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
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谥号靖节,是东晋时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幼年丧父,家道衰落,曾做过几年小官,目睹官场黑暗腐败,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人物小记
晋文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的一天,刚刚到彭泽县(今江西彭泽)当县令还不到80天的陶渊明,接到上级通知,说是郡里派人到彭泽检查工作。
起初,陶渊明没当回事。一位老衙役对他说:“一定要做好接待,县大人要到城外恭候迎接。”陶渊明一听就来气了,说:“只为了这五斗米的薪水,低三下四地在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面前折腰,我宁愿不做这官。”说完脱下官服,摘掉乌纱帽,交出官印,离开县衙,回到老家。从此以后,陶渊明不再出来做官,一直在老家种地,直至去世。
主要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中有儒家的思想,也有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陶渊明的思想旨在泯去后天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他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他通过自己所创造的诗境也许能部分地达到,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因此,陶渊明的主要思想概括为两点:一是自然主义。陶渊明在《闲情赋》一文中曾托物寄意,一连诉述了“十愿”及与此相随的“十悲”,然后万分感慨,他深感“人间良可辞”,而“静念园林好”期望着“复得返自然”;二是乐天主义。他反复强调荣华富贵、生命地位都不值得去争夺和留恋。不仅如此,人“有生必有死”,“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所谓“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那么,何不“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呢?
陶渊明能不以外在的纷华、“穷达”而改变志向,这是真正的智者、强者的超绝做派。因为“他以知命的委顺,泯灭了悲苦;他以知止的固执,超越了迷途;他以他的闪烁的智慧之灯火,照亮了他的四周”。
-
作者: 任光文淑慧 刘半农(七月十日沪宁车中)火车——永远是这么快——向前飞进
-
张复亨,字刚父,湖州乌程人,为作者同乡好友。本篇次刚父之韵而作。诗题为“即事”,实际上只是深夜闻笛而兴起的兴亡之感,并没有详密的叙事成分。闻笛伤心,可以算即事抒情之作。诗歌所步拟的刚父之韵,也就是杜牧
-
六国论六国论 【原文】 六国[1]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3]丧,率[4]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
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年代: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
-
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题解】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 "> 梦见害怕
梦见害怕是什么意思梦里感到自己非常害怕,总好像要出事,表示的是生活里,你对未能妥善处理某些事而忐忑、焦虑的情绪。现实生活中,你会因此更加胆大心细,能经受考验。妻子梦见自己很害怕丈夫,预示会因为自己的小
-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
诉衷情 【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 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
作者: 戎耀文 【本书体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