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庞统》品评
庞统出场不是很多,却都是节骨眼儿的地方,要劲儿啊!先是给曹操献连环计,曹操当然知道庞统的名气,大概也是仰慕已久,是庞统的“粉丝”。庞统一说,他就真相信了:“行啊,庞先生,我听您的。”就把所有的战船都锁在一起了。得,就等着周瑜来放火了。庞先生这就把曹操给狠狠地坑了一下,为赤壁大战打下了胜利的基础。中国戏剧中反映赤壁大战的不少,可是庞统的戏少,有名的京剧群英会也没有庞统的戏。小时候看过一出皮影戏,是专门写庞统先生的。记得里边有这样的唱词:“论计谋我庞统是天下第一,小曹操怎能放在我的眼里。入曹营先用上连环之计,用此计帮一帮那小周瑜。”然后就给徐庶出主意,告诉他如何躲开这一场劫难:“小徐庶且听我把话说明,找差事赶紧走溜之大吉。转眼间曹孟德就要兵败如山,你先抽身而退把性命保全。”听听,这是个聪明人啊,也是一个狂妄的人啊。曹操、徐庶、周瑜在他眼里一律称作“小”,就是小儿科的意思吧。
庞统牛啊。此时他年纪并不大,也就是二十多岁,正是一个阳光热血青年,满肚子文化知识,又有献连环计的英雄业绩。按说,这样又聪明又年轻又能干的人物是应该受到东吴重用的,可实际情况出人意料。
为什么?庞统有才是有才,可是长相不行,按书中描写,庞先生相貌丑陋,个头小、皮肤黑,估计也是小鼻子小眼儿。用女人找对象的理论衡量,这等模样的男人实在拿不出手去。中国人自古就嚷嚷,人不可貌相。为什么总嚷嚷这句话?就是因为以貌取人的事情太多了。庞统先生要是赶上现在的年代就能得意了,现在是丑星吃香啊。你往舞台上看,你打开电视看,男人真是长得越丑越吃香,什么秃头啊,什么小眼儿啊,什么歪瓜裂枣啊,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啊,又唱又跳又胡闹,出场费还是天价。当代的老百姓还就是爱这一口儿。你长得漂亮还不行呢,人们现在不喜欢小白脸儿。人们还有理呢,叫做审美疲劳。那咱们就审丑吧,什么难看看什么——演员越丑越有人缘;什么难听听什么——什么破锣嗓子都被称为有个性。中国人真是吃细粮吃顶了?见过一幅漫画,猪八戒绝食,大米饭?不想吃!白面馒头?不想吃!厨子不耐烦了,气呼呼地问猪八戒想吃什么,猪八戒羞答答地回答:想吃窝头。现在的人们可真是的,好吃的不好吃了,好看的不好看了。山不是山了,水不是水了。可三国那时代不行,小白脸儿吃香啊,庞先生真是生不逢时啊。
鲁肃先生不俗气,他没有以貌取人,他领教了庞先生的才华之后,满腔热情地把庞先生作为重点人才推荐给了领导人孙权:“孙老板啊,你可得留下庞先生啊,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您也别管庞先生有没有文凭,人家可是有水平啊。”孙权还真让鲁肃给说动了:“老鲁啊,你说的这个人我听说过,都说这人有才,行了,先把他找来,见面谈谈吧。”可是一见面坏醋了,孙权看不上庞统,面试都没有过关。什么理由?他嫌庞统长得不好看。“鲁肃啊,你推荐的这叫什么人啊,你还说他有水平,瞧他长得这模样啊,长得也太没水平了。长成这模样也好意思出门上街乱逛?老鲁啊,你推荐的这人不行啊,我这里不能用这样的人,有损我老孙的企业形象嘛。”读到这里,真是奇怪,你孙老板是找小蜜啊还是找对象啊?你管人家什么长相啊?这一来弄得鲁肃老大没面子了,大窝脖。可是他说了不算,他也得听孙书记的啊。
这事儿要是换上周瑜,庞统先生可就有性命之虞喽,你孙老板不用,就得杀了,不能让敌人去用呀。鲁肃没有小周那么小心眼儿,他尴尬地说:“庞先生,孙先生这儿呢就算了,也许孙先生有难处,不好安排您。这样吧,您去刘备先生那里去试试吧。刘老板那里也招工呢,您可是个高级人才呀,到刘氏公司去,各方面的待遇肯定也不会错了,我再给您写封推荐信。”写到这里,真感慨鲁肃先生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伯乐啊。自己不能用的人才,竟能推荐到敌人那一方去。按照阶级斗争的观点,鲁肃真是有立场问题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你这不是助长敌人的力量吗?你可是真应该杀头了。可是如果按照经济一体化的原则,鲁肃先生倒是没有错,人类资源共享嘛。
咱们先不提鲁肃,接着说庞统。
庞统就臊答答地从孙权那里出来了,揣着鲁肃的介绍信跑到刘备那里找工作。这之前,诸葛亮也已经给庞统写了推荐信,他也揣在兜儿里呢。可是庞统没想到,读者也没想到,这位刘皇叔也有以貌取人的毛病(这是人类的通病吧),一上来也面试了庞统一把,也是一百个看不上,一向和气宽厚的刘书记,这次怎么了?竟跟孙权一样,也是以貌取人,嫌庞统长得难看。好在刘备还不像孙权那样搞关门主义,看不上归看不上,他倒是挺客气,把庞统留下了。大概意思是:“哎呀,您庞先生大老远来了,也不容易,我总得给您个事由吧。”他把庞先生派到县里边当县长了。仅此一点,刘备就比现在一般的企业老板强许多,第一眼看不上,就赶紧让你走人,多待一分钟他也不乐意,怕着上“非典”似的,其实,你再仔细考察考察,或许人家真是个人才呢。现在的老板都牛啊,跟孙权似的。刘备不这样儿,我看不上你是看不上你,可你终归是一个人才嘛,也算是社会上的一个名人吧,我至少给你找个饭辙啊,至少我也给了你一个县长当啊。可庞统还不知足呢,这距离他的期望值太远了,他满心不快地去上任了。
等于说庞统在孙权那里碰了个硬钉子,在刘备这里碰了个软钉子。
读《三国演义》到这里,谈歌有些不大相信了,刘备看不上庞统,就是因为庞统长得难看?这就不对了,刘备对庞士元先生可是仰慕已久啊。当年三顾诸葛亮之前,也是满世界疯了似的找庞先生啊,哪怕是有人提供庞先生线索的,刘备也有奖金的。跟当代那些疯狂的超级追星族没什么区别,大概做梦都想让庞先生签个字什么的。怎么?这一见面就嫌人家不好看了?你刘备也不是找女秘书,也不是给你闺女找对象,至于吗?按照刘备的性格,这都不对。如果往深里猜,刘备是动了心思了,他应该是怕诸葛亮不高兴,他现在还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意见呢。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你庞先生跟诸葛亮有没有什么过节啊?你们知识分子之间最爱闹意见了,你们别再有什么很深的个人成见吧?你这就来我的公司上班,诸葛亮先生能同意吗?如果诸葛亮不同意,再闹开了情绪,一扔挑子,我这里的工作还干不干了我老刘的买卖还开不开了?你老先生先找个地方凉快凉快去吧。诸葛亮先生现在外地出差,等他回来,我跟他商量商量再说吧。
这应该是刘备的真实心思。怎么说刘老板能当一把手呢?精啊!
其实庞统也是玩票,他兜儿里就装着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呢,他就是不掏出来,似乎就要凭着自己的真本事试试。这里边也就有了问题,庞统这事儿办得显着挺虚荣。既然有诸葛亮和鲁肃的亲笔信,你干吗不掏出来呢?要不你就别让鲁肃和诸葛亮写推荐信啊。你长相不好,这你应该自己知道啊,如果没有朋友的热情介绍和推荐,哪个企业的大老板能上来就了解你呢?你长成这样,把你放在公司企业里,你出来进去的,也的确影响企业形象嘛。如果你是有脸面的朋友介绍来的,那可就不一样了。可这庞统有点儿小脾气,使小性子,你刘老板不是不了解我吗,好,咱们走着瞧,我非干出个样子来让你看看。
说好听点儿,庞统这人要强;说难听点,这也是知识分子的臭毛病,放不下身段,叫劲呢!
下面的戏挺有意思。诸葛亮办差回来了,一回来就问刘备:“刘老板啊,新来的庞统先生干什么呢?”诸葛亮满以为刘备不得给庞统一个重要差事啊。刘备挺不好意思了:“啧啧!这事儿闹的,真对不住您啊,我把庞先生放下边去了。”刘备其实很聪明,这个人情我怎么也得卖给你诸葛亮。你说用姓庞的,咱就用他;你说不用,咱就不用。诸葛亮多明白啊,他当然知道这是大老板卖人情给他:“哎呀,刘老板啊,老庞可是个人才啊,您怎么能让他当个小小的县长呢?行了,快点把老庞接回来吧。”
这出戏还没完呢。话分两头儿,这边诸葛亮跟刘备商量怎么安排庞先生的工作呢,那边张飞正在下边视察工作,老张就视察到了庞统的县里。这个庞统县长刚刚多喝了几杯,正躺着睡大觉呢,按书中所讲,即“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就是说庞县长不理政务,不作为,什么也不管,公务一大堆,都耽误着呢。看吧,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出来了不是,你刘备不是不重用我吗?我还不给你好好干呢,县里工作一大堆,都扔在一边了。张飞多负责任啊,这可是我大哥的生意啊,你小子敢给耽搁了,得,张老三发火了。其实,庞统就等着你发火呢,来啊,看看我的真本事。当场处理公务,一会儿的功夫,三下五除二,齐了。调头问张飞:“老张,你看我怎么样?还有什么事儿耽误了?”张三爷服了,“嘿嘿,老庞,你行啊,人才啊,怎么我大哥就让你当个小县长呢?不行,这事儿我得跟我大哥说说。”这也应该是在庞统的策划之内,张飞成了见证人。这一个情节读起来好看有趣,可细分析起来有点儿悬乎,庞统有作秀的味道。想啊,一会儿的功夫就把积案都处理了?这里边的事儿你庞统一件一件地都调查过了吗?这样匆匆忙忙处理,保不齐就有冤假错案。可是庞县长就管不了许多了,反正我处理完了。
这出戏也就唱完了。张飞赶紧着把庞先生带回去,肯定进门就嚷嚷:“大哥啊,这庞先生怎么当了个小县长呢?这可是大人才啊,得重用啊。”刘备忙着赔情:“真是对不起了,庞先生,我这个人眼拙,老粗,没文化,不认识人才(当年满世界找庞统的事儿肯定不承认了),您就多包涵吧。”诸葛亮也赔礼啊:“老庞啊,你看这事儿弄的,正赶上我不在家,这些日子委屈你了。”接下来就是摆上一桌子,好酒好菜端上来,给庞先生正式接风洗尘。这面子算是给足了,庞统心里肯定美得不行,刘老板不错嘛。其实,他就钻了刘备给他下的套儿。你知识分子不就是要面子吗?给你!给足了你!你出死力气干活吧。
刘备给庞统封的职务,副军师,在诸葛亮之下,这叫水大漫不过船去。你凤雏先生再能干,可你也是后来的嘛。如果把刘备跟诸葛亮比做夫妻关系,你庞士元就是个二姨太太,你不能超过诸葛军师啊(大概工资也跟诸葛亮有差距,至少年底奖金不一样。当然,刘备年底偷着给你塞红包,那是另说)。刘备再宠爱你,可也得大老婆当家作主。其实,刘备心里也知道庞士元能干,否则,他进军成都也不会让庞统跟着。但是,谁让你老庞来得晚呢?先来后到,自古通例。好在庞统挺乐意,这事儿也就摆平了。刘备聪明,他这样安排,应该说是煞费苦心,有一个让知识分子团结的策略冋题。
庞统给刘备的确出了不少好主意,可惜刘备都没有用。比如设宴杀刘璋,刘备下不了手。其实刘备这是作秀,你心眼儿软,你干吗夺人家的地盘啊。眼看着快打到成都了,诸葛亮也忙着写来信,让刘备悠着点,或许庞统太想表现自己了,急功近利,不顾危险,催着刘备出兵进攻,在落凤坡毙命,时年三十一岁。年纪轻轻的,可惜了。谈歌猜测,这是老庞心眼儿太小了,他是急于建功立业,你们不是都认为我来得晚,工龄短吗?好,我干点儿实事,让你们看看,我得超过诸葛亮。诸葛亮来信让他们稳着点儿,老庞却猜想是诸葛亮忌妒他,所以才冒险进军,就有了落凤坡这一个死劫。
不妨妄猜一下,如果庞统不死,把这个副军师当到底,一直等到刘备死之后,庞统跟诸葛亮在一朝共事,这两个人能不能尿到一个壶里,还真是个事儿。就冲庞统总是猜测诸葛亮的情节,两个人一起共事,打不打架,还真悬。善良的人们总是理想化,比如,对两个能干的人物在一起,多是猜测他们如何取长补短,如何精诚团结,很少去想他们互相猜忌,互相倾轧,互相陷害。这种事情,中国历来不少,外国也同样,人嘛,这似乎是一个弱点。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孙膑与庞涓,李斯与韩非子,本来是同学,有什么比同学更亲切的呢。如果两个人不在一起,大概是好得不行,提起对方,自己也光荣,那是我同学嘛。可是放在一起呢?就闹事儿,还闹出凶杀案来。这庞统啊,或许真的是死早了,如果晚些时候再去世,他与诸葛亮不定闹出什么新鲜事儿来呢。
不妨再举一个当代的例子,谈歌认识的一个作家,姑且叫他张三吧,是一个当领导干部的,当然有些权力,对外省的一个名叫李四的作家比较认可。二人偶然一次交往了,张三是个热心肠,得知李四在原来的单位处境不好,便极力向自己的上级力荐,把李四调了过来,安排了职务,还给了住房。按说,这件事儿对李四来讲,就是天大的恩情了吧。李四呢,肯定得感谢吧?谁能想到,他调来之后,没过多久就使用阴谋手段把张三修理下去了,以至于最后张三都没有了立足之地。这件事,许多作家都知道,人们除了骂张三目光短浅,不识好赖人,我们对李四还能讲什么呢?实在不好讲什么,他或许是李斯或许是庞涓这样的人物。那天谈歌见了张三,劝他想开点儿,他无奈地朝谈歌苦笑:“想不开又能怎么样?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个教训吧。”
写到这里,谈歌想起了知识分子常常窝里斗的毛病,谈歌心里微微有了些冷意。
-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
-
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
-
作者: 李志慧 【本书体例】 "> 重读三国,蜀汉为何在两个月内就亡国?
诸葛亮七年内五次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基本停止大规模战争,休士养民。不过,姜维掌权后,又开始大举北伐。 蒋琬(?-246年) 姜维主动伐魏共有十一次之多。其中大胜一次,小胜
-
题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题画二则 (一)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
-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举廉吏第一,根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涟偕诸给事、御史走渴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
-
这首诗是范梈寓居卢师山(今北京市卢沟桥西北)东谷怀念大都友人之作。诗中表现了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情,即诗人一方面不合流俗,避世隐居;一方面又眷念亲故,未能忘情。这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通过诗人灵活的诗笔,在
-
团扇郎(六首选一)【南朝】乐府民歌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①。动摇郎玉手②,因风托方便③。注:①白:洁白。②动摇:摇动。③方便:喻可 "> 司马氏统一中国的原因分析:孙刘曹后继无人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
-
中考必背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们考试的时候会有的,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中考必背文言文,请看: 中考必背文言文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