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鉴赏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迴晚照 。”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 。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 ,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 ,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 ,楼台本身与其倒影 ,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 。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 。”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 。“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过片“似此园林无限好 。”将上片作一绾结。园林如此富丽 ,春色复如此迷人,确乎可说无限之好。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就在这位驸马之府邸。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流落”二字,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所包蕴的无穷辛酸,又岂是“归来”二字所可去之以尽。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经此重谴,词人临老 ,妻子下世,园林纵好 ,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韵脚之“少”字,极含婉厚重,有千钩之力。词情至此,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更重要的,还在于以时间之绵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黄昏,极言其凄寂况味。更应添得朱颜老。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词情更为内向,悲感尤为深沉。园林依旧,朱颜已改,人生到此,复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皆可喜之景 ,亦皆可慰人心 。然而词人却只是“心情少 ”,无法摆脱悲哀。而写景设色愈富丽,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中间具一大跌宕、大顿挫,笔势变化有力 ,是此词又一特色 。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足可玩味。苏轼《与子由论书》诗云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正是具有东坡所论之一种特美。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侧身天地苦拘孪,姑射神人未可攀。云若无心常淡淡,川若不竞岂潺潺。驰怀敷水条山里,托意开元武德间。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
-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 小少年司马光很聪明,今天我们要再见识一下其他小少年的聪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 ——《世说新语》 孔
-
黄莺儿 【宋】柳永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
-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
-
语义说明:比喻恭敬谨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 使用类别:用在「克尽职守」的表述上。 鞠躬尽瘁造句:01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02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03他们鞠躬尽瘁
-
梦见死婴是什么意思梦见死婴,预示着近期会有些事情让你非常的痛苦,甚至让你防不胜防的发生,令你无法控制。官员梦见死婴,说明有邪门的事,不利于运气。情侣梦见死婴,暗示着你们最近会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商人梦
-
吴乙一作品远方,或伶仃岛远方是大海。是起伏的波涛是两张船票分别写着我和你的名字是一次又一次的眩晕与妥帖远方,远方是一座岛文天祥用七 ">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
-
【成语】百无聊赖 【释义】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形容非常无聊。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空虚无聊,没有依托。
-
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每一帝崩修实录则请前一朝之书出之以相对勘非是莫得见者人间所传止有太祖实录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学因以废失正德以后始有纂为一书附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