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寇(kòu)》姓起源
356 寇(kòu)
356 寇(kòu)
【寻根溯源】
寇姓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出自己姓,以官名为氏。上古周朝时,昆吾人的后人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其子孙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寇。二是出自姬姓,以官名为氏。春秋时,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官为姓,亦相传姓寇。又春秋时卫灵公的儿子公子郢的子孙为卫国司寇,其后人以寇为氏。三是来自他族改寇氏者。
【变迁分布】
早期活动在河南一带。汉唐之间,向北发展,在今北京一带形成大族,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上谷昌平”寇氏,以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为郡望。从东汉至今,尤其是南北朝时期,昌平寇氏人才辈出。宋代以来,在山西、陕西、河南、黑龙江等北方地区都有寇氏分布。
【名人荟萃】
寇恂: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出身世家大姓。年轻时任郡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光武帝刘秀时拜河内太守,随光武出征再到颍川,当地士绅向光武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寇恂明习经术,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迩闻名;他一生戎马,奋其智勇,所得俸禄,却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他治民有方,威望素着,屈己为国,顾全大局,当时人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都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谥威侯。
寇俊:南北朝魏官员。任梁州刺史,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业,安定社稷。后拜为秘书监(国家图书馆官员)。时东魏始建国,图书多散佚,他下令设令史一职,抄集经籍,按经、史、子、集分部搜列,群书稍备。武成元年(559),选为骠骑大将军,进朝与帝面叙洛阳故事。谥号元。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1017),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辽军南侵,寇准任同平章事,力排众议,他力主抗辽,反对南迁,并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为王钦若等所谗罢相。天瘩初年复相,封莱国公。又被丁谓等排挤降官。后贬死雷州。终年62岁。仁宗时追赠中书令,溢忠憨。着有《寇忠愍公诗集》。
-
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州滨重湖,多水盗。寿昌籍民船,刻著名氏,使相伺察,出入必以告。盗发,验船所向穷讨之,盗为少弭,旁郡
-
文言文《氓》赏析的内容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
-
天衣无缝文言文翻译 天衣无缝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那么你是的是怎么来的吗?看看下面的额天衣无缝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郭翰夏日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
-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4107】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美〕易劳逸著,重庆出版社,29万字,2019年1月第1版,69.80元)△共10章:[1]人口:增长与迁徙;[2]中国社会的家庭和个体;
-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
-
作者: 彭栋为 【本书体例】 "> 宁波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宁波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
像谢道韫这样的“咏絮”才女,不止一人。唐朝女诗人薛涛,就曾写下感慨身世的《咏柳絮》:“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究竟薛涛拥有一个怎么样的“柳絮人生”?">
-
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一家人,三餐简淡,互相扶持,共同生活,岁月静好。这种宁静恬淡的家庭生活,正是许多中国人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