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诗歌
白俄罗斯诗歌
白俄罗斯人是居住在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明斯克、霍梅尔和格罗德诺附近的东部斯拉夫人。他们很早就皈依了基督教并深受乌克兰基辅文化的影响。13世纪前半叶,鞑靼人摧毁了基辅罗斯国;白俄罗斯的领土同立陶宛合并。当时的立陶宛文化落后,便采用白俄罗斯语作为其官方语言。实际上那时白俄罗斯语是一种由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教会斯拉夫语融合而成的语言,所有的东部斯拉夫人都认为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作品是本民族文学的一部分。
1569年立陶宛和波兰组成联邦,白俄罗斯上层阶级几乎都波兰化了,并皈依了天主教。但农民们却依然信奉东正教,而且保留了俄罗斯语言和丰富的民歌。白俄罗斯书面文学最早的著作是《立陶宛编年史》(1380—1466)、《阿夫拉姆卡编年史》(1495)、弗·斯科林纳博士(约1490—1541)翻译的《圣经》(1517,布拉格版)以及A·里姆莎(16世纪)的《诗集》。这些作品均用融有白俄罗斯语的教会斯拉夫语写成。波兰耶稣教会教士也曾用融合有波兰语成分的白俄罗斯语,创作了学院戏剧作品中的幕间诗剧(16世纪)。
1795年俄罗斯兼并了白俄罗斯的所有领土。不久之后,弗·罗文斯基模仿史诗《埃涅阿斯纪》的滑稽诗作,以及无名氏所作的嘲弄农奴制度的滑稽叙事诗《塔拉斯在帕尔纳索斯山上》出版,白俄罗斯迎来现代诗歌时期。一些开明的地主为民族觉醒做出了贡献。教育诗人雅·恰乔特(1797—1847)和诗人兼戏剧家弗·杜宁—马尔青凯维奇(1807—1884)创作了一些善待农奴的仁慈地主的浪漫主义典型形象。此类诗歌有:《哈庞》 (1854)、《晚会》(1855)和《肖罗沃的收获节》(1857)等。1874年,伊·诺索维奇编辑并出版了《白俄罗斯诗歌集》。这本书汇集了描写农民生活及民间传说的诗歌。
这一时期最杰出的白俄罗斯诗人是农家出身的弗·鲍古舍维奇(1840—1900)。他的《白俄罗斯牧笛》(1891)和《白俄罗斯弦音》(1894)创立了真正的现实主义民族诗歌,赞美了白俄罗斯同胞的尊严,呼吁他们为争取美好自由的生活而斗争。他的诗作在俄罗斯遭到沙皇政府的禁止,后来历经重重困难曲折才传回到诗人自己的家乡。扬卡·鲁钦纳(1851—1897)和革命家、女诗人乔特卡(1876—1916)等也创作了类似的现实主义作品,如诗集《自由的洗礼》(1906)和《白俄罗斯的琴》(1906)。
1905年革命以后,沙皇政府1863年颁布的不准使用白俄罗斯语写作的禁令才被解除。第一个白俄罗斯文学期刊《我们的田野》于1906年开始在维尔纳发行,它标志着白俄罗斯文艺复兴的开端。年轻诗人纷纷为之撰稿。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下,一个独立的白俄罗斯共和国终于在1918年2月25日宣告成立。
新时期的白俄罗斯诗坛人才济济,其中极具天赋的马克西姆·鲍格丹诺维奇(1891—1917)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主义倾向的象征主义者。他在诗集《花环》(1912)中讴歌了白俄罗斯大自然的富饶和美丽,并为迎接一个无比光明的新时代而欢呼。
在为《我们的田野》撰稿的诗人之中,出现了白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和精神领袖扬卡·库帕拉(1882—1942)。他在《笛子》(1908)、《永存的歌曲》(1910)和《坟上的梦》(1910)等抒情诗和社会诗中,捍卫了农民的人格尊严和“要求把自己当作人对待”的愿望。他和柯拉斯都曾受到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赞赏和鼓励。嗣后,库帕拉写下了他的一系列佳作,主要有《沿着人生的道路》(1913)、《遗产》《在涅曼河上》《覆巢》(1919)等。1922年,库帕拉又创作了一部精美的喜剧《本国人》和诗歌《面向未来》。20世纪30年代,库帕拉发表了许多歌颂共产党和苏维埃的诗作,如《在阿雷萨河上》(1933)、《巴里索》(1934)、《建设之歌》(1936)、《致装饰一新的白俄罗斯》(1937)。他还写了一首赞颂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的诗歌《塔拉斯之歌》,并用民歌体创作了一些短诗,如《拉文尼卡》《图罗卡》《阿列西亚》和《亚麻》。希特勒入侵期间,他创作了《致白俄罗斯的游击队员们》《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将重获自由》等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他还创作了颂扬劳动的诗篇《让劳动专政》,诗中说要用劳动摧毁旧时代的宫殿,“建设一种童话故事中的生活,一种延续千秋万代的生活”。
雅库布·柯拉斯(1882—1956)是白俄罗斯第二位伟大诗人。他在第一部抒情诗歌集《哀歌》(1910)中,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才和高度的责任感。他的作品有《工作》(1917)、《家乡的画卷》(1921)和《反响》等。柯拉斯所写的最好诗篇则是反映19世纪农民生活的《新的土地》(1923)和描写一个为了给人民带来快乐而创作的乡村穷艺术家的《音乐家西蒙》(1925)。一些批评家认为诗中的西蒙代表着新生的白俄罗斯诗人,为唤醒同胞们的良知而写作;西蒙的心上人汉娜代表着诗人的祖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柯拉斯创作了《我们的日子》(1937)等诗篇,歌颂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创作了描写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诗篇《森林中的考验》(1943)和《惩罚》(1945),描写战时波兰艰苦生活的诗篇《渔夫的茅屋》(1947)。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小说、戏剧和散文。人们把他和库拉斯并列为现代白俄罗斯文学的缔造者。
1939年白俄罗斯西部获得解放以后,在波兰统治时期出生的一代新诗人出现了,如M·马沙拉·P·皮亚斯特拉克以及马克西姆·坦科(生于1912)等。坦科创作了《纳罗奇》(1937)、《亚努克·夏里巴》(1943)以及歌颂苏维埃英雄主义的诗集《他们了解这些》(1947)。
20世纪50年代,M·卡拉钦斯基在《卡拉索加的丰收节》(1956)中描写了千家万户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P·布罗夫卡创作了《永远跟随列宁》(1956)和《母亲的声音》(1960);P·潘琴柯创作了《爱国之歌》(1957);A·马卡严卡写了《利亚冯尼卡在轨道上》(1960)。在白俄罗斯文坛的新一代诗人中,著名的有U·卡拉凯维奇和Y·劳斯等人。
-
襄阳舟夜 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 秋风截江起,寒浪连天白。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波夕。 【注释】 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城 "> 杜甫《放船》全诗赏析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作品赏析按鹤注:此广德元年秋阆州作。盖苍溪属阆州,橘熟在秋候也。《杜臆》:《地志》:苍溪于阆中为上
-
已在前面的两个字组词 【已而】不久;后来 【已然】1、副词已经2、动词已经这样;已经成为事实 【已经】发生了,过去了 【已矣】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理
-
傅宗龙,字仲纶,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①,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一月余,得精卒五千。明年,安邦彦反,围贵
-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林逋生长的环境。开首即称他们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山水清澄。后两句讲那里的人物,世外的隐君子是高尚的,就是佣工贩妇也都是冰清玉洁的人。还没有写到林逋,却已经树立了高洁形象。接下去写林
-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字季凌,生于公元688年,卒于742年,祖籍晋阳,
-
一蹶不振造句六则
-
梦见求爱是什么意思梦见求爱,预示着到时候对恋人表白的时候了。女人梦到有人求爱,预示她的命运十分不幸。她常常想现在他总该求婚了,但常常是失望等待着她。渺茫的希望和短暂的快乐后,总是与失望不期而遇。男人梦
-
学奕的文言文翻译 《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 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奕文言文翻译,欢
-
深刻山崖,皱纹叠叠沟壑,伤痕深深蘸多少爱、多少恨如此刻骨铭心?!莫道岁月无锋积雪没钢刃记住了么?峰峦何处不留下柔弱者的永恒……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