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鉴赏
作者: 刘文田
李耕
我的忠诚的同甘共苦的旅伴。
曾相携着涉过湍急的水,曾搀扶着攀过险峻的山,曾偎依着在寒夜的爝火边默默地遥望远天黎明时的一抹晨曦。我们曾嚼着苦的叶,喝着苦的汁,祈求着降下满天甜雨。
我的终身的任劳任怨的旅伴。
今天,我们仍相携、相扶、相偎。走吧!向前走吧!在通向光明的并不平坦的山道上。
走吧!向前走吧!
我们的坟墓,不在爱情的泉边,而在最后一个战斗的脚印里。
——它,从不因穷困而嫌弃过我。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立意高深的散文诗。
作品的本意是要突出“我”怎样对信念坚定不移,以及“我”在信念的激励和鼓舞下,怎样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地开辟着自己的战斗的生活道路。并进而揭示了信念是一个人的一切行动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的真理。
然而,作者并不由此着墨,直接从正面切入题旨,而是借用拟人手法,首先把抽象的信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把它比做“我”的理想的旅伴,极力赞美和突出它对“我”的忠诚,从而展示了这个旅伴的不凡的战斗品格。它对“我”既能长期同甘共苦,又能始终任劳任怨。在过去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它同“我”相携、相扶、相偎,怀着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理想,渡过了重重难关,战胜了层层艰险;在今天,它仍然同“我”相携、相扶、相偎,再接再励,继续前进“在通向光明的并不平坦的山道上”。在这里,一个理想旅伴的形象,兀然屹立在我们的眼前。
显而易见,作者的主要笔墨是集中用来塑造这个理想旅伴的形象。但是,作者明着写的是这个旅伴,暗中表现和突出的却是“我”。因为,这个旅伴的美好品格,完全是从“我”的具体感受中显露出来的,“我”对它愈取赞美和歌颂,就愈表明“我”对信念的情笃意深。作者就这样从侧面烘托中,巧妙地表现了“我”对信念的高度崇奉,及其为着信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高贵品格。“我”的形象与旅伴的形象之间,相互映照,相互衬垫,具有“烘云托月”之妙。
-
文言文朗读的指导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文言课文要“能顺畅的朗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加强文言文朗读的指导与测试,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
-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
-
白雁落网文言文翻译 太湖边上聚集着一群白雁,每当夜幕降临,它们就找一块安全的地方集中过夜。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雁落网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
文言文翻译《狼》 ①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
-
【气势汹汹解释】形容样子和来势十分凶猛。汹汹:大水流动的声音,比喻声势很大。 【气势汹汹例句】 ①气势汹汹的狼群,一步一步地向那瘦弱的小羊逼近。 ②不一会儿,几个敌人气势汹汹地来到刘胡
-
孔子语录大全(带注释)之六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孔子语录:瞻之
-
语义说明:比喻奸臣盗弄政权,颠倒是非,欺上瞒下。 使用类别:用在「弄权乱政」的表述上。 移天易日造句:01他的权势极大,足以移天易日,因此政坛上无人敢和他作对。 02这位军事强人先是指鹿为马,移天易日
-
诸君简画记答案毛先舒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为诸君君简。君简少
-
全体承当全体是 石溪心月[1] 自家冷暖自家知,祖意西来更问谁? 全体承当全体是,须弥顶上戴须弥。 《续指月录》卷五页一 "> 诗词朗诵的基础技巧
学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