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中国湖北蕲州,是个出产草药的地方。镇里住着一户姓李的医学世家。户主是个走方郎中,叫李言闻,医术精湛。在蕲州一带,只要提起李郎中来,人人都会跷起大拇指。
但那时候民间医生地位很低。因此,李郎中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他常常跟随父亲到山里采药,回到家中进行炮制,所以对医学非常感兴趣。但父亲却希望他读书做官。
14岁那年,李时珍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直到23岁时,经父亲同意,李时珍就没有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开始跟随父亲学医。很快地,他的医术就入了门。
李时珍还潜心研究医书。当时不少有钱人家里都有藏书的习惯,李时珍就靠着行医的方便,向这些人借医书看。由于他医术高明,别人也乐意借书给他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好了。
有一天,李时珍正在店里诊病,突然有一个年轻人拉着个江湖郎中走进诊所。那个人非常气愤地叫着:“李大夫,您来说个理。我爹吃了这家伙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可他非说药方没错,只好请您来看看了。”
说着,年轻人递过一张药方。李时珍仔细看着那药方,点点头说:“这方子没错啊,那是怎么回事?”闻言,年轻人急了,又递过一个瓦罐,里面盛着乌黑的药渣。李时珍抓起药渣,一一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自言自语道:“这是虎掌啊!”
那江湖郎中一听“虎掌”,慌忙分辩说:“我绝对没开过这味药!”“那肯定是药铺弄错了!”年轻人说着,就要往门外冲。李时珍忙拉住他,说道:“别去了,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就以《日华本草》的记载来说,就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
“对,我开的是漏蓝子!”江湖郎中急急地插了一句。“是啊,药铺有医书为据,打官司也没用。”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不久,又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来,在几种古药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药物,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人吃了怎能不送命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药物误人的事件,在李时珍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毫无疑问,古医药书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肯定存在着一些漏误。若不及早订正,医药界以它们为凭,以讹传讹,轻者会耽误治病,重者要害人性命啊!
夜里,月光如水,烛光摇曳。李时珍和父亲在灯下倾心而谈。听了儿子的一番宏论,李言闻语重心长地说:“你想重修本草的想法不错,可是难啊。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恐怕只有朝廷才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关于本草的书,相当浩繁,你虽然读了一些,可研究得还很不够,远远不能适应修书的要求。还是先在读书上狠下一番工夫吧,你说是不是?”
父亲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李时珍的心。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医书宝库中,熟读了《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以及历代名家著述和大量关于花草树木的书籍,单是笔记就装了满满几柜子,为修订本草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他。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到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他开了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楚王的儿子一吃了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就职。
这太医院是明王朝的中央医疗机构,院中拥有大量外界罕见的珍贵医书资料和药物标本。李时珍在这里大开眼界,一头扎进书堆,夜以继日地研读、摘抄和描绘药物图形。努力吸取着前人提供的医学精髓。与此同时,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编写新本草的建议。然而,他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无端的讥讽挖苦与打击中伤。李时珍很快便明白,这里决非自己的用武之地,要想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后,他毅然告病还乡。
公元1552年,35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较顺利,但写着写着,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它包括花草果木、鸟兽鱼虫和铅锡硫汞等众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由于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可以说是以植物为本,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直称为“本草”。
自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400余年间,历代本草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李时珍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并意识到了它的分量,却仍未料到,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形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做到全部心中有数。
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名贵药品。但他从药贩子那儿买来的“白花蛇”,有时是另一种蛇冒充的,跟书上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么,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从此,李时珍走出家门,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药物。除湖广外,先后到过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两万余里。那些种田的、捕鱼的、打柴的、狩猎的、采矿的,无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师,为他提供了书本上不曾有过的丰富的药物知识。
一次,李时珍路过河南境内的一处驿站,见几个车把式正在把一些粉红色的草花放在锅中煎煮。他凑近去看了看,见不过是南方随处可见的旋花,却不知这些车夫煮它有何用,便向他们开口讨教。一个车把式答道:“我们这些人常年在外,风里来雨里去,盘骨多半都落下了伤痛。喝点旋花汤,能治盘骨病呢。”李时珍用心把这种药草的形状、药性等记了下来,并把它写进书中。
还有一次,李时珍带着弟子庞宪来到武当山。这武当山风光旖旎,草木繁茂,古树参天,野花似海,是天然的药物宝库。师徒二人仿佛探宝者发现了钻石矿,一下子被这些花草迷住了。九仙子、朱砂根、千年艾这些名贵药物被他们一一采集下来,制成标本。
这天,庞宪劈藤开路,仔细寻觅。突然,他眼睛一亮:曼陀罗花!这是华佗配制麻沸散的名药!李时珍显然也非常兴奋,指点着花儿对庞宪说:“可惜,麻沸散早已失传了。这种花有毒,究竟如何配药,还得重新试验呢。”以后,为弄清曼陀罗花的毒性,取得可靠验方,李时珍又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尝试,证实了它的麻醉作用,并把它同火麻子花配合,制成了手术用的麻醉剂。
就这样,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在医学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终于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公元1578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终于脱稿了。
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并没有亲眼看到这部自己终身为之呕心沥血的巨著印行。公元1593 年初秋,这位76 岁高龄的老人告别人世时,《本草纲目》还在南京由书商胡承龙等人主持刻版,直到3年后才印出书籍。
入选理由:
一个伟大的人和伟大书籍的诞生过程。
阿离之言
医患关系大概是目前最紧张的关系之一了。所以常有人满怀深情地怀念:“要是李时珍或者华佗还活着,那某些病还不手到病除。”当然,幻想总能美化一些东西,但不会抹杀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中国古代排得上号的名医,李时珍绝对是在头五名内。
但是,李时珍并不是靠医术出名,而是靠医书。他的一本厚厚的《本草纲目》,至今还插在所有中医的书架上,不过可惜的是,版权费他是收不到的,因为书是他死后才出版的。
当然,李时珍也不在乎这点钱。他写这书,纯粹就是有那分心。当年做医生可不比现在是铁饭碗,是受人尊敬的活计。那时候医生这个职业是被鄙视的,钱少事多还受气。
虽说李时珍他爸是个名医,但他根本不想让儿子受这分气,所以花钱供儿子读书。李时珍的成绩其实挺好,但就是考不上科举。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肯定,他到底是真考不上,还是存心不愿考上。只是能确定一点,假使李时珍当了官,我们肯定不知道这个名字,所以做人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还有就是,一切从兴趣出发。
好了,我们知道李时珍他子承父业,当了个医生,在当时还很有名。但上下五千年间,出了多少医生啊,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就那么寥寥几个,且李时珍绝对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颗,为的就是之前说的那本医书。
《本草纲目》这本书,花掉了李时珍几十年的光阴。可以说他一辈子时间都耗在这本书身上了。为啥写这本书,来源已不可考,现在流传的八卦故事都说,他看了不少人按着医书抓药,可不同的医书有不同的解释,没个统一的标准。于是李时珍想写本医书,整合前人资料,去芜存菁,补充新的资料,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书的《序言》中称李时珍“用心嘉惠何勤哉”。这句评价,其实相当恰当。
当时李时珍写这书,不像现在有稿费有版税,总之只要红了,那财源就滚滚而来;他也不是在学校或者医院工作,写几本医书,发几篇论文就能评点职称。做这书可算是义务劳动,他连公务员的工作都辞了,荒山野岭四处跑着找草药。
一本书写了三十几年,找的材料都有八百多本,还改了好几次稿,更别说自掏腰包走遍了全国的穷乡僻壤找草药。写这个书,至少训练了人的绘画水准,因为那些草药要一笔一画地描下来,不能有错;还训练了书法,总共190万字,皆用毛笔抄录;还拉动了文具市场的需求,那么多字,总要笔墨纸砚;再长远地看,李时珍还带动了中医的兴旺以及专业书籍市场的兴盛。这本书,真是功德无量。
书出版后,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遵遗嘱把书献给当时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希望能获得朝廷重视,谁知皇帝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了结。虽然皇帝不识货,但仅20年后,《本草纲目》就已经翻刻了几十次,有了50多个版本。到现在,这书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了几十种译本了。
其实人的一辈子,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足够了。李时珍却做了两件,行医和写书,两者相辅相成,非常成功。他是那种闭上眼睛可以说一辈子没有遗憾的人,活得够本。
-
梦见灵堂是什么意思梦见灵堂,暗示你有一段感情纠葛,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不过最后在关键的时候,又复合了。梦见灵堂里有很多灵位,预示着自己的一些感情会有非常严重的纠葛,会导致很严重的事情发生,不过在关键
-
辗转“辗转”两字,在本篇中,不指车轮,而指睡眠。不论老幼,不论贫富,我们于二十四小时内,不得不睡眠一次。据说,吾国的张之洞,美国的安迪生,能够三天三夜不睡觉。但是一般人,到了一日中相当的时间,眼睛干了
-
《谈谈书家代笔》 赵翼《陔馀丛考》卷四〇“书家代笔”条:“《韵石斋笔谈》谓,东坡时,有丹阳人高述,能仿公书。赵松雪时,有京口人郭天锡,仿松雪书逼肖。董思白有门下士吴楚侯名翘,后改
-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驿外断桥边①, 寂寞开无主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造句造句三则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高竿的顶端。原是佛教比喻道行修造到极高的境界,但还须继续努力。现用来勉励不可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不断努力前进。也作“百尺竿头须进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造句
-
《孙登验丸》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
-
上片,写黄州端午节一派清新升平气象。“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颇有“晴沙金居色,春
-
⑴桑怿,开封雍丘人。怿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为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
-
语义说明: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使用类别:用在「激动难抑」的表述上。 情不自禁造句:01看到国旗冉冉上升时,他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 02当我看到书里有趣的地方,往往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03读完母
-
【安居乐业】: 注音:ānjūlegrave;yegrave; 释义:(1)安:安于;居:住的地方,住处;乐:快乐,喜爱,愉快;业:所从事的事业 (2)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