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鉴赏
作者: 张俊山
乌尔法特
我走遍东西,踏遍各地,寻访了所有的人。
我寻遍了每一座城市,可是无论谁家也没有它的住址。
我所要的东西这儿找不到。可是那些想作高官的人却可以找到进身的阶梯。
想要得到新汽车的人已经坐上了汽车,想要发财的人的金钱已经把银行塞满了。
只有我的愿望未能实现。因为我所想要的东西的确很稀罕,可是我非常希望能得到它。
是呀,我需要的是新的思想和新的世界。
在这里,新的收音机、新电影、新手表、新装饰品,一样也不缺,可就是没有新的思想和新的主题。
在这里,诗人们吟出了许多诗,但却没有一点新的思想。
春天带给我们的依然是那些被我们看了多次、嗅了多次的花。
我们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总是翻来复去地诵着“花与夜莺》的主题(1),没有任何新的创造。
我们只是在旧的事物里搜罗新的主题。这不过是在老太婆脸上蒙一块新纱巾而已。
这里,母亲们带来了新生的儿子,可是头脑里却生不出新的思想。
这里,妇女们可以走出大门了,可是新的主题仍然不能从大脑里走出来。
这里,由于风俗习惯,姑娘在父亲家里成了老小姐之后才嫁出去(2)
这里,媒人们正在旧思想的家里进进出出,旧伦理比新思想更有市场。
这里,旧观念的老太婆的秋千上任意游荡,唱的仍然是老调。
这里,靠施舍过的活的人成了百万富翁,目不识丁的人当上了局长。
尽管妇女的威风已超过了丈夫,毛拉(3)已加入了酒徒的聚会,可是新思想和新主题却依然没有产生。
孩子们一生下地就象个老头子。他们睡的是旧时代的摇篮,听的是我们那古老的儿歌,看顾他们的又是老太婆。如果我们的青年再不刮净脸上的胡子,完全可以把他们称为老翁。
我们把新帽子戴上头顶,可是拒绝接受新思想;我们建造了新城市,可是住在那里的全是老头子,讲是全是老故事。
我们在老头们的集会上唱古老歌曲,还要这些老头子们跳起青年人的阿丹舞(4)。
我未能如愿以尝。我应该到别的地方去追求新的思想。
这种新思想与那些复古的人是不会在一起的。
如果一位八十岁的老翁刚娶亲,他还是个老翁。一个老人穿上件新衣,仍然是个老人。即使他从一个旧城迁新城,而那些旧家什也仍然跟着他一起。
他们的住房是新的,思想却是旧的。虽然住在崭新的房子里,但新的思想与主题仍然产生不出来。
(董振邦 译)
这是一篇悲慨之诗,也是一篇愤激之诗。诗人在自己的国家到处“寻访”,希望看到“新的思想和新的世界”,可是,“我所要的东西这儿找不到”,“我的愿望未能实现”,他感到深深的失望。伴随失望而来的是愤激:
我未能如愿以偿。我应该到别的地方去追求新的思想。
去国之意昭然分明,大概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一个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当其与生活的现实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这种决绝之想不可避免。这不应看作是对现实的逃避,实际是对“新的思想”追求的执着。由此可以看出,《新思想》是一篇抒情强烈的散文诗。
诗篇不仅在主体抒情方面具有震撼心灵的深沉力度,而且它所展示的一系列生活情景,也是对或一时代阿富汗社会现实的典型概括。在这个特定社会里,新的现代文明已经悄然萌芽,生活正在发生变化:不仅“新收音机、新电影、新手表、新装饰品,一样也不缺”,而且,“妇女们可以走出大门了”,“妇女的威风已经超过丈夫,毛拉已加入了酒徒的聚会”。这些说明,从物质文明到社会观念都在渐萌新质;然而,旧的社会肌体毕竟依然强大:不仅旧风俗、旧伦理还有广大市场,而且新的事物里也“没有新的思想和新的主题。”因此,既有的变化不过是“在老太婆脸上蒙一块新纱巾”,又如“八十多的老翁娶亲”,“他们的住房是新的,思想却是旧的。”这就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社会现实,它特有的保守和落后,在诗篇里得到了集中而形象的反映。真正的艺术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这个诗篇可以看出,诗人的眼光多么敏锐。
诗篇主要采用反讽手法,将现象的“新”和实质的“旧”组接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也更有力地表现了抒情主体的愤懑。这种反讽的建构方式,由于将互相对立的事实统一在关联紧密的语言单位里,生活的荒谬情景就显得触目惊心。这是悖论特有的诗情震撼力,它被诗人紧紧把握住了。同时,诗篇还大量使用排比句式,也增强了诗情的表现力。诗人不满,诗人悲愤,他那满腔抑郁和怨怼借着排炮般的反讽诗句倾泄而出,诗篇就不再是微弱的哀叹,而是有力的怒吼了。
-
【原题】:席上分韵送天觉使河东以登山临水送将归为韵分得临字
-
【注释】:小序里说的宁都(今属江西),为长卿客居之地。暖香诸院,包括“暖红 ”、暖春等,皆为妓院,在南丰 ,与宁都相距一百多公里。据其《蝶恋花》序谓:“宁都半岁归家,欲别去而意终不决”;结句云:“宦情
-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释】1 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 《宿甘露寺僧舍》赏析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
-
【注释】: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起笔“小雨初晴迴晚照 。”富于象征
-
《百家姓.逮》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逮》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位迹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有官员迹人,亦称
-
立秋前一日览镜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
-
梦见磨米,得此梦,乃是辛金之象征,财运颇多,事业顺利,得以贵人相助,财帛丰厚,凡事应明察秋毫,不可与他人间针锋相对,唯有细致做事,财运方可长久。如做此梦,梦之不顺,小人运多,财运难以提升,心中更有不安
-
这首诗作于诗人初次前往真州的船上。诗人着意描写长江江面上的秋天景色,目的是为了排遣自己贬谪路途中的失落感与孤独感。在首联和颔联中,作者写了“落日”、“雾霭”、“山峰”、“北斗星”等景象,体现了路途
-
黄稚荃《率诸幼稚溯江返蜀十四首(选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黄稚荃率诸幼稚溯江返蜀十四首(选一)序:七七事变后,八月日寇攻上海,轰炸南京。率诸幼稚溯江返蜀。殷忧侘傺,诗以志之。佳丽南朝地,偏安不可求。风掀黄海浪,兵逼白门秋。未觉还家乐,翻成避地忧。覆巢悲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