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全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6.45万亩,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总体呈减弱趋势,绿洲沙化状况开始明显改善。
新华网甘肃频道2009年4月28日电 针对干旱缺水的实际,民勤县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唱响节水农业主旋律,今年推广膜下滴灌5万亩、垄作沟灌5.5万亩、一膜两用免耕5万亩、地膜覆盖45万亩,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魏光财家几间破旧的房屋成了荒芜和生机的分界线,房屋前面,树木和农田生机盎然;房屋后面,穿过红柳林钻进来的细沙,将所有的残垣断壁涂成了惨淡的灰白。
他家门前的几亩地,是村里仅有的庄稼,但他仍然按照县上的要求,年年种抗旱省水茴香。
魏光财出去采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听人说县上要关闭灌溉井了,而且要大面积压减耕地面积。
“为什么要关井呢?那地咋浇?”
“不让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太快,树都旱死了。”
“这么旱,不让浇地庄稼也没法种了。吃啥?”
“听说要推广滴灌和日光温室,鼓励发展林果业。”
魏光财心里一沉,这不都得用钱吗?他没有钱搞什么滴灌。
每次出去能听到一些外界的信息,魏光财都会特别高兴,这也是他最愿意骑车跑十几里路去采买东西的原因之一。唯独这一次,让他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
村里就他一户人家,几亩地,地头那眼井肯定要关掉了。没有井浇不上水,还怎么种地呀,别说县上压减耕地面积,不压减也没法种。这日子怎么过,难道真的守不住,要搬出去吗?
如果他跟老伴搬出去,村头的红柳林还能活下去吗?村子不就没了吗?
民勤县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抗旱品种、推广农艺技术、壮大设施农业等措施,着力发展节水农业。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农业部膜下滴灌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全县推广各类作物膜下滴灌技术5万亩,其中棉花2.2万亩、辣椒0.8万亩、葡萄0.6万亩、温室蔬菜1万亩、瓜类0.1万亩、洋葱0.1万亩、食葵0.2万亩。示范推广以小麦、瓜类、玉米、食葵、辣椒为主的垄作沟灌技术5.5万亩,其中小麦500亩、瓜类4万亩、玉米0.5万亩、辣椒0.5万亩、食葵0.45万亩。示范推广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5万亩,其中棉花4.2万亩、玉米0.4万亩、茴香0.4万亩。推广地膜覆盖农作物栽培面积达45万亩,全县实现年节水4500万方。普及标准小畦灌溉节水技术,以小麦、棉花、食葵、玉米、甘草、苜蓿、蔬菜等作物为主,逐步改生育期大块浇灌为小畦节水灌溉,推广面积达40万亩,和大块漫灌相比,小畦灌溉亩节水15方/次,年可实现节水3000万方。
那一段时间,魏光财最怕听到外边有人的响动,他怕来人把他的井给封了,要真是那样,他就不得不搬走了。
可他最怕的人还是来了,乡上水资源办公室的人来了。从魏光财凄苦的脸上就可以看出他此时的心情,但他根本阻止不了什么。
来人一再向他宣传政策,关井压田是为了压采地下水,恢复生态环境,以抵御沙漠。
这样的道理,魏光财何尝不懂呢?
可他坚守在这里不也是为了抵御沙漠吗?
乡上的人给他测量了土地,给他定了每年灌溉所用水量的份额,绝不能多抽一点儿地下水,多抽加倍收费不说,还要关井。
这口水井竟然给保留下来了,这大大出乎魏光财的意料。
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不关井,少用水他能做到。他曾当过村里的民办教师,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懂政策。县上的决定有道理,这也是为了全县百姓们好,不然,民勤失守,全县都得移民。
关井压田毕竟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魏光财听说有不少人从中阻挠,有时候去关井,都动用了公安局的人。
魏光财看到了县上的决心,也知道给自己留下一口井是对自己的信任,一定要把井水用好,绝不私自多抽。
其实魏光财不知道,县上确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落实到各级监管单位、各乡镇、各个行业和每个用水户,并在审计部门专门设立水资源审计机构,对全县水资源进行预算审计。
县上对很多水井都安装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水定额对用户进行远程监控管理,用水超标可以远程对水泵进行关机。同时县上还实行了水价制度改革和水权交易,使水资源通过水市场的有效调剂,及时解决供需双方的用水矛盾,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二次优化配置。
魏光财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自己每年只能从井里抽多少水。
为了控制地下水采用量,民勤县大坝乡部分农民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尝试给地下水挂上大锁,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一个类似摁钮的卡。农民们只需要把这个卡在控制地下水的设备上一摁,相关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就反映累计用水量和本卡余量,控制设备根据用户选定的水量,通电取水。卡上水量用完后电源将自动切断,水泵随之停止运行。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和削减地下水开采量的目标,民勤县进一步完善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水权流转、水价改革、用水户权利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水权水价改革和管理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水事活动实施规范有序的管理。
据《甘肃日报》2011年5月27日报道:今年以来,民勤县按照“建设石羊河流域生态屏障区和全市经济转型先导区”的要求,围绕节水增收目标的实现,大力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推动高效节水主导产业向资源优势区、高产丰产区和技术成熟区集中;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节水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发展设施农业,民勤县注重抓好技术服务,使设施节水实现了新突破。至目前,全县共预留日光温室地块8670亩,开工建设5966亩,完成墙体2061座、4033亩。有效压减种植面积,用水量削减实现了新突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共关闭农田灌溉机井3018眼,压减耕地44.18万亩。至2011年,全县农业总播面积压减至62.53万亩,按2010年种植业亩均配水415立方米的定额计算,与2006年相比,四年累计削减农业用水量1.83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石羊河上游来水量的107.26%;年均削减农业用水量4575万立方米,相当于2005年上游来水总量,有效缓减了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急。
过年前后,村子里偶尔也会恢复往年的热闹,迁出沙漠的人家会回来给先人们上坟。
回到村里,魏光财家便是先前的邻居们唯一的驿站,更是连接村民们对小村的记忆与现实的唯一通道,是乡亲们那颗思乡的心,唯一可以寄存的地方。
大家回忆着小村的过往,互相关心着当前的生活和境遇,也有人会劝魏光财尽早搬出去,毕竟外边有水呢。
魏光财总是摇摇头:“剩我们俩人,这里还算个村子。”
其实,这片荒漠离不开魏光财,他要造林治沙,要看护村子周围新生长起来的红柳、梭梭。
乡亲们回村给先人们上过坟,又候鸟般地各奔东西,小村便又沉寂下来,像凝固在时间的长河里。
魏光财就和老伴默默地走出家门,到村头压沙了。
魏光财还是常去青土湖。
就在2010年秋季,他又一如既往、毫不在意走向青土湖的时候,竟然看到湖里有水了。
天呐,他根本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干了51年的青土湖竟然有水了。
新华网兰州2014年12月11日电(记者张钦):
在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沙漠明珠青土湖在干涸51年之久后起死回生,自2010年以来湖面連续扩大。到今年年底,这里已形成22平方公里的湖面,是杭州西湖的3倍多。
红崖山水库开始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了。
这么重大的消息,他怎么没有听说呢。确实,他已经十多天没有出去过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十多天没有见过老伴以外的其他人了,他又怎么能听到这么让人振奋的信息呢?
原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设定,到2010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现状的0.98亿立方米增加到2.5亿立方米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现状的5.17亿立方米减少到0.89亿立方米。到2020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3.48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0.85亿立方米。
来水一直在增多,2012年,提前8年实现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这“两大约束性目标”。
因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从2011年开始,民勤盆地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当年回升0.006米,并逐年回升。青土湖观测井地下水埋深3.2米,较2007年4.2米回升了0.82米。
更让人激动不已的是,夹河乡黄案滩2008年关闭的96眼机井中,有7眼机井,开始自流成泉。
魏光财常说:“守着,或许会有些希望。”
村头的红柳林开始枝繁叶茂起来,沙枣树也抽出了油绿的新枝。
那,正是魏光财的希望呢。
魏光财相信,村旁有许多人家的坟地,不管人们搬到哪里,他们还是会把牵挂留在这个地方。
这里在慢慢变好,魏光财的根可以扎得更深了,他在这里是坚守,也是等待……
在采写这部作品之前,我对世界和全国的淡水资源状况,自认为了解不少。可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还是一次次地被震惊了。
“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这句话,以前觉得只是对我国淡水资源状况的一种形容,并没有切身感受。至少,在我们日常“哗哗”流淌的水龙头里,看不出丝毫缺水的迹象。
可当我看到千年京杭大运河断流后有些河段被填平耕种,看到黄河裸露的河床上腾起了飞沙;当我看到太湖曾经死鱼成片的照片,了解到在干渴的春天里,人们用黑乎乎、腥臭刺鼻的河水灌溉后秧苗枯死,我才深切地知道,什么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比如曾经河流遍布、沟渠纵横、土地肥沃的华北平原,不单早已“有河皆干”,而且因为地下水超采,已经形成了界世上最大的地下漏斗,致使多地出现地面沉降、地表开裂、土地沙化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比如“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的江南水乡,更是“有水皆污”,甚至有些地方因为长年饮用受到污染的水而出现了可怕的癌症村……
比如曾经黑土肥得甚至可以攥出油花的东北平原,她成长发育了4000多年,然而仅仅几十年以后,就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出现严重地质灾——有的地方地质退化、肥力下降,甚至出现了荒漠化现象;有的地方严重水土流失,沟壑纵横、满目疮痍……
……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我一步步踏入我国东西南北各地的发展史和水利史之后,听到的是同一个声泪俱下的控诉——人为破坏!
弥漫的风沙里,站在黄土高原怅然四顾,沟沟壑壑,支离破碎。而在秦汉之前,这里还是茂密的森林和葳蕤的草原。鹰击长空、鹿突兔跑,大河碧水清流,无声无息又无私地滋养着两岸的生灵。
我们的先祖,正是从这里蹒跚而来。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今天山西省芮城县的黄河岸边燃起了第一堆篝火,毕剥四溅的火星,烛照出了东方人类文明史进程中的第一个路标。
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捕鱼、狩猎,进行着原始的烧烤。
岁月在发现、惊奇、猜想、尝试、验证中随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匆匆流淌,留下了一个个以化石为考证的坚实的脚印。
这些脚印,从蓝田人、到大荔人、到丁村人、到河套人,一直在黄河岸边踩踏,逐步坚实,直到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更加清晰起来。细石器、新石器、青铜器和铁器……
越来越锋利的刀斧,在为人类文明开路的同时,也伤及文明——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伐木叮叮,鸟鸣嘤嘤。”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一个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路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同指向了灾难——繁茂的森林变成了“黄土高原”,大河变成了“黄河”……
发展越迅速,破坏越严重!
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人类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一个个社会发展的奇迹,一项项人类文明的伟业,让我们目不暇接,让我们措手不及,让我们踏入了生态灾难的噩梦!
……
我们追求先进、追求文明、追求安适,可最最根本的,是追求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幸福安康生活的基本条件,就是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们自己把追求的目标变成了一个诱饵,并因此踏入了自设的、将危及我们生命的生态灾难的陷阱!
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歧途,我们不能对前人苛责求全。可是,在文明与生态之间、发展与环境之间,还有另一条路子,那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水,是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的活命之本!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与水的和谐!
我在国家水利部采访时,各级领导和专家无不为我国当前的水资源和环境状况忧心如焚。一代代水利人孜孜以求、苦苦探索破解我国的“水困”之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城市和工业发展,导致用水紧张,国家开始提倡用水节约、反对浪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节水的力度远远赶不上用水增长的幅度、水污染加剧的程度和水生态恶化的速度。
传统的治水模式远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998年以来,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引下,国家水利部不辞劳苦、东奔西走、跋山涉川、栉风沐雨、考察论证,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节水之路逐步清晰起来——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10多年来,水利部围绕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试点建设的星星之火,汇成全面推进的燎原之势,初步形成了不同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模式。
但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毕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形成社会公众节水护水、人人自律的良好社会风尚,切实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此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书文采写过程中,国家水利部宣传中心、水资源司、政策法规司,北京、天津市水务局,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工业大学,黑龙江、河北、甘肃、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水利部门,都给予积极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更感谢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全国水利人。正是因为你们这些无名英雄的努力,才使得我们的地面慢慢由黄转绿,才使得我们不再受沙尘暴侵扰,才使得我们的天空变蓝、河流湖泊变清……
我们可以坚定地相信,经过全国水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必将变得明月清风,山清水秀……
(完)
-
幸蜀回至剑门 [唐]李隆基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剑阁:古栈道,在四川大小剑山之间。銮舆:皇帝车驾。 出狩:代指帝王出奔。翠屏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枝节就尽量省略。下面是小编为大
-
脑筋急转弯题目:你知道茄子的外号是什么吗? 脑筋急转弯解析:茄子是蔬菜的一种,它是一种典型的蔬菜,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
-
作者: 张翼之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编纂者张鉴,字春冶,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清嘉庆年间副贡生。阮元督师宁波,
-
【4332】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经济问题研究(顾保顺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8.8万字,2018年8月第1版,68元)2篇8章:一、宏观篇:经济理论探索:[1]重大理论问题研究;[2]经济形势分析;[3]
-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作品赏析【注释】:
-
【4292】焦裕禄精神(吴宏亮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8.1万字,2018年1月第1版,48元)7章:[1]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3]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
-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qiaacute;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
-
司马光·客中初夏(居洛初夏作)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赏析司马光(公元1019年—公元1086年),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