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梁立基《希蒂·奴儿巴雅》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59:26阅读:748

作者: 梁立基

【作家简介】马拉·鲁斯里(1889—1968)是印度尼西亚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苏门答腊巴东市一封建贵族官僚家庭,早年在武吉丁宜师范学校念书,后入爪哇茂物兽医学校学习并于1915年毕业。他当过多年兽医,于1951年退休,在茂物度晚年,1968年在万隆逝世。20世纪20年代是印度尼西亚现代文学的初兴时期。这时,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民主运动正在风起云涌,而以反帝反封建为基本特征的印度尼西亚现代文学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从20年代起开始盛行的具有一定反封建倾向的所谓“图书编译局”新文学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学潮流之一。其作家都是受西式现代学校教育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他们的作品以反对传统习俗和强迫婚姻为基本主题,对封建保守势力进行鞭笞。最先发难者是麦拉里·西里格尔。他于1920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多灾多难》描写一对年轻恋人如何毁于封建包办婚姻。但这部小说缺乏叛逆精神,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只有马拉·鲁斯里的长篇小说《希蒂·奴儿巴雅》于1922年问世,才轰动了米南加保乃至整个印度尼西亚社会。据图书编译局的记载,这部长篇小说是当时最畅销的书,受到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但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严厉谴责,作者的父亲也写信责备和深表不满。从那以后马拉·鲁斯里再也没有踏进家乡的大门。《希蒂·奴儿巴雅》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马拉·鲁斯里并非职业作家,也许他经受不了来自家庭和保守势力的压力,这部小说之后再无新著问世。一直到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50年代,才有新作发表,即《拉·哈米》(1952)和《儿子与外甥》(1956)。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风格与《希蒂·奴儿巴雅》相似,缺乏新意,给人以昨日黄花之感,故无多大影响。但人们仍然承认,马拉·鲁斯里是印度尼西亚现代文学早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于1920年发表的《希蒂·奴儿巴雅》于1969年还获得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发的文学奖,可见其受到重视的程度。

【内容提要】希蒂·奴儿巴雅和萨姆素巴赫利从小青梅竹马,同窗共桌,长大后成为一对山盟海誓的恋人。萨姆素的父亲玛赫穆特是米南加保贵族官吏,巴东市的区长。奴儿巴雅的父亲苏莱曼是个老实商人,在巴东市经商。萨姆素要去雅加达求学,向奴儿巴雅告别。奴儿巴雅依依不舍地送走心上人,决定耐心地等待萨姆素学成回来娶她。玛赫穆特为了供儿子去雅加达上学需要一笔钱,另外,按米南加保母系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他还得负责外甥女的大笔嫁妆费。因此他不得不向巴东市的大财主拿督·墨灵吉借钱。墨灵吉是个十分狡黠狠毒的富商,早对奴儿巴雅垂涎三尺。他想方设法破坏苏莱曼的生意,使苏莱曼陷入困境而不得不向他借贷。借款到期后苏莱曼仍无力偿还。这时墨灵吉逼苏莱曼把女儿奴儿巴雅嫁给他,否则就要坐牢。奴儿巴雅为了救父亲,被迫嫁给了她十分厌恶的墨灵吉。这个消息传到萨姆素耳里,不啻青天霹雳,他趁学校放假,立即赶回巴东市。萨姆素与奴儿巴雅私下幽会,抱头痛哭。这事被墨灵吉发现,引起轩然大波。玛赫穆特认为儿子行为不端,竟敢与债主墨灵吉的妻子奴儿巴雅私下幽会,有辱于贵族门庭,于是把萨姆素驱逐家门,断绝父子关系。萨姆素决定抗争到底,与奴儿巴雅商量潜逃,他先回雅加达作准备。奴儿巴雅在父亲去世后决定解除婚约,逃离墨灵吉的魔掌去投奔萨姆素,但潜逃时不幸被墨灵吉派去跟踪的人发现。墨灵吉诬告奴儿巴雅卷财逃跑,把她从雅加达押回巴东。墨灵吉的指控查无实据,法院把奴儿巴雅释放了。但墨灵吉仍不放过她,派人装着卖糕点的小贩在她门前叫卖,在糕点里暗下毒药,奴儿巴雅吃后中毒身亡。奴儿巴雅的死使萨姆素痛不欲生,几次自杀都命不该绝,后来他失踪了。十年后,在巴东发生土著人的抗税暴动,为首的是墨灵吉。荷兰殖民政府慌忙从爪哇调来雇佣军进行镇压。雇佣军里有个骁勇无比的马斯中尉,作战时视死如归,但每次都能死里逃生,因此,屡建战功而不断受奖和晋升。这位马斯中尉在战场上遇上了墨灵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人进行决斗,墨灵吉被马斯中尉击毙,而马斯中尉也挨了墨灵吉一刀,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马斯中尉伤势严重,眼看将不久于人世。他要求见巴东市的区长玛赫穆特。他向玛赫穆特诉说自己的痛苦遭遇,说毕气绝而死。这时玛赫穆特区长才知道躺在他面前的正是被他撵走的逆子萨姆素,他感到无比痛心和悔恨……

【作品鉴赏】《希蒂·奴儿巴雅》是马拉·鲁斯里一举成名之作,被视为印度尼西亚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之所以能轰动文坛,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容贴近现实,反映了民族觉醒初期与新一代知识分子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重大社会问题,即反对封建传统和旧习俗对现代青年人的束缚,特别是反对封建家长制对子女的强迫包办婚姻,要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一是形式趋向现代化,作者摈弃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希卡雅特传奇小说的传统模式,仿效西方现代文学的体裁,首创印度尼西亚现代长篇小说的新式样,开一代新风。当然,作为首创的第一部新文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不免还残留着旧文学的许多痕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对于这一点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苛求,因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首创的第一部。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希蒂·奴儿巴雅》的出现并非偶然,应该把它看作是印度尼西亚殖民地社会迈入现代阶段的必然产物。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殖民地社会已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受西式教育的现代知识分子阶层已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大都出身于封建贵族和地主官僚家庭,受西方文化熏陶后,思想意识逐渐资产阶级化了,而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又给了他们以启迪,使他们萌发反封建的意识,要求个性解放。对他们来说,他们首先力求摆脱的是本民族的封建传统和旧习俗,特别是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对他们个人的束缚。因此,保守的老一代和革新的年青一代之间围绕这一问题发生的矛盾冲突和剧烈斗争便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之一。《希蒂·奴儿巴雅》的成功就在于它能透过社会的现实矛盾,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把这一时代主题生动地形象地展示出来。与《多灾多难》的主人公不同,萨姆素和奴儿巴雅是代表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在封建保守势力面前不再是逆来顺受和无所作为了。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封建传统的伦常宣战,不惜遭封建社会的谴责和迫害而毅然决然地去“私奔”。在当时,这一行为就已构成对封建传统的大逆不道,对封建礼教的公然亵渎。因此他们一被毒死,一被驱逐家门而最后也难逃一死,正是他们敢于向封建叛逆所付出的代价。这也正是他们反封建叛逆精神的主要表现。《希蒂·奴儿巴雅》之所以能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之所以遭到作者家族的非难就在于它是第一部表现这种反封建叛逆精神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仍不得不安排一个悲剧的结局,但那已不是消极的听天由命。奴儿巴雅之死应看作是她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结果,但她作为一个弱女子终究无力面对恶势力。那时的恶势力终究还是比较强大。萨姆素的死则另有含意,首先他是在决斗中把代表恶势力的墨灵吉打死之后才倒下去的。这意味着新一代知识分子已意识到自己有力量同封建旧势力进行较量,封建势力再也不是不可战胜的了。最后双方同归于尽,这应看作是一种暗喻,即当时封建保守与民主革新之间的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开始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这是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自己力量更具信心的表现。以上是这部小说在思想内容上最积极的一面,但在其另一面却又暴露了严重的缺陷。反帝和反封建是当时印度尼西亚民族觉醒的两个重要方面,反帝必须反封建,反封建必须与反帝相联系,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民族运动的历史潮流,然而,《希蒂·奴儿巴雅》却恰恰没有把反封建的斗争与反帝的斗争相联系,相反,却让主人公萨姆素假借荷兰殖民统治者的力量去实现他向封建恶势力复仇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小说的最大失误。正是因为小说没有把反封建斗争与反帝斗争联系在一起,把反封建斗争仅仅看作是为个人幸福的斗争,荷兰殖民政府的官方出版机构图书编译局才乐意予以大量出版发行,并使此类小说得以盛行于一时。因为在民族运动日益高涨的时候,它在客观上可以起到转移视线的作用。当然,这不是作者的创作本意,只应看作是作者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所使然。尽管有这方面的缺陷,应该说这部小说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米南加保封建社会的现实。作者显然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在两位主人公身上,仿佛是他自己的亲身遭遇。有人说这部小说写的就是作者自己,看来有一定的根据。马拉·鲁斯里在茂物兽医学校求学时,竟敢未经父母同意就与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婚,而他的父母本已准备好为他娶一位他所不认识的女人为媳妇。从此他便断绝了与家族的关系。从这点讲,作者本人就是封建社会的直接受害者,而他受到的西式教育更使他对封建的陈规陋习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这也正是《希蒂·奴儿巴雅》比《多灾多难》的反封建精神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和更具有真实感的原因所在。作为开印度尼西亚现代长篇小说之先河的《希蒂·奴儿巴雅》,在艺术上也有重大突破,它基本上走出了旧小说的窠臼。作者采用了现代小说的创作方法,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使每个出场人物都有一定的典型性,但仍有旧小说那种正反面人物过于黑白分明的毛病,不免还有些脸谱化。另外,作者还往往脱离了人物迫不及待地自己出来说话,向读者控诉或抨击封建社会的种种陈规陋习。这可以说是刚从旧向新过渡,所难以避免的缺陷。在语言风格方面,也可以看到旧的影响尚未退尽。作者使用的语言叫“高级马来语”,属“阳春白雪”的语言,与一般的大众语言有一定的差距,但为荷兰官方所承认和提倡。《希蒂·奴儿巴雅》的成功使这种“高级马来语”成为20年代占主流的文学语言,后来形成一种文风,叫“图书编译局语言风格”,对印度尼西亚现代文学和语言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词人姜白石

      词人姜白石 蒿庐师言:“词中之有白石,犹文中之有昌黎也。”宋翔凤言:“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我们看了这两段话,姑无 ">

    • 朝天子·访九皋使君·张可久

      朝天子·访九皋使君 张可久 槿篱。傍水。楼与青山对。 一庭香雪糁茶縻。松下溪童睡。 净地留题。柴门还闭。笼开鹤自飞。 看梅。未回。多管向西湖醉。 张可久:

    •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 如果包公在现代,麦当劳和KFC他会比较喜欢哪个?

      如果包公在现代,麦当劳和KFC他会比较喜欢哪个? 答案:KFC,因为他比较喜欢“开封菜”

    • 方苞《田间先生墓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①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曰:“闻君二子皆吾

    • 旧唐书的文言文习题

      旧唐书的文言文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l2题。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

    • 斩草除根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使用类别:用在「完全消灭」的表述上。 斩草除根造句:01这件事唯有彻底地斩草除根,才算治本。 02这次攻击一定要斩草除根,免得对方日后报复。 03他心中的惰性若无斩

    • 做梦梦见鬼,代表什么?是有什么暗示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死后会被称之为“鬼魂”或者是“鬼”。对于活着的人而言,鬼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他们可能害怕阳光,害怕朱砂,但是却不怕人。在一些鬼片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被鬼附身的人,这些人脸色苍白,行

    • 抒情诗

      抒情诗 该术语表示诗歌的一大类型,另外两大类型是叙事诗和戏剧诗。尽管人们对这种分类方式和二者的区别还有异议,但似乎

    • 《登高丘而望远》赏析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