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张恨水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00:01:04阅读:434

张恨水

二十年前的事,在安庆乡下遇见几本张恨水的章回小说,课余一章一章读得仔细。张先生文字大好,意境淡远,读得人心里愁绪逸荡。那时候喜欢刘旦宅、戴敦邦的连环画,窄窄的书里悠悠闲闲,真像张恨水笔下一些少奶奶和大小姐。

民国一帮作家,张恨水的名字知道得比较早。十来岁时,一位木匠在我家干活,他喜欢读小说,看过几本张恨水的书,天天讲一段《啼笑因缘》。又说张恨水是邻县潜山人,倾慕冰心,取此笔名,寓意恨水不成冰。冰心当时在我心里分量重,教材上有她的文章,心想这个潜山佬胆子真大。潜山太近,冰心太远,张恨水喜欢冰心,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恨水不成冰”这个小道消息,大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了,毛泽东后来见到张恨水,也忍不住好奇问他究竟。

张恨水生在习武之家,祖父做过清朝参将,十几岁时能举起百斤巨石。张恨水儿时目睹过祖父的武术,后来《啼笑因缘》写关寿锋用筷子夹苍蝇,夹住之后,苍蝇并未夹烂,而是翅膀折断。这种功夫,即脱胎于祖父。张恨水的父亲也习武,他觉得下一代人应该从文,于是要求儿子读书。张恨水六岁入私塾,自小对文字非常敏感。有回老师出了个上联“九棵韭菜”,张恨水对曰:“十个石榴。”

张恨水后来创作小说是有渊源的,就读于旧式书馆时,便喜欢《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小说,尤其热衷《红楼梦》,醉心于风花雪月的诗词及才子佳人式小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报业写作圈子有个奇怪现象:上海报馆不找北京作家写稿子,北京报馆不找上海作家写稿子。正当张恨水在北方名气高涨,朋友介绍上海著名副刊编辑严独鹤与他结识,约他为《新闻报》供稿,开了先河。虽然应了约稿,但写什么,张恨水没想好。这时北京发生高翠兰被抢案,受此影响,张恨水坐在中山公园小山上的茅亭里,构思出《啼笑因缘》。故事变复杂了,曲折的多边情爱关系成为卖点。连载期间,轰动一时,老少妇孺皆知。此后张恨水风行大江南北。

张恨水的读者,上自鸿儒,下有白丁。陈寅恪在西南联大时,双目失明,请好友吴宓去图书馆借来张恨水的《水浒新传》,每天读给他听,成了病床上唯一消遣。鲁迅也买过张恨水《金粉世家》《美人恩》给母亲,可惜自己未曾看过。以鲁迅的趣味个性立场,对张恨水那类作品应该无暇一顾。时常猜测,鲁迅会怎么评价张恨水呢?如果认真读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他也会觉得很多新派小说相形见绌吧。

曾见过张恨水约老舍茶歇的小纸条,写得温文尔雅,恭敬客气,字迹比平常文稿信件耐看些秀丽些。坊间不时流出张恨水书画作品,假的太多。有一年北京拍卖会上有他写给萧乾夫妇的横条,写“弹琴展卷纳春和”,字很漂亮,墨色风流,内容风流,非常张恨水,最后不知水流何处。水流何处都是故事,都是春天,都是风景。

张恨水小说写侠士写文士,写美人写妙人,写世情写爱情,热闹好看,一部有一部精彩,改编成影视还是好看。老民国风情近百年过去,一点也不过时。

张恨水得到过茅盾一次随意夸奖,说文字不错,又说他的小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老舍也说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张恨水心怀感激,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提到这两件事。

茅盾、老舍对张恨水的评价颇堪玩味。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作为朋友,他们这番话当然是捧场,同时也是表态,弦外之意是张恨水到老不过一个通俗小说家。作家的表扬,通常话里有话,要细心辨别。文人往往清高,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让他打心眼里服气谁喜欢谁,实在不容易。

张恨水在茅盾、老舍他们面前有自卑心理。时代交替,新风气总是压倒旧观念,尤其在文艺上。五四时期,新文学如火如荼,旧小说虽然拥护者众,但新文学到底是大势所趋,天生一种霸气。

一九五六年,张恨水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茅盾把他介绍给毛泽东,毛说:“还记得,还记得。”茅盾回道:“《××》那本书就是他写的。”张恨水连忙更正:“那是伪书,我写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茅盾连张恨水最优秀的作品都不知道,更遑论展卷一读,对他的赞扬,不过敷衍而已。在为人处世上,文人和政治家不一样,文人是无论如何不如自己好,政治家是为我所用便好。

毛泽东说的“还记得”,因为十年前他们在重庆会过面。一九四五年秋,重庆谈判间隙,经周恩来介绍,毛泽东接见了张恨水。那时张恨水正主持《新民报》副刊。两人相见,谈起当时的形势和政局,以及写作和生活等许多问题,谈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读过张恨水的小说,常常能说出其中情节。临别时,毛泽东将延安生产的呢料、小米和红枣送给了张恨水。

张恨水生前很少谈起他在重庆与毛泽东谈话的内容,只在《我的创作和生活》一文中简单地写道:“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到重庆,还蒙召见,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还牢记在心。”女儿张明明多年以后问起这次谈话的内容时,他简单地答道:“主席说的是关于写爱情的问题。”

名列旧派小说序列,张恨水顶了通俗言情、鸳鸯蝴蝶的帽子几十年。这一派作家,赢得了读者,却不被新文学阵营看好,动辄还遭一顿奚落,甚至臭骂。写旧派小说的老式文人,天生一盘散沙,吟诗、写字、作画、听戏,自得其乐。新文学阵营有一致对外的传统,拉帮结派,办同人杂志,都是吵架高手。每次交锋,旧派文人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中国二十世纪是新派的天下,凡事忌一个“旧”字,张恨水后来想摆脱身上的旧味,也无可厚非。可惜他写的那一类新东西,质量平平,反响平平。

民国以前,在很多人眼中,小说不过稗官野史,雕虫小技,在“四部”“四库”那样的书中没有立身之地。张恨水后来萌发写一本《中国小说史》的想法,骨子里不排除正名的念头。为此,他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小说版本,仅《水浒传》一书,就有七八种版本。可惜这些资料毁于战火。

民国一批旧作家,张恨水应该能排第一位。他比周瘦鹃、程小青、包天笑、范烟桥诸辈写得更多更好。张恨水超过旧派小说家的地方是刻画社会,同样写小说,有些人被故事束缚了。张恨水也重视故事,但玩转了故事,借故事说了一个社会。一个是通俗故事娱乐化,一个是通俗社会工笔化,这是他高人一筹的原因。张恨水对世情洞达通晓,他的创作,从《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孽海花》《老残游记》一路走来,或用白描,或以曲笔,刻画世态众生,淡淡的幽默里隐藏着讥讽,时人所作,无人能望项背。

张恨水最让人敬佩的是职业精神,这也是当时那批旧派小说家的共同特点,但他的才气却比旁人高出太多。张恨水一般晚饭后写稿,长篇小说同时写几部,一段一段连载。夫人早睡,家务晚上归张先生照料,有时一手抱孩子一手写作,一边还要留心里弄中小贩叫卖宵夜声以充饥肠。民国初年,不少海派小说家都那样写连载,极具职业精神,好坏姑且不论。那些新小说家,他们的工夫都用于赶时潮了。即便鲁迅,后来热衷杂文,打笔仗消磨了自己的才学。张恨水也赶时潮,写抗战文学,但他一直没有被时潮淹没。

张恨水写作高峰期,一年有六部长篇小说连载。每本小说的人物、情节、进程各不相同。文友中风传,每天晚上九点,报馆来索稿的编辑排队等在张家门口。张恨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甚至传言,报馆来人催稿子,有次张恨水在麻将桌上一时下不来,于是左手麻将,右手文章,照样按时交稿。

除了小说,张恨水还写有大量散文。其散文,内容繁多,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一册《山窗小品》,格调比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高出半截,可惜通篇文言文,传播范围不广。

张恨水创作总量达三千万字,这个数量十分惊人。以字数论,张恨水是鲁迅加上周作人文章的两倍。我喜欢张恨水的作品,是因为他身上的元气,从青年到暮年,没有显著的低谷,大不易也。

张恨水引以为荣的,是自家在北平的大宅子,是用稿费换来的,全家三十多口人,靠一支笔,日子过得不错。这样的境遇,让人又羡慕又辛酸。

偶有余兴,张恨水会作一点书法。年轻时临摹过《芥子园画谱》,颇有根底。其画取法马远、四王一派,以写意为主,山水花卉,神清骨秀,是典型的文人画。他的书法有一点张颠素狂的味道,也有祝允明的法度,成自家面目。

我见过张恨水的《菊石图》:两茎秋菊自石罅中长出,花朵卷曲者如龙爪,舒展者似虎须。传统水墨外,张恨水也作漫画,简洁风趣,有文人气息。

张恨水当年在北平找到一座四合院,画过一张房屋布局结构图寄回安徽,家人看了觉得适合,张恨水这才买下。家人迁来北平,看到这院落与画图一模一样。

对于书画,张恨水用来自娱或赠友。抗战时期,蛰居重庆山村,将自己画的花卉贴在房墙破洞上挡风。一方面随画随弃,一方面惜墨如金,有人送来丰厚润金,以求文墨,张恨水多以“仆病未能”婉拒,家人嗔怪,他笑称:“这叫敝帚自珍。”

张恨水晚年有两大遗憾:一是没机会对作品进行全面修订,二是长子张晓水未能走上他设计的文学道路。前一个遗憾无关大雅,晚年创作力锐减,在当时意识形态下,张恨水的修订吃力未必讨好。后一个遗憾,是天下父亲都有过的遗憾吧。

张恨水一生不事王侯,一管笔南征北战。张先生的传记坊间不少,我读了一些,写出了风流写不出风采,写出了文事写不出文章。

见过不少张恨水照片,一袭青布衫的书生模样在我的脑海里抹不去——黑白照片中,张恨水一身文化、一脸学问,或站立微笑,或凝眸沉思,或不以为意,或郑重其事,眉宇间从未凋零的儒雅和永不褪色的文气真是迷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台湾〕龚鹏程《死雨》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台湾〕龚鹏程 【原文】: 鲁迅曾说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这话讲得真好,但我很怀疑他是否真的晓得什么

  • 诗词中的虚字是什么意思

    但由于诗意流转有情,所以并没有浅薄的流弊,反而觉得深厚。这样看来,诗的厚薄,在乎命意如何,在乎含带的情感如何,也不能专在虚实字的多少上计较。"> 孝经全集《谏诤章第十五》原文赏析与注解

    谏诤章第十五 【原文】 曾子曰:“若夫[1]慈爱、恭敬、安亲[2]、扬名,则闻命[3]矣!敢问:子从父之令[4],可谓孝乎?”曰:“是何言与[5]!是何言与!” 【译文】 曾子说:“诸如爱亲、

  • 《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赏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赏析

      此词以景衬人,景与人融为一体。构思新巧,极富生活情趣。花影斑斑,清水粼粼,映衬着女子娟秀的体貌。花片人面在水中融合、荡开,色彩缤纷,妖冶多姿。女子颔首整衣,显出了领间襟里所绣的新式花朵。全词清新婉

  • 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家庭成员人物资料介绍

    家族成员 后妃 妻妾 大皇后帖古伦右大斡耳朵 察必皇后 南必皇后,弘吉列氏。1273年纳为皇后。 右第二斡耳朵 塔剌海皇后 奴罕皇后 右第三斡耳朵

  • 《侠客行》赏析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

  •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赏析

      这首词用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时机难得,两情依依。并对“蟪蛄”、“婺女”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栩庄

  •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

  • 轻车熟路造句七则

    【轻车熟路解释】驾着轻快的车子,在熟路上走。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 【轻车熟路辨析】和“驾轻就熟”意义相同,可以通用。 【轻车熟路造句】 ①你在大学里就是学这项专业的,干这项工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