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里的浪漫主义》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张克
在洞厅和洞厅之间,斜横着一条夹缝,——一道半掩的重门。
胖的过不去,较胖的也过不去。幸好,幸好,我们常在野外跑,多数是“排骨”体型。
十八公分——用头试试,小时候捉迷藏就有此经验,只要头能过去,就一定能过得了身。
多路并进,匍匐前进。天和地正在吻合,不,是我们充当电焊条,把天和地焊接在了一起。
也许是昨天多吃了几片肥肉,我的屁股超了厚,被夹在岩缝中间,进——退——两——难,艰难地爬过来三米,还有三米更加艰难。
夹住就让它夹住吧!干脆停下来镇定一下精神。“喂!谁有香烟?来一支,还有……火柴……”
于是岩缝里着我们这几个快乐的神仙。所有的电筒都关掉了,只有几点烟头火,忽闪着,忽闪着洞内无限的神秘……干脆连眼睛也闭上,如此安静,正好思考一点问题……
当烟头火几乎烧焦嘴皮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洞内的寂静:“喂!怎么样!屁股被夹扁没有?是否还能继续前进?”
我试着动弹一下,臀部果然有所松动,——“行”!我摸摸屁股又摸摸脑袋,在脑袋里还摸到一个严肃的问题:人本来就从历史的夹缝里艰难地爬过来的,屁股被夹扁一点那有什么要紧,只要思想不被夹扁就肯定会有活力!
一九八四年六月探新寨洞后
积极的浪漫主义与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脉息相通。人在生活实践中往往会遭遇来自自然的和社会的艰难险阻,这就需要有筑基于理想础石上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支撑,去克服困难,开辟新的生活天地。
这篇以“浪漫主义”命题的散文诗就是表现岩溶地质工作者的乐观生活态度的。作者以诙谐的语言描述了探察岩洞时的一场不无尴尬的遭遇,笔触生动,情趣盎然,把本来是工作中的困难描绘得轻松而幽默,其精神状态令人肃然起敬。
你看,一道岩缝形成“半掩的重门”,“胖的过不去,较胖的也过不去。幸好,幸好,我们常在野外跑,多数是‘排骨’体型。“寥寥数语,写出了地质工作者平时工作的特点、生活的艰苦,以及眼前的困难,无数艰辛在这含着庆幸的口吻里都化为淡烟一缕,轻轻飘过,该是何等阔大的胸襟!写到身体被夹在岩缝中间,说那“也许是昨天多吃了几片肥肉,我的屁股超了厚”。是自嘲却没有丝毫自卑,全然一派乐观气质!面对这般情景,你反倒觉得困难成了被调侃的对象,在地质工作者的坦然谈笑间,它们必定被战而胜之的。接着一个夹缝中抽烟小憩的细节绘形绘声,主人公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这是动人的场景,因为它洋溢着不同凡庸的精神力量,微妙微肖地传达出地质工作者藐视困难的精神风貌。
篇末依然保持诙谐的笔调,然而却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全篇的思想于此获得升华。“人本来就是从历史的夹缝里艰难地爬过来的,屁股被夹扁一点那有什么要紧,只要思想不被夹扁就肯定会有活力!”这警策之论来自主人公们一次小小的工作体验,但是它的哲理内涵却融括了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人类要进步,最“要紧”的,不正是要保持思想的健全,从而永远保有旺盛的活力吗?
这“夹缝里的浪漫主义”不只是地质工作者的精神雕塑,它更是轰鸣于人类生命历程中的警钟。作品读来具有轻松的诙谐,细细品味,却有凝重的深沉。
-
齐物论 《庄子》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ldqu
-
梦见阴间是什么意思梦见阴间,有时表示了心中的绝望情绪,也可能表示你将抛弃自己不好的一面,或象征埋在记忆深处的某些东西。梦见在阴间遇到一个已死去的亲友,可能近期有事让你回想起了他,或者象征某种旧日情感或
-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
-
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首联“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
-
《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齐宣王问曰①:“齐桓晋文之事②,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
-
作此词时已是中年,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感受在前途渺茫时显得尤为强烈。虽在京华冠盖之地,却是江湖落魄之身;词人对屈原的追思就蕴涵了更深一层的悲剧意识。"> 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
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
-
陈韡(wěi),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韡谓:“山东、河北遗民,宜使归耕其土,给耕牛农具。然后括淮甸闲田,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征之
-
游万柳堂记文言文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
-
【原题】:樊丈子思以阳兄弟三年端居招饮山房为破愁寂赋诗以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