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燕《斜阳》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7 23:51:28阅读:890

作者: 王燕

【作家简介】太宰治(1909—1948)是日本现当代文坛上享有广泛声誉的小说家。他原名津岛修治,1909年6月19日出生于青森县北津轻郡一个豪门望族家庭。193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在此期间师从于著名作家井伏鳟二并积极参加了共产主义组织的地下秘密活动。1931年11月与银座一咖啡店女招待一道投水殉情,结果他一人遇救而女方淹死。后来他根据此次自杀经历以自白的形式写出了小说《丑角之花》。1932年夏天,由于情场失意,不但致使学业荒废和疏于创作,还在绝望之中到警署自首而后脱离了左翼政治运动。次年,他当作遗书写作了题为《回想》的小说,发表后受到了文坛的推崇。1935年,太宰治先因报考新闻记者落第而悲观轻生,到镰仓山中上吊弃世未遂,继之又在治疗阑尾炎的过程中服用麻醉药中毒。同年发表的小说《逆行》被提名为首届芥川文学奖的候补入选作,从而为作者奠定了新进作家的地位。1937年,在写作了小说《虚构的彷徨》之后,他约上一名叫初代的女子一同服安眠药自杀未果。1939年与女教师石原美知子结婚,生活较前相对安稳,创作方面也发生了向着轻松明快转换的风格变化。即令在战火之下,还是推出了《黄金风景》(1939)、《跑吧,梅罗斯》(1940)、《新哈姆莱特》(1941)、《正义和微笑》(1942)、《津轻》(1944)这样一些与其前期虚无绝望之作迥然相异的名篇。1945年2月,他写出了以乡村医生的笔记为形式描写鲁迅在日留学生活的力作《惜别》,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太宰治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成就是在战争结束后取得的,短篇《维荣之妻》(1947)、中篇《斜阳》(1947)、《丧失做人的资格》(1948)等几部被视作其代表作的小说均系其战后之作。由于上述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描写了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社会世相,契合着一部分日本人的情感心态,发表以后,无不引起巨大反响。

1948年6月13日,在写完了预定在《朝日新闻》杂志上连载的小说《再见》的第13章文字并给妻子留下遗书之后,太宰治拖着为过量饮酒和长期劳累而损害了健康的病弱身躯,和一个叫山崎富荣的女人一起在玉川河上游投水自尽,死在了其40岁生日到来的前几天。

《斜阳》,张嘉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本已十分没落的日本贵族阶层地位更趋低下,旧贵族出身的和子一家境况也日益维艰,每况愈下。因生计无着,体弱多病的母亲卖掉了东京的旧宅,将家室搬迁到远离尘嚣闹市的伊豆山庄,虽然冷清了许多,生活上也不如故居那边方便,但此地风景秀丽,日常开销也远较东京为低。在和子的心目中,母亲这位“日本最后的一位贵妇人”代表着那永远逝去的美好时代,无论是她老人家喝汤时执勺柄的动作还是用手抓饭团子吃的姿势,都显得特别地轻巧自如和温文尔雅。离了婚的和子怀着近似于崇拜的心情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日子是清苦了些,不过也算过得悠闲安适,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怡然自得。一天,和子和母亲边吃饭边闲聊,当话题转向弟弟直治时,和子对他停战以后仍然杳无讯息而表示不安,哪知母亲却讲出了这样的话:“您放心吧,直治不会有问题的。像他那样的无赖,不会那么容易就死的。死的一定都是又老实、又漂亮、又和善的人。直治那种人你用棍子打也打不死。”可是,假如真的无赖寿长,漂亮的人命短,那么妈妈如此漂亮,难道说……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和子心头,她又为母亲着起慌来,尤其是几天前发生的那件事更使她心里发毛:那是在四五天前的一个下午,几个孩子在庭院篱笆下面发现了十来个蛇蛋,和子带着孩子们架起火堆把它们烧了。而十年前父亲临去世前,母亲先是在他的枕边看到一条像绳子似的黑蛇,当天傍晚时分又见到院子里无论杜鹃花的梢头还是棠棣、紫藤、樱树的枝干上到处都盘绕着大大小小的蛇。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条挺中看的母蛇接连不断地在庭院各处爬来爬去,和子认定它是在寻找丢失的蛇蛋,和子和母亲都觉得它挺可怜的,还着实为它难过了半天。

烧蛇蛋后约十几天,又发生了一件不吉利的事情,和子不慎引起了火灾,差点儿酿成一场大祸。事情过后,和子总觉得火灾同烧蛇蛋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打这以后,母亲那一向柔弱的身体更加呈现出病态。

第二年夏天,战争期间从大学被征召入伍的弟弟直治从南方的岛屿复员归来了。和子向弟弟询问对母亲的看法,直治的看法是“变了,变了。瘦多了。不如早点死了好。妈妈这样的人,在这种社会里是怎么也没有办法活下去的。太惨了,叫人不忍心看哪!”接着他又评价和子“变得下流了。看上去像是有两三个男人似的。”当天晚上,直治就跑到村中那唯一的旅店酗起酒来。翌日清晨,他就到东京找他昔日的老师上原先生去了。和子在整理弟弟房间时,看到了直治手书的《夜开花日记》,里边语无伦次地写着直治麻药中毒时的迷乱感受,简直就是精神错乱患者的呓语。和子不禁回忆起六年前弟弟曾因毒品上瘾而负债累累,正是为了帮着弟弟还债而导致了自己的离婚。为了救助直治戒除毒瘾,和子去向上原先生讨教,上原建议让直治改为喝酒以代替对毒品的需求。在送和子出去时,上原突然抱吻了她,而和子也并没有抗拒的表示。虽然和子并不喜欢上原这个人,这种背着丈夫与人偷情的“秘密事”却使和子感到心醉神迷。此后,每当与丈夫之间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和子便会有意无意地说出“我有情人呢”这样的话来。

在秋天一个幽静的黄昏里,美丽的母亲,日本最后一位贵妇人,在其仅有的两个骨肉的守护下与世长辞了。在此之前,和子又在院子里见到了那条寻觅蛇蛋的母蛇。

直治每天和上原先生一道鬼混,终日贪杯,耽于女色。孤寂难耐,和子一连给上原写了三封情书要求旧情重叙,她在信中写道:“请您接受一个送上门的中年女人”,“我喜欢坏蛋,特别喜欢明码实价的坏蛋。我也想成为一个明码实价的坏蛋呢。我觉得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活路了。”“我的愿望是当您的爱妾,当您孩子的母亲。”一封封投出的信都成了入海泥牛,和子在需要爱情的冲动和叛逆心理的驱使下,鼓起勇气找到了东京。尽管上原那浮肿的面相,糜烂充血的眼眶和驼着背的老猿猴式的身姿无一不让和子恶心,但是当天晚上她还是投体入怀,和上原同居了。就在次日早晨,直治自杀了。在遗书中,他给姐姐留下了这样的话语:“姐姐。我们究竟有罪吗?生为贵族,这难道是我们的罪过吗?仅仅由于出生在这个家庭,我们便不得不像犹大的亲属一样永远过着一种谢罪、惶恐而羞愧的生活。”

和子从上原那里怀上了身孕,她认为自己终于成了命运的主宰,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孤独。如愿以偿,恋爱冒险获得成功之后,和子离开了上原,她在写给那人的最后一封信中说道:“我为自己能满不在乎地无视旧道德而获得一个好孩子感到满足”,“私生子及其母亲。但我们准备永远和旧道德斗争到底,决心像太阳那样活下去。”对那个尚未出生的孩子,和子给他取名叫直治。

【作品鉴赏】《斜阳》是太宰治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最初连载于1947年7月—10月号的《新潮》杂志。这篇作品面世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从此而出现的“斜阳族”这一名称很快风行于世,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以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而最终结束了。战后,日本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此和社会格局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平民主思潮取代法西斯势力成为社会上的主导性力量,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但是,惨痛的历史悲剧和长期的生活噩梦也使得一部分人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勇气,致使他们心灵空虚、自暴自弃,寻求官能刺激以麻醉精神,更有的因伤感颓废而轻生弃世。这种悲观虚无的心态在一般已从上层社会沉沦没落,却又怀恋过去岁月的旧贵族失意者身上表现得尤其强烈。于是,一种从已被时代淘汰却又贪图昔日安逸的落伍者思潮派生出来的颓废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并兴盛一时。太宰治便是此一被称作“无赖派”的幻灭型文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员,他的代表作《斜阳》则可视为“无赖派”文学的标志。

《斜阳》描写的是旧贵族世家成员在战后价值观念更新、固有社会秩序解体和传统道德标准崩溃的社会条件下,无论在精神世界还是现实生活方面都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只好借吸毒、酗酒、放纵情欲等背德之举去填充心灵的空虚,在自轻自贱及至自我虐杀中走向灭亡,对于如同斜阳落日般衰败沉沦的旧贵族的悲剧命运,流露出无尽的惋惜和无可奈何的哀伤。小说表现出来的失望、哀惋、眷恋情绪,虚无、颓废、没落格调以及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不仅是太宰治多愁善感且又才华四溢的病态性格的外化,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后初期日本社会新旧嬗变过程中一批精神落伍者窘困失落的潦倒人生。

小说中主要的人物是和子一家三口和一个名义上是作家的无聊文人上原二郎。这些人都属于社会上沉沦没落的被遗弃者,在他们的生活中既有时代的矛盾和错乱,又有个人的痛苦与迷惘,唯其看不到半点光明和希望。纵览作者本人的思想发展和生活经历,不难看出在上述四人身上都能找到太宰治的影子,也就是说作品的主要登场人物均可视为作者的化身。母亲与和子代表着太宰治前期的精神面貌,复员归来的直治和文人上原则是他后期的生活写照。直治耻于生为贵族,希冀投身于民众之中而不被接纳,苦于与众不同,只好沉溺酒色,以毒品麻醉自己终至于厌世自杀的结局,则酷似太宰治晚年自我毁灭式的命运抉择。

作为太宰治文学成就的最高标志,《斜阳》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有诸多独到的特点。首先,小说得心应手地采用女性第一人称手法,细腻娴熟地以叙事主人公和子的主观意念活动为支点,紧紧围绕中心题旨,依循意象层次嬗衍推移的程序安排作品的结构,使小说意蕴逐步深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小说中的四个主要角色,每人都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母亲部分主要介绍其旧贵族家世和族内人际关系;和子部分介绍作者的性爱观念及感情纠葛;上原部分和以直治为中心的那部分文字,除了介绍作者战争前后所发生的思想变化之外,还向读者昭示了他在社会变革面前举足失措,只好采取消极人生态度,在狎妓酗酒中废事弃业,终至于自绝人世的悲剧性后果。四部分情节交叉互渗,既有情与理的冲突,又有信仰和爱情的选择,再加上精神迷惘的心路熬煎和潦倒生涯的痛苦经历,层层递进地反复关照着作品的主题。同时,由于各情节单元的意旨都趋向于共同的思想终端,所以,并未因条块分割造成的情节断档而破坏小说内容的完整和统一。其次,《斜阳》中构成故事的基干情节被匠心独运地组构成严整的闭合形式和逆转关系。这种结构可以概括归纳为:和子一家原先尊贵富有,后来由于无法适应世道的变化,结果这个旧世家败落了。这个因果性逆转关系由三重事件构成,其中第一事件(原先尊贵富有)和第三事件(败落)是静态的,第二事件(世道变化)则是动态的,同时第一事件和第三事件互为反面,呈现出首尾对称的联接特征。另外,《斜阳》以日记、书信、语录甚或打油诗入文,兼具信札体、格言体、政论体诸般特点,极大地拓宽了小说体裁的形式范围。小说中先后收录了题为《夜开花日记》的直治手记和出自和子之手的三封情书,另外还有直治自尽前留下的遗书与和子写给上原的绝交信函。就篇幅而言,这些日记和信函足足占有整部作品四分之一以上文字,作者还在叙事状物之间不时切插进诸如宗教典籍、哲人语录、古典诗词、名人掌故等等,有时连药品名称都不厌其烦地列示出来,在其物理属性之上又赋以可与人们的感情勾通的象征性意蕴和社会性功能。小说中曾两度引述过下面一首诗文:

去年,不曾有过什么事情。

前年,不曾有过什么事情。

大前年,也不曾有过什么事情。

直观字面,只会觉其反复杂沓、乏味平淡,任何问题都没讲清楚或者说什么事情都没讲,然而,这段看似毫无意义的废话,一旦被作者置之于对人们“既不愿讲也不愿听的有关战争的事情”的回忆那一特定的语境之中,便立刻化腐朽为神奇,获得了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   想要读懂文言文,一定要在翻译以及技巧上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读文段,通文

  • 王冕读书的文言文翻译

    王冕读书的文言文翻译   《王冕读书》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下面是王冕读书的

  • 白居易《长恨歌》诗词注释与评析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 ">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

  • 等量齐观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不分轻重,一律同等看待。 使用类别:用在「同等对待」的表述上。 等量齐观造句:01鸡鶩与凤雏,岂能等量齐观? 02天地间事物本来就参差不齐,怎么可以等量齐观呢? 03这两篇论文虽然性质相似,

  • 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张

  • 梦见赴宴

    梦见赴宴,五行主火,得此梦,礼尚往来之事,乃事业中多受他人相助,财运旺盛之征兆,凡事与他人间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者,财帛丰厚,夏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求学者得此梦,乃学业成绩有好运之预兆,金榜题名

  • 桓公服紫文言文翻译

    桓公服紫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桓公服紫》主要是以齐桓公喜爱穿紫色的衣服论述起来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桓公服紫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

  • 气势磅礴造句九则

    【气势磅礴解释】形容气势非常宏伟雄壮。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气势磅礴造句】 ①秦岭起伏的群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②那气势磅礴的长篇史诗,我们都爱读,百读不厌。 ③新中国的建

  • 周易全集《巽第五十七》原文赏析与注解

    巽第五十七 【题解】 巽上巽下,卦名称作“巽为风”。“序卦传”说:“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意思是行旅在外,无所容身。所以,在旅卦之后接着是巽卦。巽是进入的意思。只有具备进入他人心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