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百里(bǎilǐ)》姓起源
467 百里(bǎilǐ)
467 百里(bǎi lǐ)
【寻根溯源】
百里复姓源自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的子孙,周武王时被封于虞国。春秋时,虞仲有个后人叫奚,他在虞国任大夫。春秋时虞国被晋国所灭,虞大夫奚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后来虞大夫奚被赎往秦国,受封于百里邑,其子孙便以百里为氏。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陕西一带活动。汉代以后,在河南中南部形成郡姓望族,以新蔡郡(今河南新蔡)为郡望。当今在山西平陆有分布。
【名人荟萃】
百里奚:春秋时着名政治家。名奚,字井伯。也称百里傒、百里子,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孟明视之父。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也有人说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秦穆公时贤臣。
百里嵩:东汉徐州刺史。封丘人。相传,当时天旱,百里嵩行仗所过之处,便有雨水降下,号“刺史雨”。东汉末年,百里嵩曾任徐州刺史,为官清正廉洁,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在任时,有一年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就亲自下去查看各县旱情,特别是东海、金乡地处山区,旱情最重,百姓急切盼望刺史来解决。百里嵩得知后,便立即进山。传说,巡车所至,感天动地,立降大雨,旱情遂解。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刺史雨”。
-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上卢桥:在上饶境内。上片咏景抒情,下片兴叹说理;
-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
《百家姓.从》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从》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
-
这首诗抒写诗人出居庸关游宦的感受。诗劈头就自称“倦客”,说自己屡经漂泊而感到厌倦,为全诗定下基调。尽管自己已经很倦了,又要出关去做官,又要漂泊,又是在炎炎暑天。诗用一个“畏”字,与前面“倦”字相照应,
-
崔鸊,字长孺,清河东武城人也。鸊状貌伟丽,善于容止,少有名望,为当时所知。初为魏世宗挽郎①,释褐②太学博士。永安中,坐事免归乡里。 高祖于信都起义,鸊归焉。高祖见之,甚悦,以
-
清江引·失题 贯云石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去外。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贯云石:1286-1324,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齐,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人。
-
此诗描写初秋时的湖边美景及游赏观感,笔调轻松明快,辞意清新自然,读来使人心旷神怡,有身历其境之感。“秋郊纵步却骖驔,胜事能多许客参。”“骖”,本义为一车驾三马,这里泛指马拉的乘人之车。“”,有黄色脊毛
-
诗通过描写一位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寡妇饱受战乱赋役之苦,反映了唐末战乱频仍、赋税沉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民瘼的关心。"> 古诗《白居易·暮江吟》诗词注释与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①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 梅尧臣《田家语》古诗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作者满含同情纪录了田家的语言,是继杜甫、元结、白居易等诗人之后产生的深刻地揭示民生疾苦的诗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