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先秦散文·尉缭子·战威(节选)》原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00:01:03阅读:764

《先秦散文·尉缭子·战威(节选)》原文鉴赏

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也: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11);三日逾垠之论(12),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13)。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

夺者心之机也(14),令者一众心也。众不审则数变(15),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故令之之法,虽有小过无更(16),小疑无申(17)。事所以待众力也,不审所动则数变,数变则事虽起,众不安也。动事之法,虽有小过毋更,小难毋戚(18)。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19),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战者也。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则可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古者率民,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20)。故为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21),如心之使四肢也。志不励则士不死节(22),士不死节则众不战。励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亲(23),民之所营不可不显也。必也,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营而显之。田禄之实,饮食之亲,乡里相劝,死生相救,兵役相从,此民之所励也。使什伍如亲戚,卒伯如朋友(24),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辙(25),士不旋踵(26),此本战之道也。

……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27),所谓上满下漏(28),患无所救。故曰,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29);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30),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

夫勤劳之事,将必先己(31),暑不张盖(32),寒不重衣(33),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佚必以身同之(34)。如此,师虽久而不老不弊(35)

【注释】 ①讲武:研究军事。料敌:分析敌情。 ②气失:丧失斗志。 ③乘:登。 闉(yin音因):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发机:发动机弩。指射箭。 ④王侯:指国君。毕:尽,全。 ⑤实:充实,饱满。 ⑥夺:丧失,衰落。走:败逃。 ⑦刑:指战争。加:进行。 ⑧兵:兵器,接,交锋。 ⑨夺敌:夺敌气之省。即使敌人丧失士气。 ⑩庙胜:朝廷决策正确。 (11)受命:将领接受国君任命。此指任用将领。 (12)逾垠:越过险阻、防线和疆界。此指进攻。 (13)举陈加刑:指交战厮杀。 (14)机:关键,要害。 (15)审:明确。数(shuo音朔):屡次。 (16)过:错。更:改。 (17)申:申明。 (18)戚:忧虑。 (19)信其心:使其心信。 ⑩律:约束。 (21)率身:以身作则。 (22)死节:为正义而死。 (23)亲:指抚恤之事。 (24)卒伯:古时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也称百。 (25)结辙:交辙。指后退。 (26)旋踵:向后转,指退逃。 (27)仓府:仓库。 (28)上满下漏:比喻上层富足,下层贫困。(29)不时日:不择吉日。 (30)贵:尊重。劳:劳动者。 (31)先己:先严格要求自己。(3 2③盖:车盖。 (33)重(chong 音虫):增加。 (34)佚:逸。 (35)老:衰老。弊:疲惫。

【今译】 凡用兵,有的靠谋略、决策取胜,有的靠威势、士气取胜,有的靠武力较量取胜。研究军事,分析敌情,设法使敌人丧失斗志、军心涣散,虽然外形完整而不能用来作战,这是靠谋略、决策取胜。加强法制,严明赏罚,配好武器装备,使士卒有必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这是靠威势、士气取胜。攻破敌军杀其将帅,攀登城墙发动机弩,击溃敌人夺得土地,然后胜利凯旋,这是靠武力较量取胜。国君能懂得这三方面如何取胜的道理就很可以了。

将帅所用来打仗的是士兵,士兵所用来战斗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能取胜,士气衰落就会失败。战斗还未进行,双方还未交锋,就能使敌人丧失斗志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朝廷的决策方面,二是将领的任用方面,三是出击进攻方面,四是设防固守方面,五是交战厮杀方面。这五个方面,都要先分析敌情而后行动,从而以避实击虚的办法使敌人丧失斗志。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丧失士气而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

使敌人丧失士气,是将帅运筹的关键。而号令则是统一众人意志的依据。如果大家不明确,执行时就会走样,走样则号令虽发,大家却不再相信。所以发号令的原则是:小错误不更改,小疑问不申明。办事要靠众人的力量,不懂得该怎样做就会出错,出错则事虽进行,众人却不安心。所以做事的原则,也是小错误不更改,小困难不忧虑。上级没有疑惑不清的号令,那么众人就不会无所适从。处事没有犹豫不决的现象,那么大家也不会三心二意。

从来没有得不到士兵的信任而能使他们尽力的,从来没有得不到士兵尽力而能使他们拼死作战的。所以国家必须大讲礼信亲爱之义,才能够使士兵把饥困当作温饱;必须大兴孝慈廉耻之风,才能够使士兵把死亡视为永生。古时治理民众,都是先进行礼义信用的教育而后赏以官爵俸禄,先进行廉耻道德教育而后施以刑罚,先亲近爱护他们而后用法纪加以约束。因此指挥作战的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来激励部下,这样才能象大脑指挥四肢一样灵便。不激励斗志,士卒就不会尽忠效死,士卒不尽忠效死,部队就不能战胜敌人。激励士卒的办法在于,对于他们的生活不可不优待,爵位的等级,死丧的抚恤,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不可不尊显。必须做到按照士兵所必需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得到好处,按照士兵所追求的人生愿望使他们得以显贵。土地、俸禄的实惠,饮食上的优待,乡邻的勉励,死后的抚恤,征兵时的踊跃参军,这都是激励士卒的重要方面。使行伍之间如亲戚,部队之间如朋友,静如城墙,动如风雨,战车有进无退,士卒勇往直前,这就是夺取胜利的根本原理。……

能称王的国家百姓富足,能称霸的国家士兵富足,仅能生存的国家大夫富足,行将灭亡的国家仓库富足。所谓上富下贫,其祸害是无法挽救的。所以说,推举贤士任用能人,不择时日事情也顺利;加强法制严明号令,不用占卜做事也吉祥;尊崇功臣抚养劳者,不经祈祷也能获得福利。又可以说,天时吉瑞不如地形便利,地形便利不如人心凝聚。圣人所重视的,正是人的作用罢了。

劳苦的事情,将帅一定要身先士卒,严于律己。酷暑天不张伞,严寒时不加衣,遇到险路一定下马步行,井打好了自己最后喝水,饭做熟了自己最后去吃,军营筑成了自己最后就宿,劳逸都与士卒相同。这样的军队,即使长期作战也不会衰老疲惫。

【总案】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的威势。作者从用兵有道胜、威胜、力胜谈起,然后专论威胜,指出战威来自高昂的士气,接着论述了激励士气的办法,除了正确的号令外,最根本的在于“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营而显之”,必须关心、爱抚人民,与士卒同甘共苦。这已初步揭示了战争的威力在民众之中的道理,表现出作者进步的军事思想和唯物精神。

全篇议论一层深入一层。文章论述士气,行文也有气势,可谓意与文两到。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应物兄:全2册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春晚》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

    • 李雯《菩萨蛮·忆未来人》思乡感慨词作

      这首《菩萨蛮》,虽然色彩凝艳斑驳、出言扑朔迷离、词气闪烁不定,但细细察之,却颇能回答此问题。"> 七手八脚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形容人多动作纷乱又没条理。 使用类别:用在「慌乱无章」的表述上。 七手八脚造句:01大家七嘴八舌加上七手八脚,现场真是乱成一团。 02洪水涨得太快,只见居民七手八脚地忙着搬家具到高处。 03

    • 梦见刷牙、洗手、看报纸、擦鞋

      ·梦见刷牙——健康方面可能会有麻烦。已经治好的病,有可能再复发而使你烦恼。这时最好充分休息,把病彻底治好。同时也要注意生活要有规律·梦见洗手——在金钱方面将不断受苦。虽然收入少,但支出却比收入要多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作者: 郝敬训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 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全诗赏析

      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出处离心尽,荣枯会面希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

    •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李白诗《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作者】:李白【年代】:唐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赏析

    • 8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8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qì__________机 (2)bīn__________临  (3)gèn__________古 (4)步lǚ__________  (5

    •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

    • 象征主义作品分析

      产生于19世纪中叶或80年代至本世纪40年代的以象征、暗喻等手段暗示作品主题和诗人内心思绪的文艺思潮或流派。“象征”一词来源于希腊,本意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表示接待的信物”,颇似我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