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孙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武《孙子兵法》
简介
孙武(公元前535~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其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孙武曾从齐国流亡到吴国,以《兵法》十三篇说吴王阖闾,被吴王任用为吴国将军。
人物小记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决心对楚国开战,但苦于没有运筹帷幄、攻城拔寨的大将。谋臣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齐国人孙武,并把孙武所著兵法十三篇呈予吴王,吴王为孙武高妙的战争见解和横溢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下令在宫中接见孙武。
吴王把孙武请到宫中,对他说:“先生的兵法十三篇惊世骇俗,可是吴国是一个小国,兵微将寡,如果跟楚国这样的大国作战,能有几分胜算?”孙武答道:“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我的兵法十三篇不仅可以运用于行军作战,还能动员妇人女子,驱而使之。”吴王大笑,说:“我的宫中就有女子数百人,我要亲眼看看先生如何‘驱而使之’?”吴王下令从后宫挑选180名宫女,交由孙武调遣。
孙武将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各执兵器,又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一切安排就绪后,孙武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却不听号令,只觉得好玩可笑。于是,孙武召集军吏,要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急忙派人去求情,孙武说:“将帅在军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听。”并最终斩了吴王的两个爱姬。此后,孙武重新操练宮女,进退左右,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孙武治军,主张执行铁的纪律。这一年,孙武被吴王拜为将军。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事业和功绩:“西破强楚,入却,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主要思想
孙武的主要思想都集中在《孙子兵法》中。传世本《孙子兵法》包括《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共13篇,是孙武一派兵家的著作,其主要内容的核心思想属于孙武,同时经过他的门生和战国兵家的整理补充。
孙武的军事思想首先是与政治融为一体的战争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反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孙武心目中战争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战争是关系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发动战争应该谨慎,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是政治而非军事,统治者应顺应民意,采取措施使百姓安居乐业,与君主同心同德。
其次,进攻战略要以野战为主。他认为在战争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掌握主动权,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出奇制胜。孙武一贯主张速战速决。
再次是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用兵之法,十则为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此外,他还提出要回避工程作战“攻城则力屈”,“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文言文技巧指南之断句 一、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
-
社里诗人,尘外江村。甚终朝、关定柴门。酾泉行药,钓月耕云。间是谁欤,今隐者,古山君。老子虽贫,尽办清尊,但休嫌、俗壮轮*。他时有暇,准去寻春。把竹边梅,松下石,可平分。
-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
-
【原题】:十月二十八日迁入赵氏借屋适有名酒及延致内黄侯约兄弟共醉颍季有诗次韵一首
-
【3687】中国治理评论•第7辑(俞可平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4.7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49元)△国家治理;治理理论与实践;治理案例。○治理指的是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
-
贺铸的《踏莎行》表面看似是咏荷花,但其实却是作者借荷花性情高傲、孤芳自赏的性格,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由其中最为人称颂的“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二句,更可看出词人那不愿趋炎附势但却致一身
-
《孔子家语》文言文 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
-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 倒影芙蓉治。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校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 到了心情少。
-
清乐平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