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租庸调制》赏析
租庸调制
【点睛之笔】
租庸调制指的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这个制度规定,凡是均田的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需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经典解读】
租庸调制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此称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此称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若国家不需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此称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如果加役十五天,则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水旱或其他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度,租调的数量比北周要少一些,农民服役时间也短。后来又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租”,即可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来改革赋税的体制,实行租庸调制。但自从安史之乱发生后,生产破坏,户籍失修,国家支出大大增加,旧有的租庸调制早已不合时宜,不得不以两税制来替代。
租庸调制被弃用的主要原因是均田制的破坏。再者,租庸调制本身也存在着不少漏洞,首先,课户与免课户的分别使免课户无须负担负役,并且拥有占田占地、建立庄园的特权,但免课户的地税和户税,却由课户一并承担。另外,在开元时代,官员疏于管理,人口死亡和田亩转让等都未记入户籍,于是国家失去了征税的根据。德宗时,情况更严重,这些都迫使朝廷不得不放弃租庸调制而改行两税制。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 注: 1.【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
帝与辅臣言及朝士有交相奏荐者,王旦曰:“人之情伪,固亦难知,或言其短而意在荐扬,或称其能而情实排抑。”帝曰:“险伪之辈,世所不能绝也。” 帝议立皇后,参知政
-
语文文言文—萧何 文言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及高
-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卿振韵 刘致 朝朝琼树。家家朱户。 骄嘶过沽酒楼前路。 贵何如。贱何如。 六桥都是经行虚处。 花落水流深院宇。 闲。天定许。
-
【生卒】:1900—1951【介绍】: 朝鲜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评论家。生于平壤。出身富豪之家。曾在日本东京明治学院和川端美术学校学习。1919年同朱耀翰等人创办朝鲜第一份文学杂志《创造》,形成了朝鲜
-
语义说明:形容非常焦急忧虑。 使用类别:用在「焦虑急躁」的表述上。 忧心如焚造句:01独生子突然得了重病,让这对父母忧心如焚。 02所有人都忧心如焚地等待着,希望能得到好消息。 03看到儿子病得如此严
-
《韩愈·原道》文章鉴赏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
小品文的危机 仿佛记得一两月之前,曾在一种日报上见到记载着一个人的死去的文章,说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以为此人一死,“小摆设”的收集者在中国怕要绝迹了。 但可惜我那时不很留
-
章衣萍是老书,旧书铺里偶遇的,北新书局民国十七年五月版《樱花集》。从前主人惜物,加有牛皮纸书衣。那么多年,书页消退成南瓜黄,一点火气也无,越翻越喜欢。封面落满片片樱花,清新秀雅,般配书中二十几篇章衣萍
-
诗描写了西湖的湖光山色和晴姿雨态,用概括性极强的语言写出西湖奇景,西子的比喻更是遗形取神,空灵通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