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克洛德作品分析
【介绍】:
法国著名小说家,新小说派重要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生于前法属殖民地马达加斯加的塔那那利佛。父亲是殖民地一名军官,在一次大战初阵亡。母亲带他返回故乡佩皮尼昂。西蒙在那儿念小学,后到巴黎念中学。毕业后到英国的牛津、剑桥学习,又拜师立体派画师安德烈·洛特学画,后曾漫游法国、俄国、希腊、意大利。1936年他目睹了西班牙内战。1939年二次大战爆发时在骑兵团服役。1940年5月在比利时马斯河地区作战时被俘,不久即从战俘营中逃出,回国参加抵抗运动。战后在家乡经营葡萄种植园,直至60年代初。1945年开始创作小说,1960年发表《佛兰德公路》成名后,迁居巴黎。1961年获“快报”奖。1967年获梅迪西斯奖。1973年他获得东安格利亚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85年以“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诗人与画家的想象力”获诺贝尔文学奖。
西蒙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大约是在50年代中期以前,作者在小说的形式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新小说派特征并不是十分显著。作品有:《作弊者》(1945)、《钢丝绳》(1947)、《格利佛》(1952)、《春天的加冕》(1954)。第二个阶段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作品有:《风》(1957)、《草》*(1958)、《佛兰德公路》(1960)、《豪华旅馆》(1962)。第三个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作品有:《历史》(1967)、《法萨卢斯战役》(1969)、《双目失明的俄利翁》(1970)、《导体》(1971)、《三折画》(1973)、《经一事长一智》(1975)、《农事诗》(1981)、《蓓蕾妮丝的秀发》(1984)、《信息补足》(创作中)。共17部小说。
西蒙把绘画艺术运用于他的小说创作之中,使文学与绘画艺术产生共时性和多面性,历史、现实、回忆、梦境、想象、幻觉同时展现,使得他的小说色彩浓郁、层次繁多、变化繁复。他的小说关于物的描写极为显著,似给读者开份物的清单一般,使人退居次要位置,完全变成为物的点缀或陪衬,毫无性格特征。他的小说重现象不重情节,时间、空间、人物、事件,都不连贯,用语亦闪烁其词,隐隐约约,颇似印象派的画,朦朦胧胧,往往可使人有多种理解。作者喜用冗长句子,每每一句话就能占一两页纸。有时还不用标点符号,很多形容词或分词堆砌在一起,不顾词法和句法规则,语言支离破碎,不易卒读。
-
此篇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写春愁春感,写其春晓护眠,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春晨,窗外屋檐滴水的声音将她唤醒。一“惊”分明写出了女主人公些微娇嗔恼怒之意,分明睡得香甜,不料漏声扰人清梦,合是
-
侯延广,平遥人。父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仁矩在雄州日,方饮宴,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延广持首级以献,仁
-
郭氏之墟 【原文】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③?”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文
-
【量力而行解释】根据自己的能力的大小去做能够做的事。量:估计,衡量。 【量力而行造句】 ①加班工作以自愿为原则,每个人应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家庭情况决定。 ②希望大家都来支援希望
-
八六子①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②,萋萋刬尽还生③。念柳外青骢别后④,水边红袂分时⑤,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⑦。怎奈向⑧、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
-
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
-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你)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
作品:风赋 简介本篇选自《文选》。作者宋玉是稍后于屈原的楚国辞赋家,其生平不详,《汉书》和《隋书》所录作品颇多亡佚
-
词类 ——几处诗意,几处梦: 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眼波才动被人猜。 4.枕上诗书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