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斫树取果喻》译文赏析
斫树取果喻
【原文】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1],香而甜美。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坚,树已枯死,都无生理[2]。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如来法王有持戒树[3],能生胜果,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返毁其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1] 胜果:美好的果实。
[2] 生理:活下去的理由。
[3] 戒树:持戒功德利益甚多。此处以树比喻持戒生长功德。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棵好树,长得高大、树冠宽广,还经常结出香而甜美的果子来。当时有一个人来到国王居住的地方,国王对他说:“这棵树很快就要结出甜美的果了,你想吃吗?”那人回答说:“这棵树高大宽广,虽然想吃,可是怎么才能够摘得到呢?”国王听完就叫人把树砍倒,期望能摘到树上的果子。可是却一无所获,徒然地劳苦了一番。后来国王又想把树栽回去,可是树已枯死,没有再生的希望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如来法王持戒功德获得很多利益,希望能够修证出圆满的佛果,如果发出愿心,想要得到这果子,就应当持受戒律,修行种种功德。然而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反而破了戒。这正如那个砍了树还期望树木能够复活的人一样,什么都得不到。破戒的人,也常常是这样的结果。
【评析】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讲究方法的人,他们从来不顾因果相生的道理,最终不仅破坏了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还弄巧成拙,永远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故事中那个愚蠢的国王为了得到果子,居然想到砍树,很显然他未曾想过枯死的树木,哪里会有果实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此类情况。有些人就喜欢放纵自己,任意妄为,不考虑事情的后果,最终会因为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而抱憾终身。
故事征引
何不看远一点呢?
有一天,佛光禅师准备外出化缘。临走前他叮嘱弟子们,说:“你们要在我回来之前,每个人都做出一件劝募功德的事。”
傍晚时分,佛光禅师回来了,弟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向禅师报告自己劝募功德的成绩。
第一个弟子普道得意地说:“师父!今天有一位大施主,布施了一百两银子,他说我们可以拿这些银两兴建一座大雄宝殿。”
第二个弟子普德听了,也报告说道:“师父!今天城内的陈居士来拜望您,我带他巡游了各处的殿堂,他给我们奉献了全年的道粮!”
接着,寺中的香灯师、知客师等都向佛光禅师说明了信徒的喜金善心。轮流说完之后,弟子们都在等待佛光禅师的赞赏。
可是,佛光禅师的脸色却越来越差,停顿了好半天,这才皱起眉头开示弟子们说:“看来你们大家都很辛苦了,可惜你们化缘太多,自然就没有一点儿公德心了。”
大家听了很是不解,问道:“师父!为什么化缘越多反而越不好了呢?”
佛光禅师说道:“你们动脑筋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把现有的钱财都储存起来,然后给予信徒,信徒才能够富有起来,那样佛教也会跟着富有起来。”说到这儿,禅师看了看弟子们。
弟子们都略懂一二地点了点,佛光禅师又继续说道:“我们不可能经常去要求这个信徒捐献这个功德,要求那个信徒赞助那项佛事,这不成杀鸡取卵了吗,你们真的是太愚蠢了呀。假如有一天信徒们不胜负担了,那佛教还能指望谁来护法呢?”弟子们听了,一个个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养花如同育人
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来到寺庙的后花园散心,恰巧看到园头正在修剪花草,于是就停下脚步观看。他看见园头不是把繁茂的枝叶剪去,就是把花草连根拔起,然后再移植到另一盆中。他一会儿给枯枝浇水,一会儿又忙着松土施肥,看起来十分辛苦。
信徒不解其意,便走到跟前问他:“园头禅师,您为什么把好的枝叶都剪去了,现在却又给这些枯枝败叶浇水施肥呢?本来长势很好的花草,为什么非要把它移植到另一盆中?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
园头禅师回答道:“其实照顾花草,就如同育人。人要怎样教育,花草就需要怎样照顾。”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说:“花草树木,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园头禅师边抚弄花草,边解释说:“照顾花草,怎么不能够很人相比呢?你看。”说完,他拿起一株长得很好的花,示范道,“这株花看似枝叶繁茂,生长繁荣,但是他开的花太多,有一些开得不好,有一些样子也长得太杂乱了,所以我们要淘汰掉不好的花,就一定要去掉多余的枝蔓、摘除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这就如同让年轻人收敛嚣张的气焰,去掉他的恶习,使他走入正轨的道理一样。”
信徒敬佩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去管那些枯枝呢?那不是白费力气吗?”
禅师慈悲地说道:“其实那些枯枝看似已死,却蕴藏有无限生机。照顾得当,他们一样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不要把不良子弟都视为不可救药之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只要悉心照顾,教育得法,一定能够使其重生。”
说完,禅师又拿起一株花,移植到另一个盆中,解释道:“将花连根拔起的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的土壤,在把它放入肥沃的土壤中,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
接着,禅师又拿起锄头,说道:“至于我松动泥土,是因为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同那些身处逆境而有志向上的学生,为其提供一片土壤,就可能使其有机会茁壮成长!”
信徒听后非常欣喜地感叹道:“园头禅师,谢谢您的教诲,您让我明白了许多育人的道理!”
-
《相思令·吴山青》译文|注释|大意|赏析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①?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②未成。江边潮已平。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全文翻译赏析
[译文]长江水滚滚流向东方,千百年来杰出人物消逝,就象那一去不复返的波浪。 [出典]北宋苏轼《念奴娇》 注: 1、《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荆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
一、 语义说明: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待你。 使用类别:用在「自取其祸」的表述上。 出尔反尔造句:01你待父母不孝,当心出尔反尔,日后儿女也如此待你。 02今天这罪是你自惹的,出尔反尔,莫怪别人
-
【原题】: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边不遇以诗寄之
-
1.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2.节约就是大收成。 3.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5.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6.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
疑人窃履文言文的道理 疑人窃履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不要随便怀疑他人,要有真凭实据,指用人应充分信任,出自《历代寓言大观》。以下是疑人窃履文言文的道理,欢迎阅读。 原文
-
旧体诗、词大体上有齐言与长短句之别。但词中也有少数齐言者,这首词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间不免省略叙写与过渡的词语,出现若干空白。这就需要比勘揣摹,发挥联想,方能对词意有充分的体味。此词的题材是最常见
-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赏析【注释】:又作草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
-
中吕·红绣鞋(二首) 无名氏 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 雨声儿添凄惨,泪点儿助长吁。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 孤雁叫教人怎睡?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