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陆九渊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陆九渊
简介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因讲学于贵溪应天山(象山),世称象山先生。1175年,陆九渊应吕祖谦的邀请与朱熹论学与鹅湖寺。朱陆之争便成为宋明理学中一大公案,而其心学也在与朱熹的往复辩难中日益明确,成为与理学并立的学派。
人物小记
陆九渊出生时,其父因儿子多,打算让乡人收养,长兄陆九思的妻子刚好生有儿子(焕之),陆九思即令妻乳九渊,而将自己的儿子给别人奶喂。因此,陆九渊后来事兄嫂如事父母。陆九渊自幼聪颖好学,喜究问根底,提出自己的见解。三、四岁时,陆九渊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就日夜苦思冥想。
长大后,陆九渊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说时,终于弄明白了其中奥妙。他初读《论语》,即指出其讹误之处。
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陆九渊官位不算显要,学术上也无师承,但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以及佛教禅宗“心生”、“心灭”等论点,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
主要思想
“本心”是陆九渊学说的核心观念。
本心即是: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由此,陆九渊又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他说:“‘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以与我者’,则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对陆九渊而言,作为道德情感、道德法则、道德意志相统一的“本心”或“心即理”之心,并非人的一种生理意义、心理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心,而是为每个人所本有、具普遍性与恒久性的“同心”或“大心”。他说:“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同心,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不容私而已。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虽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先立乎大者”亦即“发明本心”,这不仅是陆九渊心学的为学宗旨,而且也是陆九渊心学的“为学功夫”。首先,陆九渊极为强调“志”在“发明本心”中的作用,激励人真正志于“良心善性”这一“大者”而发。其次,陆九渊认为“发明本心”需经历一番“剥落”的工夫,即去此“欲”或“物欲”。再次,“发明本心”作为“为学工夫”,陆九渊认为还需人“存养本心”和真正依“本心”践履实行。陆九渊强调“尊德性”,要求人“自得、自成、自道,不以师友载籍”。
-
和着柔暖的春风,嗅着扑鼻的草香,柳绿桃红的春天,就这样一路歌唱着来了。河中流水淙淙、红柳吐蕊,田间鸟儿啼鸣、桃花烂漫,路旁胡杨冒绿,山上骆驼草萌芽……生机盎然的春天终于姗姗而来。 四月了,无暇去踏青
-
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素材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蒲松龄《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
-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接着词
-
语义说明:指所做的事正当而合理,不容置疑。 使用类别:用在「合理正当」的表述上。 名正言顺造句: 01、他所做的事总是名正言顺,所以不曾受到非议。 02、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
-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将游江东,作者作诗送别。开篇二句先从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逗出一个“爱”字,为此时的游赏作一铺垫。“洲
-
【原题】:虩虎捕蝇壁间极轻利砌下蜗牛宛转涎中不胜其钝许慎以蝇虎为虩
-
作者: 邹海仑 【作家简介】纳丁·戈迪默(1923— )南非著名白人女作家,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文学院说:
-
文言文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详写第一个阶段,力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
-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一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 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
-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