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比,爱德华作品分析
【介绍】:
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1928年3月12日,阿尔比生于美国华盛顿。两周后,过继给剧院老板里德·阿尔比为养子,使他既有富裕的生活,又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1940年,他在中学时写了一部少年题材的剧本。1946年,阿尔比入三一大学,一年半后辍学。20岁时离家,做过缮写员、秘书、餐厅售货员等各种工作。同时坚持写作。1952年,阿尔比到意大利旅行,写了一部旅行小说。1958年后,阿尔比专门从事创作。60年代起,阿尔比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
阿尔比的剧作主要有《动物园的故事》*(1959)、《贝西·斯密斯之死》(1960)、《沙箱》(1960)、《美国之梦》(1961)、《谁怕维吉尼亚·伍尔芙?》(1962)、《悲惨的咖啡店》(歌剧,1963)、《小艾丽斯》(1964)、《微妙的平衡》(1966)、《匣子和毛泽东主席语录》(1968)、《一切都完了》(1971)、《海景》(1975)、《听着》(1976)、《记算着方法》(1977)、《洛莉塔》(1981)等。其中三幕剧《谁怕维吉尼亚·伍尔芙?》公认为作者的代表作。
阿尔比认为戏剧有两项义务,其中一项是要对人类状况作出某种说明,就必须变革社会。因此,他的戏剧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做了一定的背弃和否定。阿尔比曾说:“我还从社会的角度严厉批评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独幕剧《动物园的故事》就表现了社会中人与人的隔绝,人与社会的对立。《美国之梦》揭露的是美国社会道德的沦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自我陶醉的习气。目的的一方面,如阿尔比说:“当你剥人的皮肤,经过三层,剥到肌肉,直到骨头……到了骨头还没有彻底,骨子里还有东西,……骨髓……这就是你必须得到的。”(阿尔比《谁怕维吉尼亚·伍尔芙?》)透过这些障碍,去把人沟通起来。目的的另一方面,也正如阿尔比所说:“揭穿我们的社会怎样以赝品冒充真货,谴责自鸣得意、残酷无情和机能萎瘪,当众捅破关于我们国家里一切都美好无比的神话。”西方有的评论说阿尔比的作品“击中了美国乐观主义的要害”。
阿尔比变革前人所使用过的艺术形式,他用夸张的、扭曲的、漫画式的荒诞形式,采用象征、暗比、夸张的手法描写美国社会现实,辛辣地讽刺现代社会的非人性、家庭生活的崩溃、人的孤立无援、爱情的空虚等等。这与威廉斯真实地描摹截然不同。阿尔比认为“戏剧应该拨动人的心弦。”他的戏剧基本上有完整的结构,语言合乎逻辑,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这与尤金·尤内斯库和塞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稍有不同。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说:“继威廉斯和密勒之后,给人印象最深的较年轻的剧作家就是爱德华·阿尔比。他的戏接近于欧洲的‘荒诞派’;在他的戏中,可以看出贝克特*、吉尼特、尤内斯库*和迪伦马特*的模仿。”
-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但较之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的字面含义比较
-
梦见自己生了个儿子,梦境中出现漂亮的小孩,这在女性的梦中比较多见。一方面小孩子的出现,说明对孩子的关注、担心和期望,如自己的孩子照管不好,身体虚弱,在梦中反而梦见健康、活泼的小孩子,这是一种欲望在
-
【注释】 ①篆缕:香烟上升如线,又如篆字。金鼎:香炉。 ②糁(sǎn):飘散。 ③滞(tì):困扰;纠缠不清。 ④忺(xiān):高兴;适意;欲。 a评释b这是一首春闺怀
-
一、经 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代逐渐增加,至南宋变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
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黄生借书说 阅读《黄生借书说》,完成问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
-
我见到这块菜地的时候,茄子已成秋茄子相,个小如小笼包,不曾垂展如臂,色褐如淡墨痕,不曾老红似黑。秋天已来了好些时候了,我想延安将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坡,坡上黄土堆。不是。而是:宿雨朝来歇,空山秋
-
【原题】:次韵张太博得余所遗二程先生集辩二程戏邵子语
-
西方文学·海德格尔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早年在弗赖堡大学学习,1915年在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李凯尔特
-
兔和猫住在我们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伊的孩子们看的。这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烂熳来。但也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疑的
-
答 李 浣韦应物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天宝十载(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