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桑弘羊
国饶民足,而利国家。
——孙中山
简介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他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终武帝之世,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
人物小记
家庭的熏陶和先辈的影响使桑弘羊从小就熟谙经商之术,对各种聚财之道了如指掌。
但是,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中,“商”居于末位,可见商人社会地位是很低的。所以,桑弘羊的父母没有让他继承祖业,继续经商,而是想方设法使他摆脱商人这一职业,进入“士”这一阶层。所谓的“士”就是读书做官的人,当时,汉朝政府有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赀选”,就是拥有相当家财的人,可以自备车马衣服,到京师长安等候政府选用。这些人一般先是做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从,以后遇到机会就可以正式补官。
桑弘羊的富商家庭为他提供了通过赀选进入仕途的可能,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年仅13岁的桑弘羊到了长安,入宫侍奉比他大3岁的青年皇帝汉武帝刘彻。后来,他又被授予侍中的荣誉官衔,成了武帝身边的高级侍从。
主要思想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主张由政府经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收入,认为盐铁专卖作为国家统一的财政收入,可“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而不必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可防止豪商垄断生产经营,操纵物价,阻塞他们的“利途”;可缩小贫富差别,“以齐黎民”,缓和阶级矛盾。
在实践中,他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利用垄断价格,收取高额利润;实行平准法。创设均输法,调节商品流通,平抑市场价格。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为了保护小农经济和国家税源,桑弘羊主张抑制豪强兼并。强调“制其不足,调其不足”,“散聚均利”,“禁溢羡,厄利途”,防止“民有相妨之富”。他认为,实行盐铁专卖、平准均输正是为“绝并兼之路”,使“百姓可家给人足”;“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臣富相侈,下专利则相倾”。
桑弘羊的理财思想和政策是从维护最高统治集团自身的利益出发的,但在当时封建国家财政因连年战争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能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制豪强之有余,补贫民之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毕竟是一件好事,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
-
读书的文言文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2.人一能
-
作者: 〔香港〕陶然 【原文】: 异国他乡把春节高举,远离着祖国,春节便是瓢泊者心目中再神圣不过的日子。 习惯上,海外人都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
-
失败得教训,成功获经验。 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 没有多次失败,难得一次成功。 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高不过脚底板。 苦难是磨练意志和力量的砺石。 通
-
悬赏纳谏 【原文】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
-
湖之鱼 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
-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题解】王维是一位诗歌天才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
-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莫毒妇人心”,似乎女人之毒辣远远超出男性,此话不知从何而起,从何而出,被古往今来的男子经常挂在口上,令笔者大觉冤枉,身为女性深感不平。 要想反驳?当然,笔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