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井上光晴作品分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48:36阅读:388
【生卒】:1926—

【介绍】:

日本战后派*小说家,生于中国旅顺,后回日本,做过工人、教师。战后受“否定天皇制”思想影响,加入日本共产党。根据自己在党内的亲身体验,写了小说《未写成的一章》(1950),描述了日本共产党内部的矛盾,表现了自己的苦恼和困惑,被做为反党作品受到批判,因此被开除出党。他本人拒绝开除处分。接着发表了揭示日本共产党内腐败现象的小说《生病的部位》(1951),受到更严厉的批判。朝鲜战争期间,他当工人时,写了反映战争中右翼体验的作品《沉重的S港》(1952)等。根据自己的煤矿工人体验写成《长靴岛》(1953),描写了朝鲜矿工的悲惨生活,毫不掩饰地揭露了日本社会底层残酷的阶级压迫。可以说是后来的成功作《地之群》*(1963)的前身。1953年离党。1955年,在日共六全协会上提出为他复党,他拒绝了。1956年到东京,与武井昭夫等人共同创刊《现代批评》杂志,发表了描写战争结束前后青年心情的《虚构的起重机》(1960),揭露了天皇制内部矛盾以及人与战争、与天皇制的矛盾。这期间,发表了描写朝鲜战争的《炸弹村》(1959)、掘露战争中敢死队员心情的《死者的时间》(1960)等作品。60年代以后,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活动。主编季刊杂志《边境》(1970年6月创刊),积极推进文学运动。1963年发表《地之群》之后,发表二部力作《荒废的夏天》(1962-1964)、《他乡之死》(1964-1965)。作品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挑起新战争犯罪性质。艺术手法上,受福克纳*影响,将过去和现在、内部时间和外部时间相重迭,用日本人心的战争,映现朝鲜战争。斯大林逝世后,写了批判斯大林的作品《黑森林》(1966)。以莫斯科为背景,描写了斯大林在世前后的社会状况。以后,井上光晴在创作上经常运用意识流*手法,如《眼睛的皮肤》(1966),用跳跃的、断续的场面和对话,写出人们摆脱了战后紧张状态后的颓废心情。这种手法在70年代后的,如《善良的叛逆者们》(1973)等作品中,表现得更加娴熟。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